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振
摘 要 舞臺攝影是對藝術生成過程的一種記錄,能夠讓靜態的瞬間彰顯出流動的魅力。但舞臺攝像的技術難度較高,鏡頭表現力是舞臺攝像的重中之重,鏡頭表現力強則可以將舞臺上的藝術造型生動而完美地表現出來,帶來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文章以鏡頭表現力為切入點,在分析舞臺攝像的特點及其內涵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策略,旨在說明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策略,以期為舞臺攝像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鏡頭表現力;舞臺攝像;特點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0-0068-02
舞臺演出精彩紛呈,攝像技巧在舞臺節目錄制過程中至關重要,舞臺攝影屬于攝影技術和舞臺藝術的結合產物,其中,舞臺攝像有廣闊的表現力,鏡頭的處理在展現整個舞臺藝術魅力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決定性的鏡頭通常一閃而過,需要舞臺攝像捕捉瞬間的思想和表情變化,實現圖像動態性和藝術性的創造。
如何提高舞臺攝像的鏡頭表現力是當前舞臺攝像關注的焦點。因此,探索基于鏡頭表現力的舞臺攝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策略進行了相關思考。
1 舞臺攝像的特點及其內涵分析
用鏡頭展現整個舞臺演出的表現,對舞臺攝像提出了較高地要求,從舞臺攝像的特點及其內涵上看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分別是舞臺光線非常復雜、拍攝范圍相對固定、人物移動變化多樣;其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1 舞臺光線非常復雜
舞臺光線非常復雜是舞臺攝像的特點之一。舞臺表演一般都在夜晚或者禮堂表演,現場燈光成了拍攝的主要光源,越是大型的舞臺演出燈光就越復雜,舞臺燈光會隨著表演的變化而變化,用燈光實現照明和舞臺效果的變化也多樣,舞臺拍攝用光的局限性比較大,有時色光和白光會單獨出現,有時又混合交替出現,光源多變,燈光師會根據不同節奏選用不同的光源,光源的強度、色溫、光線反差強且光的強度不可控制。
1.2 拍攝范圍相對固定
拍攝范圍相對固定是舞臺攝像的又一特點。一般來說,舞臺攝像拍攝距離變化小,一般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拍攝。由于拍攝距離也相對固定,拍攝的也只是有限的內容,拍攝的位置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攝像作品的呈現,攝影者通常坐在第一排中間居中位置,可以把三腳架固定在某一位置,與舞臺表演者的距離保持在7米左右,在事先選擇好拍攝點,拍攝過程中幾乎不必轉換鏡頭,這樣將對舞臺攝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3 人物移動變化多樣
舞臺攝像的特點還表現在人物移動變化多樣方面。舞臺上演員表情變化無常,演員表演、舞美設計、情節結構的復雜組合,尤其是戲劇舞臺背景和場次的變化多樣,使得表演者無論是面部表情還是肢體動作都處于動態變化中,舞臺演出中劇情和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劇烈變化的旋轉、跳躍等動作,又或者是將舞臺上的情景定格等,都需要攝像的鏡頭表現出來,增加了舞臺攝像的難度。因此,探索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策略勢在必行。
2 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策略
舞臺攝像下角色形象瞬間變化,掌握好鏡頭的使用和拍攝是前提。為進一步提高舞臺攝像中的鏡頭表現力,在了解舞臺攝像的特點及其內涵的基礎上,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策略,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2.1 結合劇情選擇最佳拍攝角度
結合劇情選擇最佳拍攝角度是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關鍵。對舞臺攝像而言,要想拍攝出鏡頭表現力較強的作品,必須熟悉舞臺演出的劇情,了解舞臺演出的情節和內容,了解節目表演的順序,在舞臺演出前,提前抵達舞臺現場熟悉環境考察現場,結合劇情選擇最佳拍攝角度。一般來說,通常以四機位為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一臺攝像機放置在可以拍攝整個舞臺全景的據點,機位可以定點在劇場中間通道,攝像機的鏡頭位置調整在以演員的眼睛的高度左右,左右兩個機位通常用來重點性的拍攝舞臺左右側各自的鏡頭,另外一臺游移的鏡頭則用來拍攝頒獎鏡頭、觀眾鏡頭、舞臺上下互動鏡頭等。
一個攝像師的現場應變能力是個考驗。在拍攝過程中要有先知的判斷能力,要提前想到演員下一步會走到哪里,下一個演員會從哪里出來,要考慮到鏡頭的使用是否和別的機位形成互補,要確保自己區域內的鏡頭是可控可用的;然后目標要明確,跟蹤一定要跟蹤到位。
在具體做法上,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要把握好舞臺演員為攝像中心這一關鍵因素。盡量對著被攝主體人物測光,拍攝全景鏡頭得到比較穩定的影像,在舞臺攝影的測光與曝光方面,使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將演出人員作為舞臺的重點拍攝對象,結合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等自動曝光功能,展現出演出的大場景和大氣勢。
2.2 多重曝光做好人物特寫抓拍
多重曝光做好人物特點抓拍是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重要環節。在舞臺攝像中,演出人員往往是舞臺拍攝的重點對象,在不同主題的舞臺表演中,把握好特寫對拍攝演出人員的抓拍,可以表現出演出作品的特色和藝術內涵,尤其是有特點和出彩的場面合理進行特寫拍攝。
此外,現場的人物中,觀眾的表情和反應和可以起到補充的作用,找那些表情格外豐富的觀眾抓拍,用搖臂鏡頭拍攝觀眾的鼓掌和歡呼,這樣合理插入觀眾的表情和反應,可以調節氣氛,往往也是演出自然轉場的鏡頭源。
由于舞臺拍攝屬于抓拍,要注重對近中遠鏡頭的把握,攝像通過鏡頭語言和演員表演來完成,靈活運用變焦和定焦功能,把握好特寫對拍攝演出人員的抓拍,將有特點和出彩的場面合理進行特寫拍攝,同時在照顧演員正面的同時,能夠有兼顧的旋轉和后面鏡頭作為補充,就可以增加演出鏡頭的多樣性,更好地展現出舞臺演出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鏡頭一定要穩(推、拉、搖、移、跟等變化),拍人物特寫時,應從他的鞋底、膝蓋以上、腰部、胸部切鏡頭,千萬不要切演員的小腿或腦袋。
此外,在觀眾鏡頭的處理上,要照顧到觀眾們也有站上舞臺當主角的感覺,合理插入觀眾的表情和反應,來襯托出舞臺的氣氛,有時候還需要進行全景俯視拍攝,使演出自然轉場,保證演出的連續性。
2.3 合理運用移動鏡頭強化視覺
合理運用移動鏡頭強化視覺是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有效舉措。舞臺表演人物運動變換很快,合理運用移動鏡頭強化視覺,動態呈現的藝術效果較好。
具體說來,移動鏡頭的起幅、落幅都屬于固定鏡頭,機器在動態過程中拍攝的鏡頭,以鏡頭的拉、搖、移等組合為主,具有連貫流暢面又高于變化的藝術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移動鏡頭的技術要求較高,且移動時要均勻移動,跟蹤焦點準確,避免鏡頭交叉,呈現豐富多樣的舞臺效果,讓整個舞臺效果更有張力。
在攝像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搖臂攝像機在舞臺攝像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由于搖臂攝像機的特有長臂優勢,不但可以拍攝各種固定鏡頭和移動鏡頭,還可以進一步完成各種角度的特寫和細節的抓拍。舞臺攝像是用鏡頭展現整個舞臺演出的表現,鏡頭拍攝也是千變萬化的,大的歌舞,大的場景應該以全景為主,而搖臂攝像機是拍攝舞臺的最佳拍攝手法,可以反映演員細小的動作,面部情緒、群體造型等。
在舞臺攝像中,應用搖臂攝像機,搖的穩、準和精確,增加了鏡頭畫面的動感和多元化,其優越性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近景、中景或搖臂的推拉搖移,給鏡頭畫面增添了磅礴的氣勢和縱深空間感,有利于全方位地抓拍到現場演出的精彩瞬間,拍到其他攝像機不能捕捉到的鏡頭。
3 結論
總之,基于鏡頭表現力的舞臺攝像研究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要想提高舞臺攝像中的鏡頭表現力,應結合劇情選擇最佳拍攝角度、多重曝光做好人物特寫抓拍、合理運用移動鏡頭強化視覺,積極探索舞臺攝像中提高鏡頭表現力的策略,只有這樣,用較強的鏡頭表現力將整個舞臺較正、全面的拍攝,為拍攝的舞臺大片增光添彩,才能拍攝出優秀的舞臺攝影作品。
參考文獻
[1]韓鵬.舞臺攝影藝術之我見[J].中國傳媒科技,2013(6).
[2]方劍.空間的意識——電視舞臺美術設計的整體思維[J].現代電視技術,2016(4).
[3]牛思奇.舞臺攝影應把握好的幾個關鍵問題[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8).
[4]袁廣福,靳琳.淺析電視舞臺美術設計的一些新特點[J].演藝科技,2015(12).
[5]王慶欣.淺析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攝像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18).
[6]李司佳.大型電視文藝晚會的攝像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