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中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的改革邁出了一大步。隨著中國增值稅減稅新政于4月1日正式實施,覆蓋制造業、交通業、建筑業等多個領域和商品的稅負明顯下降。不少企業紛紛下調商品價格響應政策,多重利好也刺激中國股市迎來4月“開門紅”。
減稅帶動降價
此次“降稅大禮包”的主要內容包括四項:降低稅率、擴大抵扣、留抵退稅、加計抵減。在降低稅率方面,適用16%稅率的項目改按13%稅率征稅,主要涉及制造業等行業;適用10%稅率的項目改按9%稅率征稅,主要涉及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基礎電信服務和農產品等貨物。而根據此前財政部測算,幾項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合計,減稅降負規模將超1萬億元。
受增值稅稅率將下調影響,近日,中國國家發改委連續下發四個通知,自4月1日起將降低成品油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價格。同日起,鐵路部門將下浮鐵路貨物運價,取消和降低部分貨運收費,預計每年向廣大貨主和企業讓利約60億元。
眾多品牌當天也紛紛響應政策,下調旗下產品價格。保時捷下調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全系車型制造商建議零售價,最高降幅達10萬元。蘋果宣布全面降價,其中iPhoneXS系列和iPhoneXSMax系列降價500元。加入降價潮的還有福特汽車、一汽豐田等。而古馳、路易威登等奢侈品品牌也出現在響應政策下調價格的廠商陣營中。
多重利好影響下A股迎來4月“開門紅”,滬深兩市三大股指強勁上揚,漲幅均在2%以上,創業板指漲幅逼近4%。兩市全天成交突破萬億元大關。盤面上,行業和題材板塊全線飄紅。
“放水養魚”激發活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這次減稅著眼“放水養魚”、增強發展后勁并考慮財政可持續,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是完善稅制、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重大抉擇。
“減稅降費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工業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強企業經營的信心,將給企業活力提升注入強大動力。”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是在2018年政府實現減稅降費1.3萬億元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減稅降費的規模,力度之大超出市場預期,“企業作為經濟中最重要微觀主體,其活力的提升無疑將對穩增長、保就業、提收入等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3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企業獲得減稅資金后,將擁有更多的資源用于設備更新、技術創新和升級改造,有利于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此外,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制造業享受的減稅紅利,還將通過價格機制由產業鏈條層層傳遞,讓更多的行業受益。
企業受益明顯
對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的落地,企業界期盼已久。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增值稅率的下調讓企業受益明顯。“我們集團一年下來差不多有40億元的稅收,在這樣的減稅幅度下,我估計一年減3億到5億的稅收是有可能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幅度。”
華泰證券認為,政府實行減稅政策可間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生產的單位利潤,從而增加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使得企業再投資并且擴大生產。減稅作為“放水養魚”的政策長期效果更佳。而且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又集中在流通環節,影響涵蓋經濟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為其對上下游的影響范圍大,因此減增值稅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能更為顯著。▲
環球時報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