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
從小到大,胥曉宇是常被家長們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高二那年,他就獲得省級數學奧賽金牌,進入國家集訓隊,還被北京大學預錄取。
“運氣”是這個少年極少提到的,他的求學生涯伴隨著需要靠實力取勝的激烈競爭。他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奧數,初中接觸物理奧賽,獲得的國內外競賽獎項能列一長串。
他并非自己選擇了奧賽之路。跟很多孩子一樣,最初,他也是被父母送去參加課外培訓班的。不同的是,他在培訓中找到了快樂。
他的奧賽之路也有過挫折。由于高中聯賽沒有考好,他一度連省隊都沒能入選。那時,他曾想:如果有一天能進入國家隊,可以算是一個成功;如果進不了,也不能算是失敗。
“用堅持不懈的態度去面對數學,并且全身心熱愛數學的時候,我覺得我就已經獲得最大的成功。”他說。
大家或許認為,成績這么優秀的少年,肯定每天都在埋頭學習。事實上,他的課外生活非常豐富。
他從小學開始打乒乓球和籃球,喜歡看科幻和武俠類小說。他認為,自己參加數學和物理兩科競賽時,保持學習成績穩定、申請出國所依賴的就是四個字——專時專用。
他還喜歡助人為樂。他的學習筆記被很多人奉為學習寶典,外地的好多同齡人向他索取,他給一些人復印和郵寄過自己的學習筆記。由于供不應求,他把參加國家數學集訓隊的作業掃描為電子版,存在網盤里供網友下載,同時公布了一道數學題,誰解出題目,誰就知道網盤的密碼。“不勞而獲不是好習慣。”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