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衛民
在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的新形勢下,如何落實“放管服”要求,特別是落實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求,是質監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
依據《產品質量法》第十五條“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對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抽查”、“縣級以上地方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也可以組織監督抽查”的規定,江蘇省連云港市建立了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格局,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得到順利開展。
隨著質監管理體制的改革,從2015年起,產品質量監管經費納入連云港市級財政年度預算,從而保障了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順利工作開展。

監督抽查情況統計表
一是建立了制度。根據《產品質量抽查管理辦法》、《江蘇省產品質量抽查管理辦法》、《江蘇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規范》等法規,起草了《連云港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已上報市法制辦),對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程序和工作要求作出了具體的規定,為保障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規范開展提供了依據。
二是保障了安全。對產品質量實施監督是《產品質量法》等法津法規的要求,根據國家、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目錄和抽查計劃,結合連云港市產業特點和產品質量狀況,制定產品質量監督計劃,與國家、省監督計劃銜接,不重復抽查。突出了鋼材、水泥、復混肥料、危化品包裝物等許可證管理產品,低壓電氣、電線3C認證產品以及食品包裝材料等產品的抽查。
三是彌補了不足。從近幾年抽查的情況看,國家、省抽查連云港市產品種類、企業數比較有限。通過實施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較好地彌補了國家、省兩級監督抽查批次數有限、覆蓋面較底的問題。市級產品質量抽查批次占國家、省、市總數之比逐年提高,分別為2015年44.5%,2016年50.1%,2017年52.8%。

國家、省、市級監督抽查情況統計表
圍繞社會關注熱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風險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有效防范質量安全風險。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原質檢總局辦公廳、原工商總局辦公廳、國標委辦公室4部門文件精神,切實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委托市纖檢中心對全市中小學生校服進行了風險監測。加強網絡商品質量監管,對連云港市生產企業生產的網絡銷售情趣內衣產品和東海縣網絡銷售珠寶玉石(水晶)產品開展了風險監測。為防治大氣污染,根據“263”專項行動部署,對全市重點燃煤管控企業所使用燃煤進行了風險監測,為連云港市空氣質量管控提供了數據。
一是抽查覆蓋率低。隨著連云港市經濟不斷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多,大、中、小企業上萬家。2017年國家、省、市三級監督抽查批次數504批次,主要側重于生產許可證產品、3C認證產品、建材、農資等產品抽查,有限的抽查批次只能覆蓋少部分產品。
二是實施過程較長。產品質量監督的目的是讓政府了解掌握企業的質量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但是,從產品質量監督實施的過程看,從計劃、實施到對外發布結果一系列過程的時間一般時均在半年左右。抽樣檢驗過程中發現不合格批次產品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到基層監管部門和企業,企業對不合格產品不能進行及時處置,基層監管部門只能等收到上級部門轉交不合格報告才進行后處理工作。
三是檢驗支撐不足。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主要委托連云港市質監局下屬的檢驗機構來實施,產品監督的范圍局現檢驗機構資質能力范圍之內。目前,市質檢中心、纖維檢驗中心承擔了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樣和檢驗工作。兩個檢驗機構雖然具備食品包裝材料、化工、建材、金屬材料、家用電器安全性、服裝、輕工等產品檢驗能力,但不能滿足監督工作需求。有的需監督的產品,市級機構還不具備能力,國家、省級監督抽查又不能覆蓋到,監督抽查還有盲區。
四是結果分析不深。從近兩年實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情況看,檢驗機構工作重點放在按工作程序,完成抽檢過程,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對企業生產經營、質量管理等情況關注不夠。在抽查一個行業,分析一個行業,全面掌握一個行業質量狀況方面還有差距。管理部門在質量監督分析工作也淺止于合格率等指標上,對產品標準執行水平情況、重要指標、影響產品質量潛在因素等方面分析不夠全面。通過產品質量監督,為企業質量提升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產品質量監督是質監部門重要職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緊緊主攻的方向。當前,我國仍存在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秩序不規范、市場競爭不充分,政府權力過大、審批過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影響了經濟發展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攻方向,質監部門要擔當和作為。對于市級層面來講,“放”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管”上。通過“管”來維護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對產品質量實施監管,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規范生產企業行為,向社會提供符合法津法規和標準的產品,在市場的競爭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摒棄監督會影響企業生產發展的錯誤認識,處理好質量監督與提升的關系。樹立政府有效的監管,就是為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監督的本質就是提高質量的理念。把質量監督工作放到更高層次的謀劃,加強工作制度保障、經費保障、人員保障,發揮好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應有的作用。
一是圍繞改革抓監督。2017年6月1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簡化審批程序,促進制造業創新和提質。會議指出,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按雙隨機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頻次,擴大覆蓋面,尤其對此次取消許可管理產品要實現抽查全覆蓋面。針對這一要求,制定抽查計劃,實現對取消許可管理產品抽查全覆蓋。
二是圍繞問題抓監督。從西安地鐵電纜案件可以看出,證后監管工作的重要性。連云港市的鋼材、水泥、肥料、危化品及包裝材料、食品包裝材料等獲證產品生產企業數雖然不多,但涉及國家產業政策、去產能、環境治理、安全整治,涉及農民利益、人身安全、消費健康,監管責任重大,各縣(區)要高度重視。綜合運用專項抽查、“兩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年度自查、產品質量抽查等手段,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三是圍繞熱點抓監督。隨著網購產品的興起,網購產品質量倍受關注,成為社會熱點。質監部門要對轄區內網購產品生產企業高度關注,加強與工商、基層市場監管等部門的信息溝通,掌握網購產品生產企業基本情況,將企業生產的網購產品列入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了解掌握產品質量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產品質量監督是一項具體的行政行為,必須依法開展,規范實施。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風險意識,時刻保持警醒頭惱,履行好監管職責。
一是程序規范。從產品質量監督計劃編制下達、計劃實施、結果上報到不合格后處理,都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行政部門對檢驗機構實施關鍵過程進行必要的監督,開展對承檢機構工作質量檢查、企業滿意度調查和評估,規范承檢機構的行為。
二是信息公開。根據“兩隨機一公開”的要求,制定產品質量監督“兩隨機一公開”實施細則。建立信息公開平臺,及時發布監督抽查信息。加強與全市信用體系等平臺聯接,將質量監管信息納入其中,強化企業質量誠信意識、規范意識。建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質量分析通報制度。連云港市監督管理部門對年度產品質量抽查情況進行全面系統深入分析,將質量監督抽查情況通報市、縣政府和相關部門。
三是落實責任。企業是產品質量責任主體,對產品質量要負首責。檢驗機構對抽查不合格產品情況要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監管部門及時進行處理。對抽查中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召開產品質量分析會,通報情況,分析原因,落實改進措施。對有質量問題企業建立約談制度,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一是把握原則。堅持突出問題導向、關注熱點、客觀評價、預防控制的工作原則,要注意和省局工作計劃銜接,制定全市工作計劃。探索市場買樣的方式獲取樣品,反映產品質量的真實性。探索市、縣的聯動,結合證后監管、日常監管等實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生產企業的整改,強化“三個到位”,即原因分析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整改措施到位,防止走過場。
二是增強支撐。產品質量抽查需要檢驗機構的技術支撐。要主動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加強與財政等相關部門的聯系,穩妥推進市級層面監督抽查任務招標制度。啟動部份產品以及市級質檢機構不具備能力,又需監督產品的招標工作,彌補本市機構能力不足的問題,增強市技術機構市場意識,提高技術支撐的保障能力。
三是推進提升。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與質量提升結合起來,加強本地產業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找準質量提升方向目標,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為抓手,充分利用社會檢驗資源和人才資源,使監督抽查、質量分析、改進提升形成完整工作鏈條,從而推動產業質量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