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張田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推廣應用,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培訓工作刻不容緩。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售后服務機構作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服務的主要供給方,理應成為安全技術培訓的重要受訓主體。本文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售后服務機構的負責人及技術人員等開展有針對性地調查,系統梳理了其培訓需求和建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培訓和管理的意見,以期對新能源汽車地方管理部門提供參考性意見和建議。
筆者面向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售后服務機構設計了調查問卷,通過網絡、實地調研等途徑開展問卷調查,實際回收有效調查問卷率近80%。調查群體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負責人、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機構負責人及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機構技術人員。其中,售后服務機構技術人員占45.6%,售后服務機構負責人占31.1%,生產企業負責人占23.3%。
通過對調查群體反饋的培訓頻率、培訓時長、培訓方式及培訓內容等調查結果進行分析,顯示出調查群體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培訓的興趣和需求較高。他們也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建議。
對于培訓頻率,愿意1年1次的調查人員占43.69%,愿意半年1次的調查人員占25.24%,愿意隨需而定的調查人員占21.36%。
對于培訓時長,66.02%的調查人員認為2天~3天較為合適,所占比例最高;16.5%的調查人員認為3天~4天合適;8.74%的調查人員認為4天~5天合適。此外,售后服務機構技術人員意愿參加技術培訓的頻率和時長略高于生產企業和服務機構負責人。
直觀性、體驗式的培訓方式是最歡迎的培訓方式。67.96%的調查人員認為案例研究和實操演練是最有效的培訓方式。47.57%的調查人員認為集中授課講解較為有效,但內容需要系統、深入及細致。39.8%的調查人員認為視頻演示較為有效。此外,赴企業現場培訓、開放式研討、企業間分享交流等培訓方式也受到部分人員的歡迎。
調查結果顯示,新能源汽車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和動力電池安全防護及相關演練是調查人員最感興趣的培訓內容。除此之外,生產企業負責人更注重新能源汽車服務站建設安全要點及新能源汽車政策解讀,售后服務機構負責人重視服務網點的安全建設和運維能力提升,售后服務機構技術人員更注重新能源汽車整車及“三電”系統原理的學習。不同類別的調查人員所感興趣的培訓內容調查結果統計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類型人員感興趣的培訓內容
在開放式問題“您最期待獲取的培訓知識”調查中,調查人員希望獲取更多實用性強的知識。除了高壓安全操作和防護、突發事故應急處置、新能源汽車構造原理、服務站建設等內容外,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和潛力、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和管理規則流程、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和故障診斷及操作規程、售后服務運維管理和能力建設、新能源汽車行業標準及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調查方法等也是感興趣的培訓內容。
調查人員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培訓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其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分類進行集中培訓、加強地方政策的解讀和新能源汽車宣傳、加強安全應急救援指導和操作規程培訓、繼續完善充電樁建設、搭建與充電樁運營企業溝通平臺等建議較為集中。此外,部分人員提出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深化細致培訓內容等意見,值得開展培訓工作時借鑒。
依據本次問卷調查結果,從分類開展培訓、完善地方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充電樁建設運維及加強安全宣傳普及等4個方面,提出推動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的建議。
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售后服務機構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開展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分類培訓,可同期分不同會場進行培訓,也可分期分類分別培訓,形成系統化的培訓體系。
(1)培訓內容要實用深入。在培訓前可對企業進行需求調查,不同類別培訓人員有所側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人員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車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全流程的管理規范、新能源汽車地方政策體系、售后服務維修機構建設和管理等指導性培訓。售后服務機構負責人更加側重售后服務網點的安全建設和管理運維、成本控制和盈虧、服務質量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售后服務技術人員更加側重新能源汽車整車和“三電”系統等知識體系、動力電池安全防護和規范化操作流程、新能源汽車維修要點及案例分享等。
(2)培訓方式要注重實操性。調查結果顯示,調查人員更容易接受實操演練、案例研究、經驗分享等直觀性、體驗式的培訓方式。對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售后服務機構,可開展不同企業間的交流分享、經驗總結等互學互看的培訓,也可直接進入企業進行現場培訓,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指導。對于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人員,應加強其在動力電池安全操作流程、新能源汽車“三電”故障維修案例、各電氣部件測量維修等方面的實操學習。同時,也可圍繞新能源汽車政策解讀、服務場站建設和充電樁建設運維等主題開展專題性培訓,充分提升企業和技術人員參與積極性。
(3)建立安全培訓體系。地方主管部門每年定期組織不同類別人員參加2天~3天的針對性培訓,形成系統性、精細化的培訓內容,構建持續性、常態化的培訓體系。從需求調查、培訓時間、專家隊伍、課件內容、食宿安排及組織保障等環節不斷細化并完善相關工作內容,構建專業化的培訓專家隊伍,可吸收標桿性、典型性生產企業和售后服務機構人員作為培訓導師參與其中,不同企業之間互學互看共同進步。
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服務保障體系,提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安全意識。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服務保障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明確安全要點和規范,確保生產企業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動力電池安全拆卸貯存運輸、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網點安全建設及保障能力等方面符合國家及地方規定。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點及時發現和處理,形成長效機制。提高新能源汽車接入地方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的效率和質量,推動三級監控平臺接入步伐。
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布局和運營管理,縮小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半徑。為有條件的售后服務企業搭建與充電樁企業溝通對接的平臺,探索多樣化建設和運維方式。加強和完善公共充電樁的管理和運維,做好設備的及時監測和維修處理,做到安全有序運行。加強公共充電樁服務網點的宣傳力度,實行24 h運營,滿足不同時段充電需求。加快充電樁監控平臺的建設,實現充電設施的安全監控和運行。
繼續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安全使用的宣傳普及。通過持續性報道,宣傳展示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和支持政策,激發市民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熱情;通過各種媒介資源,聯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售后服務機構及充電樁建設運營企業,聚焦新能源汽車安全常識、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充電配套設施,開展科普宣傳和宣講等活動,加強對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安全操作使用和培訓,營造安全使用和運行新能源汽車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