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018年10月1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癥的療法方面”做出的貢獻。
現年71歲的艾利森是美國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教授。艾利森在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后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醫學界很多人認為他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并不令人意外。
艾利森發現人體免疫T細胞表面有一種叫作CTL activation antigen-4的分子,對其進行“阻擊”會解除免疫細胞受到的束縛,從而全力對抗癌細胞。
艾利森說,他最初并不是想研究癌癥,而是打算研究免疫T細胞的生物學機理,“我從沒想到我的研究會朝著(癌癥治療)這個方向行進”,這是“基礎科學擁有強大力量的活生生例證,激勵著我們繼續去探究并深入了解事物的運作原理”。
本庶佑是日本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
現年77歲的本庶佑發現了另一種免疫細胞“剎車”分子PD-1,根據他的發現所開發的PD-1阻斷療法已被證實在對抗腫瘤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免疫療法成為繼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療法之后的第四種癌癥療法。
本庶佑在京都大學對媒體說,他是在和同事討論論文時聽到獲獎消息的,“完全出乎意料”,“我想繼續我的研究……讓這種免疫療法能夠比以往拯救更多的癌癥患者”。
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2018年10月2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m)、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CJerard Mourou)以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阿瑟·阿什金已經96歲了,他在接到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通知電話時說,他暫時不能接受采訪,因為他正在非常忙碌地進行一項最新研究。
阿瑟·阿什金曾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在那里,他作為技術人員為美國軍方的雷達設備制造磁控管。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后,阿什金考入康奈爾大學攻讀核子物理學,最終獲得博士學位。
在20世紀60年代,第一臺激光器發明后,阿什金立即開始在紐約郊外的貝爾實驗室中試驗這臺新設備。
他意識到激光可以作為利用光束移動微小粒子的一種完美工具。此后他開始用激光操縱微粒的工作,這導致1986年光鑷的發明。光鑷能夠“夾”住微小如原子、病毒以及活細胞等物體。許多人稱他為光鑷之父。
熱拉爾·穆魯是法國電氣工程和激光領域的先驅,他于1944年出生于法國阿爾貝維爾,1973年從巴黎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前往美國,在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后工作。1979年到1988年,穆魯擔任羅切斯特大學的教授,并在此期間完成了得獎成果:啁啾脈沖放大技術。該技術已經成為高強度激光的標準,應用于眾多領域,例如激光視力矯正手術。他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喜歡在滑雪時思考問題,在運動過程中往往能解決一些科研上想不通的問題。
唐娜·斯特里克蘭是歷史上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斯特里克蘭于1977年進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物理系。她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導師是同樣獲得同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拉爾·穆魯教授。她和穆魯教授在20多年前就開始研究啁啾脈沖放大技術,她回憶第一次參觀激光實驗室時,認為激光的顏色像圣誕樹。她說:“研究激光的一部分樂趣就在于與五顏六色的激光一起玩耍。”
和平獎
2018年10月5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公布了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剛果(金)婦科醫生德尼·穆奎格(Denis Mukwege)和伊拉克人權活動家納迪亞·穆拉德(Nadia Murad)因“反對在戰爭和武裝沖突中使用性暴力而做出努力”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德尼·穆奎格1955年出生于剛果(金),幼時經常跟隨作為牧師的父親探訪社區中的病人,因此,年幼的穆奎格決心成為一名醫生。在發現當地醫院的女性患者常因醫療不當導致并發癥時,穆奎格決定專注婦科和產科。
1999年,穆奎格在剛果(金)東部城市布卡武成立了潘奇醫院,專注婦科和產科護理。然而,此后大部分時間卻用于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治療。自1999年以來,穆奎格及醫院工作人員治療了超過50000名性暴力受害者。醫院不僅為受害者提供身體治療,還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治療服務。
納迪亞·穆拉德1993年生于伊拉克,是雅茲迪族少數民族人。2014年8月,穆拉德在家鄉的一個村子里與數千名婦女一起被“伊斯蘭國”組織(IS)擄走,開始了夢魘般的三個月。三個月中,穆拉德被不斷毆打、強奸,并作為性奴買賣02014年11月,穆拉德終于找到機會逃往德國。
穆拉德逃走后沒有沉默,她勇敢地將自己的經歷講出來,并成為一名人權活動人士,呼吁全世界關注戰爭中的性暴力犯罪,倡導終止將性暴力作為戰爭武器,并要求嚴懲IS犯罪者。
2016年,穆拉德被任命為首位聯合國人口販賣幸存者尊嚴親善大使。穆拉德還創立“納迪亞倡議”組織,致力于“幫助因種族滅絕、大規模暴行和人口販賣而受害的婦女和兒童,以治愈和重建他們的生活和社區”。
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2018年10月3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喬治·史密斯(CJeorge P.Smlith)以及英國科學家格雷戈里·溫特(CJregoryP.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威粟。
阿諾德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五位女性得主。她1956年生于美國匹茲堡,目前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學教授。阿諾德致力于進化蛋白質設計方法的研究。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阿諾德首次實現了酶的定向進化。酶是一種可以催化化學反應的蛋白質,通過定向進化產生的酶可以應用于醫學、神經生物學、化學合成以及替代能源。
喬治·史密斯生于1941年,現年78歲,是密蘇里大學杰出的生物科學名譽教授。喬治·史密斯1970年獲得哈佛大學細菌學和免疫學博士學位,曾是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奧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的博士后。
喬治·史密斯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噬菌體展示技術。這種技術將特定蛋白質的基因密碼手動插入噬菌體的外殼蛋白基因中,使蛋白質展示在噬菌體外部。噬菌體展示產生的抗體能夠中和毒素,抵抗自身免疫疾病并治愈轉移性癌癥。
格雷戈里·溫特爵士,1951年生于英國萊斯特,1973年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此后在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他于2012年被任命為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負責人。
溫特爵士于1989年創立了劍橋抗體技術公司,參與抗體工程研究。其后,溫特爵士還成立了另一家公司,專注開發非常小的蛋白質模擬物。
2011年,溫特獲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皇家獎章,以表彰其“在蛋白質工程和治療性單克隆抗體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以及他作為發明家和企業家的貢獻”。
經濟學獎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0月8日揭曉,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M.Romer)和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共同獲獎,因二人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研究的杰出貢獻”。
保羅·羅默生于1955年,斯坦福大學教授,新增長理論的主要建立者之一。羅默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經濟增長領域。羅默在1986年建立了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把知識完整納入經濟和技術體系之內,使其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羅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長理論,即在新古典經濟學中的資本和勞動(非技術勞動)之外,又加上了人力資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專利衡量)。
威廉·諾德豪斯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開克,從1967年起,諾德豪斯一直在耶魯大學任教,主講經濟學原理課程,1973年被聘為終身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惠特尼·格里斯伍爾德經濟學教授和考爾斯經濟學研究基金會理事。諾德豪斯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50位經濟學家之一,全球研究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頂級分析師之一。諾德豪斯的經濟學研究范圍很廣,包括價格、技術變革、經濟增長、利潤和生產率的增長趨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