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杰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脊柱骨科,廣東深圳518000)
脊柱骨折是骨科疾病中常見的創傷之一,其中以胸腰段的骨折發生最為多見,其次是頸椎部分,會造成脊髓神經和馬尾神經的損傷。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具有獨特的優勢,本文以胸椎置釘為例,就這一治療方式展開論述。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胸椎骨折88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4例。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18~71 歲,平均(42.5±3.6)歲。其中高空墜落傷12例,交通事故傷15例,重物砸傷8例,意外摔傷9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19~70 歲,平均(41.9±3.8)歲。其中高空墜落傷10例,交通事故傷14例,重物砸傷10例,意外摔傷10例。兩組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進行治療,術前對患者行CT 和MRI 掃描。患者行全身麻醉,做好氣管插管,取俯臥位,將患者胸部和髖部置于柔軟的墊子上,于X射線下,于胸椎后側部的正中位置開始手術。對受損部位逐層切開,分離皮下組織,使傷椎上下椎體的橫突、椎板、棘突和關節突充分暴露,在受傷的胸椎兩側置入椎弓根釘[1],利用連接棒將其固定,并對塌陷的胸椎進行固定,消毒傷口,放置引流管,對切口進行處理,并應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
觀察組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術前采用CT 或MRI 對受傷部位進行掃描并定位,采用經皮椎弓根釘比對椎弓根釘點,根據釘點位置行1.5 cm 切口,并將定位導針插入患者體內[2],在插入過程中還需置入擴張管,其位置應與導針位置相同,完成上述操作后,將通道管進行固定,并在胸椎塌陷位置上擰入椎弓根釘,以便恢復胸椎的脊柱,進而采用固定棒進行固定。消毒縫合傷口,并應用抗生素減少患者感染情況的發生[3]。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出血量進行觀察記錄,根據影像資料對椎體前緣相對高度和椎間隙的高度及后凸的Cobb 角進行測量計算。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數據可知,觀察組手術時長、手術切口和出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根據數據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椎體前緣相對高度和椎間隙的高度及后凸Cobb 角之間差異無顯著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說明兩種方法治療效果相差無幾。
表1 兩組手術時長、手術切口和出血量比較(±s )

表1 兩組手術時長、手術切口和出血量比較(±s )
組別n 手術時長(min)手術切口(cm)出血量(mL)觀察組 4458.46±5.121.79±2.3526.85±6.41對照組 44125.44±27.518.79±0.71168.56±22.14 t 值22.98918.91440.782 P 值0.0000.0000.000
表2 椎體前緣相對高度和椎間隙高度及后凸Cobb 角比較(±s )

表2 椎體前緣相對高度和椎間隙高度及后凸Cobb 角比較(±s )
組別 n 椎體前緣相對高度(%) 椎間隙(mm) 后凸Cobb 角(°)觀察組4493.12±6.789.21±1.238.26±2.45對照組4493.03±6.819.26±1.278.29±2.38 t 值0.0650.1880.058 P 值0.9480.8520.954
脊柱骨折大都由外力所引起,且多由患者跌落的過程中臀部或足部先著地,造成外力沖擊,從而引發骨折,常導致脊柱畸形或疼痛,嚴重時還會導致脊髓損傷。當前臨床主要是通過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以恢復患者的脊柱功能,提升脊柱的穩定性及康復效率。但該手術不僅導致患者恢復時間長、術中出血量較多、切口大,且還會導致肌肉功能出現障礙;而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治療,不僅能縮小切口,縮短手術時間,還能減少術中出血量,并且治療效果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方式相當,具有一定應用意義[4,5]。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手術時長(58.46±5.12)min,手術切口(1.79±2.35)cm,出血量(26.85±6.41)mL,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效果確切,能夠減輕患者痛苦,提升治療安全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