趙琰 白林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終身教育理念進行有機的結合,不僅可以培養當代學習者的道德素質,還能為社會培養更加優質的人才。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將有教無類、人人學習的終身教育觀念得以充分體現,進而為社會樹立正確的思想風氣。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
“終身教育”出現于二十世紀下半葉,不僅是一種思想,也是一項實踐。在傳統文化的作用下,終身教育的思想促進了人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幫助人們對教育理念有了更新的認識。在這種思想的教育過程中,人們有權利去獲取自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并在任何環境下得以靈活地運用。
一、制定落實方案
在推進的過程中,首先,要設置科學明確的課程,將有效作為發展原則。教育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將重點放置在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并為其配備良好的師資團隊。另外,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將興趣教學作為主要導向。如果單純地憑借誦讀的方式,會形成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要為其創新學習方式,成立學習團隊,將傳統文化與終身教育的理念進行有機的結合。其次,要為學習者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構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將經典文化與藝術和趣味進行有機結合,并為其開設網絡專欄、專場展示等,進一步激發學習者的熱情與參與性。最后,要不斷進行總結與提煉,進而深化終身教育的發展核心。將育人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有助于終身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與繁榮。
二、拓寬覆蓋范圍
若想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終身教育得以融合,要為學習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至活動中,在良好學習氛圍的帶動下,幫助學習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精神,進而提升學習者的文化素養與文明建設。為了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習領域,要將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作為重點推進工作。在此基礎上,可以采取“引導式、體驗式、互動式”等方式來激發學習者的參與熱情,不斷提前人們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另外,還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成立專業的講師團隊。尋找到準確的切入點,進而展開豐富的教育形式,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習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為終身教育的發展提供持久的推進力。
三、優化教育方式
在良好學習環境的熏陶下,可以為學習者開展“中華經典在身邊”的文化活動,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習者能夠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習者的整體文化素養。與此同時,在中華傳統文化與終身教育有機結合的過程中,不能將發展目標放置在單一的誦讀、音樂等方面,還要對其表現形式得以豐富,優化教育方式,還可以在文學、書畫等領域進行創新。將書香文化與墨藝文化進行高效結合,可以將二者作為核心,開展新一輪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可以將經典進行有情感的吟誦,進而將詩文音韻得以充分體現;借助潑墨揮毫,來彰顯中華經典文化的內涵;亮開歌喉,譜寫具有社會價值的動聽曲目。將和諧的教育理念得以大力弘揚,拉近學習者心與心之間溝通的橋梁。教師在教學時,要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民俗風情等進行深入的滲透于討論,在激發學習者參與熱情的同時,有助于終身教育得以可持續發展。
四、結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
在開展終身教育的過程中,要有效結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人類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律與發展特點進行深入研究,與社會環境進行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對國人的終身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在發展終身教育的過程中,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結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儒家、墨家、縱橫家、法家、雜家的六大思想。在道家,主要是針對嬰幼兒時期或者兒童早期的群體;在儒家,主要是針對兒童早期的群體;在墨家,主要是針對青少年時期的群體;在縱橫家,主要是針對成年時期的群體;在法家,主要是針對中年時期的群體;在雜家,主要是針對老年時期的群體。通過上述不同時期群體的教育方式,為國人的終身教育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體系,將終身教育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進而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繼承與發揚。
五、結束語
在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中,蘊含著終身教育的思想觀念。不論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爾。”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倡導終身教育,進而構建學習型社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也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將其在終身教育中得以延續。
參考文獻:
[1]王媛媛.高職院校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12):105-106.
[2]先元華,夏謙,劉雪梅,吳修潔,先倚懿.中國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中的教育與普及——以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