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交通學校 肖福文
汽修專業“雙元六共·互聯互通”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針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力度不強的現狀,通過實施校企凝心聚力,共同招生;群策群力,構建培養模式;校企共建,打造實訓基地;雙元合力,組建教學團隊;共同參與,實施培養方案;齊抓共管,實施多元評價的“雙元六共·互聯互通”的人才培養架構,實現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真正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下文淺述了我校實施汽修專業“雙元六共·互聯互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方法。
在前期調研的基礎,確立有意向的企業,并召開“雙元六共·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集中學習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相關文件,傳達了當前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的工作情況,介紹在汽修專業中開展“雙元六共·互聯互通”人才培養的依據、構想及實施思路,各企業負責人結合企業的實際交流了實施“雙元六共·互聯互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問題及建議,最后確立由一汽奧迪、一汽大眾、誠信汽車和通用別克等4家企業作為試點企業,隨后開展企業進校宣傳,并根據各企業試點崗位的需求,進行現場招收學徒的工作,完成聯合招生招工。
通過校企聯合相近汽車品牌4S店企業,根據職業崗位組建跨企業崗位群,按照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各個階段的需要,聯合企業開展五環遞進的人才培養活動(圖1),將“雙元六共·互聯互通”理念融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校企共育的目的。

圖1 人才培養五環遞進
在此模式下,每個學期學生都將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不斷往返與學校和企業之間,一部分時間在學校系統的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一部分時間在企業參與崗位實踐,一邊學習崗位知識和崗位技能,一邊參與企業崗位培訓和崗位實踐,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同時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
為了開展“雙元六共·互聯互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校與前述的4家企業共同打造了“一+四”的實訓基地,即1個校內實訓中心和4個校外企業實訓基地(圖2),通過校內實訓中心完成學生基本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培養,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定期到相關企業開展職業體驗、工學結合、崗前培訓、學徒跟崗和頂崗實訓,實現校企共同打造實訓基地,打通了校內實訓與企業實踐,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真實的學習環境。

圖2 “一+四”的實訓基地
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必須由學校專業帶頭人和企業負責人帶領各自的團隊共同確立,其中企業課程的設置形式和具體內容的確立需要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來制定。專業課程教學必須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通過校企共同組建由校內骨干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的雙師教學團隊。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制訂企業師傅管理辦法,明確企業師傅的聘任條件、工作職責、待遇、聘用與考核辦法等,選聘在企業一線崗位工作的高級技師、技術能手或崗位精英擔任指導師傅。學校課程以理實一體教學為主,主要采取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組織形式,由學校負責組織教學實施與考核評價;企業課程以崗位體驗、工學結合和崗位訓練為主,主要采取做中教、做中學,強化崗位技能提升和職業素養的培育,具體情況見表1所列。
同時校企雙方合作成立以專業帶頭人領辦的名師工作室,主要負責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方法研討等;成立以首席技師領辦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開展工學結合實踐研究,現代學徒企業課程的開發及專業教師技能提升培訓等,并在企業內設立了流動工作站,通過開展學校與企業人員互聘,技術服務等工作,培養學校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企業師傅的教學能力,選派學校教師到企業參與工作鍛煉,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水平。
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校企共同研究制訂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滿足學校、企業、學徒等多方需求。培養方案要明晰校企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明確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和標準,確定教育教學的具體內容、實現形式、組織管理,確保人才的培養質量,促進學徒全面可持續發展。同時根據行業標準,結合企業需求,基于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開發雙向互動的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如圖3所示。在普通文化素養、行業通用能力及崗位特定技能培養方面要凸顯學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明確各自的課程任務。
其中學校課程側重于行業概況和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培養,通過運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手段,達到專業知識學習觸類旁通的目的;而企業課程側重于一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培養,以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為主,達到崗位技能熟能生巧的目的。

表1 企業課程的建設

圖3 課程建構的模式
根據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我校又與試點企業溝通,制訂五年制高級工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且確立校企在各個階段參與人才培養的參與權重,汽修專業“雙元六共·互聯互通”人才培養模式是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緊緊圍繞企業用工和現代產業的用人標準,以學生(學徒)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通過“五環遞進”的層層推進,構建一體化招生/招工機制,實現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課程開發及靈活的教學組織為紐帶,以教師、師傅的深度合作為支撐,從而實現企業實踐和現代教育的不斷融合,使學生邊工作、邊學習,能有效地提升技能和積累工作經驗。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確立各個階段校企雙方參與人才培養的權重,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圖4 校企在各個階段參與人才培養的權重(以40周計算)

圖5 多元考核評價
為了落實學校和企業的雙主體責任,校企雙向共同參與,按照學校學歷教育和企業學徒的要求,共同制訂了“雙元六共·互聯互通”人才培養模式學徒選拔管理辦法,簽訂4方協議,落實考核管理辦法及試點企業師傅選拔任用考核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的考核評價,建立教學組織運行管理與評價的長效機制。多元考核評價如圖5所示,專業課程考核評價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采用教學、生產、鑒定并行的操作方式,其中,教學評價是在學校和企業學習階段,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師傅按照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的各項教學內容組織考核評價,包括平時考核與期末檢測兩個方面;生產評價是在企業各個階段,由企業領導及師傅針對學生在企業不斷階段的實踐內容進行評價,其中過程性評價,包括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崗位技能評價通過現場技能測試的方式進行。
汽修專業通過實施“雙元六共·互聯互通”,讓企業參與整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全過程,根據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架構培養模式,通過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實施培養,共同打造技能型人才的成長環境,學生一邊在學校學習,一邊在企業實踐,真正的實現了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同時也使得學生能夠實現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