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豫 候思奇 劉亞玲



摘要:創業意向研究已經成為創業研究的新熱點,我國還制定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本文以武漢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為例,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意識情況進行實證研究,從基本信息、創業意向、創業認知分析得出大學生創業意向特征,在未來創業教育教學改革中,既要重視大學生創業政策、創業知識的普及,又要提高創業教育課程與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意向;創業認知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被認為是最具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創業意向是潛在創業者對從事創業活動與否的一種主觀態度,是人們具有類似于創業者特質的程度以及人們對創業的態度、能力的一般描述。
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有利于明確大學生的創業意向特征,從而針對性創業激勵,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促進大學生創業行為產生的可能性,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國家發展戰略將會更進一步。本文嘗試以武漢商學院旅游專業學生為例,進行實證調查,從而探索大學生創業意向、創業認知的特征及規律,以期為大學生創業指導做出一定的貢獻。
二、調查實施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調查對象來自武漢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的學生,調查組共收集問卷334份。其中,大一學生169人,大二學生70人,大三學生80人,大四學生15人,包含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98人,旅游管理專業96人,酒店管理專業140人。
2.問卷設計
面向武漢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的學生進行的創業意向調查, 分別從基本信息、創業認知、創業環境(個人、高校、政府)這三個方面對大學生創業意向進行開展調查。
(二)數據收集
調查采用方便性目的抽樣的方法,通過“問卷星”在線調查平臺對武漢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的學生發布問卷。正式調查始時間為2019年4月29日—5月9日,歷時11天,獲得有效樣本334份。
三、結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分析
從數據中來看, 在受調查的334人中, 接受調查的女生多于男生。大部分受訪者來自農村, 占51%。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數占47%。僅有8%的大學生曾經或正在創業。同時, 64%的大學生并沒有始終關注與創業相關的信息,甚至完全不了解。
(二)創業意向分析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創業意向高于來自農村、城鎮家庭的大學生:根據表2,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創業意向比例為64%,來自農村、城鎮家庭的大學生有創業意向的比例分別為47%、52%。由此可知,不同家庭背景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有一定的影響。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經濟條件較好,有親朋好友支持,可以接觸到的機會和資源要比來自農村、城鎮的大學生多一些,所以他們的創業意向更為強烈。
2.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加具有創業意向:男女生性別細分數據得出,在受調查的83名男生中, 有創業意向的男生占70%;在受調查的251名女生中,有創業意向的占47%。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創業意向方面有明顯差距。
3.本科大學生創業意向高于專科大學生:本專科大學生中有創業意向的比例分別為55%、47%,本科大學生具有較高層次的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在知識資源方面優于專科大學生,更有利于創業,故有創業意向的本科大學生人數高于專科大學生。
(三)創業認知分析
1.創業者最主要的創業技能獲取來源是工作經驗積累
58%的大學生認為創業者的創業技能來源是工作經驗積累,而大學相關課程被認為是創業技能的主要來源僅占4%,剩余25%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技能來源于大學生創業實踐。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認為學校課程促進其創業的作用不大,而實踐中所帶來的創業技能提升是主要的,無論是工作經驗技能還是大學時期的實踐。
2.更多大學生選擇畢業后開始創業
選擇畢業后創業比例高達76%。其中,1-3年開始創業的大學生所占比例為41% ,選擇畢業后3-5年開始創業的大學生所占比例為35%。大學生在校創業比例較低,結合上一觀點,58%的大學生認為工作經驗積累是創業技能獲取的主要來源,我們可以理解為大學生大學畢業后,步入工作中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積累,才會做出創業行為,這是大學生理智的表現。
3.個人或家庭積蓄和銀行借款創業是最主要的融資渠道
40%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是個人或家庭積蓄的大學生,其次為銀行借款占33%,學生還是認為創業資金獲得仍以傳統的途徑為主,而國家在政府扶持基金中比例僅占18%,由此可見,國家在資金扶持的宣傳或扶持力度上有待加強。
4、賺錢和磨練自己、實現自我價值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動機
“賺錢”是大學生主要的創業動機,有85%的學生選擇。經濟利益驅使是第一大動機,也是大學生步入社會中最基本也是首要訴求。此外,大學生對于“磨練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和“有此方面興趣及規劃”的選擇比例也較大,分別為78%和55%,興趣和價值體現也是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最想實現和自我認可的動力,這也是具有持續性、能量性極強的動力源泉。而國家一直倡導的“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從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政策,而從學生角度則并非如此看待,僅有25%的學生在就業困難時選擇創業。因此在鼓勵學生創業中,我們應更多以興趣和自我價值實現為引導,而僅以就業競爭壓力為宣傳則無法“打動學生的心”。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以“武漢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意向現狀和創業認知情況,得到與創業意向相關的數據,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在個人因素方面,男生的創業意愿明顯高于女生,男生更具冒險精神,相較于女生更加關注社會政策和創業動態;本科學生選擇創業相比專科生更有優勢,本科生掌握更多理論知識,擁有相對更多的創業機會;家庭背景對于創業意愿也具有一定的影響,表現為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創業意愿強,他們成長歷程中接觸到的創業教育和資源更多。對于創業認知方面,大學生的創業態度普遍比較謹慎,大部分大學生會選擇在畢業后1-3年開始創業,認為創業者最主要的創業技能獲取來源是工作經驗積累,此時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與工作能力,能夠隨機應變應對創業中的問題;更多大學生認為創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是個人或家庭積蓄和銀行借款,大部分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是賺錢和磨練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創業意向是創業行為的最好預測指標和重要驅動因素,如何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是關鍵。根據研究結果,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是針對性、個性化的大學創業教育和宣傳的開展。大學生在性別、學歷、家庭背景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創業意向,大學創業教育中可以“因人設課”開展針對性、個性化的創業教育。對于創業意向明顯高于女生的男生可以進行大學生創業知識、創業實踐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方向上的引導,而女生則首要開展創業宣傳教育,以此激發其創業意向;本科以創業實踐能力的鍛煉為主,專科還應側重創業知識的課程教育;貧困家庭背景,所獲創業資源、創業支持、創業機會的不足,高校或政府應傾向性的進行創業教育扶持,從而鼓勵更多大學生創業,也為意向創業的貧困大學生創造公平的創業機會。
二是設計靈活、豐富的創業教育課堂,增加在校大學生創業實踐機會。大學生普遍認為創業者的創業技能來源是工作經驗積累,無論是工作經驗技能還是大學時期的實踐,在實踐中所帶來的創業技能提升是主要的,因此要設計靈活、豐富的創業教育課堂,可以借助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進行創新創業培訓及模擬,邀請創業者舉辦講座等各類創業教育形式為在校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
三是創業教育宣傳以大學生興趣和自我價值實現為切入點,規范引導創業經濟動機。78%和55%的大學生認為興趣和價值體現是大學生在創業的主要動力之一。國家關于大學生創業政策多以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為宗旨,是以社會問題為出發點,而高校進行創業宣傳及教育以及引導大學生的創業過程中,則應以興趣和價值體現為宣傳和引導的切入點,更能獲得大學生的認可和共鳴,更能提高畢業生的創業率,乃至提高未來克服創業困難獲得創業成功的幾率,因為興趣和價值體是具有持續性、能量性極強的動力源泉。我們不容忽視的是更多學生(85%)選擇是“賺錢”的經濟動機為其創業動機。而根據已有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創業成功率低,經濟收益不理想是普遍現象也是社會事實規律,如果學生僅以經濟為主要動機,則容易出現創業中面臨挫折而退縮,因此創業的可持續性無法保證,進一步加深二次就業困難的社會問題,這也啟示高校創業教育中,對經濟性的創業動機應加以有效規范引導。
四是政府資金扶持的宣傳或扶持力度上有待加強。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個人或家庭積蓄和銀行借款創業是最主要的融資渠道,而這些傳統的融資途徑對于想創業的大學生是存在一些壁壘的,只有政府加大資金扶持的宣傳或扶持力度,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創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林剛,王成春.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基于邊際效用理論視角的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18.9.
[2]徐玉成,王建新.創業教育對高職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基于浙江省634個高職大學生樣本的實證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8.9.
[3]施生旭,姚翠嵐. 閩臺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比較研究 [J].高教探索.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