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默默地漫步于這穹宇之內,任野草枯榮,花自開落,總有一幕場景激起你心中的漣漪,總有一種聲音撥動你塵封的心弦。也許,這場景、這聲音本來就是你內心深處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只是在等待那一縷情感的宣泄便粲然綻放。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太白的一生是失意的,而明月則是他一生的寄托。君不見,其“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寂寞;君不見,其“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之灑脫;君不見,其“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之情義;君不見,其“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之壯志……夜深入靜,燈火闌珊,太白無語,皓月亦無聲。當月華揉碎了夢境,夢里的人啊,正聆聽著內心深處那月亮的呢喃聲……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三百年前,淥水亭中,是誰皮革束發,素衣飄飄?又是誰淺斟低吟,寫出那首名動京師的《金縷曲》?“然諾重,君須記”,納蘭容若,像一朵靜靜搖曳于塵世中的青蓮。他的一生,總是難舍“風”字。“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年少時對初戀的憧憬,隨著物事的變遷,綴上了“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的凄涼。風,了無影跡,卻一更復一更,深深地烙印在詞人的內心。黃葉萎地,風便在詞人至情至性的內心肆意地咆哮著,而他,可以諦聽到風狂野表象下的輕語……
失意時,李白知道了聆聽月的呢喃;孤寂中,納蘭容若學會了諦聽風的輕語。我則在成長中聆聽他們說過的話,也聆聽著身邊的聲音,讓它們直達內心深處。
“存在的一切奧秘都是用比喻說出來的。對于聽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節、野花、嬰兒都在說話,而聽不懂的耳朵卻什么也沒聽到。”
能聽得懂的不僅是耳朵,還有自己的內心;能說話的也不僅是嘴巴,同樣還有內心。走過的路旁,萬物總是無言,耳朵也許無法感知,但靜下來時,一切都會在你的內心深處澎湃有聲。
北島曾云:“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一切的美好,總是會被時光消磨,曾經的夢想都于悄無聲息間墜落,萬事萬物在光陰面前都沒有資格言語,我們只能指望那些有心人的內心將其銘記些許。
求學的生活總是很忙碌,夢想總是遙不可及,一次一次從泥濘中爬起,身體也愈發疲勞。但是,還是有些場景值得銘記,還是有些聲音值得珍惜。在與朝露和夕陽相伴的日子里,白天揮灑汗水聽書聲瑯瑯,夜晚沉沉睡去聽鼾聲四起,這里面的艱辛與快樂不應忘記。我之所以馬不停蹄,只因為內心訴說著:且行且珍惜。
哪怕沒有流水潺潺,哪怕沒有花間月影,哪怕只是像苦行僧一樣獨自行走,也還有夜半時的囈語、內心的輕吟,伴我走過朝朝暮暮、春夏秋冬,是它們讓我擁有一往無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