聃聃
2018年9月17日至19日,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
此次大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與上海市政府共同舉辦,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與會,200余家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參加了論壇和相關展示活動。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要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用人工智能來優化服務不可或缺。近年來,語音識別、圖像感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日益成熟并快速推廣應用,使得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享受到全新智能化的體驗。隨著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養老、環保、司法服務等眾多領域取得越來越多的研發成果,眾多科技企業集體發力,市場化的應用未來可期。
作為人類智慧的象征,圍棋曾被認為是機器無法突破的智慧游戲極限。然而,當人類頂尖的圍棋選手在面對人工智能時接連敗下陣來并一籌莫展,坦陳機器的棋術造詣遠在人類之上時,一種擔心人類智慧將會被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社會將會失去對機器的控制的悲觀情緒便蔓延開來。
隨著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的廣泛使用,產品組裝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低附加值重復性的人類勞動力正逐漸被機器所替代。“機器人正在搶人類飯碗”的恐慌感以及哪些行業的人類工作將消失,哪些人更容易或更先面臨失業,成為全社會的熱門話題。
另外,人工智能的大量普及與應用,涉及海量數據的安全等問題,也涉及人工智能應用的法制法規建設和社會倫理規范的調整。
機器人能代替我們寫詩嗎
由微軟研發的人工智能虛擬機器人“微軟小冰”于2017年出版了詩集。據微軟專家介紹,“微軟小冰”在對1920年以后的519位現代詩人的上千首詩重復學習一萬次以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掌握了寫詩的方法。
繼“AlphaGo”挑戰人類的智商后,“微軟小冰”開始挑戰人類的情感。人工智能寫新聞、作報道、陪聊天,我們似乎還能淡定地拭目以待,但詩歌可是人類守護的一塊具有獨特性的禁區,那里珍藏著人類最豐富、最純粹的情感,是無法復制的。那個冷冰冰的機器——至少我們在心里這樣認為——哪里懂得什么是愛,什么是痛,什么是迷茫,什么是憂傷,居然能寫出“創造性”的詩?
小冰,你知道我們為何會寫詩嗎?是記錄、見證、抒發、洞悉,是目光與世界交會時那一剎那的心有靈犀。那不是詞匯,不是語法,不是制定規則和打破規則。即使把千千萬萬的我們打碎,揉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小冰,你的悲喜仍然不過是支離破碎的組合。你缺少的是行走在歲月中的故事,還有故事中人的羈絆,以及羈絆中跳躍的哀與樂,它聲聲都撞在心里。我們之所以感覺受到了冒犯,是因為那些詩句的背后是冰冷的算法代替了人類有溫度的身體與心靈。
幸好,我讀到了一群孩子寫的詩,他們讓我清楚地看到了人與人工智能的差異。這一次,人類勝出。
7歲的姜二嫂說:“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多么唯美而浪漫,千瘡百孔的黑夜也是千嬌百媚的生活。6歲時,看到手電筒的光,她說:“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累了就拿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拄著光走路,再遠也不會覺得辛苦吧。
5歲的朵朵說:“要是笑過了頭,你就會飛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須做一件傷心事。”真的嗎,孩子?那天空掉落的雨水是多少人的傷心事呀,那么急切而綿密地撲向地面。另一個孩子也在看雨,他說:“清亮的雨水在我手上打著密碼呀。”是的,那么多自然與心靈的密碼,只是,我們都懂嗎?
那是僅屬于孩子的單純無瑕的眼睛,當他們初次與世界相遇,一眼就看盡了世界的優美與簡單。新鮮而生動,無拘無束。沒有算法,沒有大數據分析,他們不打算遵循或打破任何規則,他們只聽從靈魂的安排。
這些東西,成人沒有,被成人訓練出來的小冰也沒有。我們太樂于把生活搞得復雜、臃腫而凝滯。而觀照世界的目光,恰好就需要這種清朗、簡單。
愛因斯坦終其一生,試圖用一種簡潔的理論來統一宇宙中的四種力。不管宇宙如何浩瀚、廣袤,存在于其中的規律一定是簡潔而優美的。“微軟小冰”在孩子們的新鮮活潑中黯然失色,缺少的正是優美的天真簡潔。它可以學會那些詞語的組合,但是,那種從不因循的情感和靈感,來自和世界真實而好奇的碰撞,瞬息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