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短短兩年時間,G60科創走廊的發展得以不斷拓展,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細化,記者真切地感受到,當地倡導的“店小二”服務無微不至,催生了許多可喜的新光景。在繁榮共生的“走廊”上,政府干部普遍與企業建立起聯系制度,主動與企業交朋友,營商環境的改善切實可感;同時,良好的科創氛圍、人文土壤,又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棲息于此。

在全市戰略留白區內首批認定的32 家優質企業名單里,松江占了其中 14 家,而 11 家都坐落在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主動且精準的服務,是松江“服務優化”的鮮明特色。記者了解到,跨國巨頭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有進一步擴建廠房之意愿,但考慮上海用地緊張,便計劃將擴建項目安排到四川德陽。園區干部摸到情況后,提議“等一等”,熱心幫助在附近物色合適場地。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百事(中國)廠房對面,另一家企業經營不善,區政府便收購了土地轉給百事(中國),一舉解決了他們曾感到十分頭疼的用地問題。貼心服務使得跨國巨頭信心倍增,他們果斷增資1億美元,建設全新生產線等,如今改擴建項目已經投產,產能和稅收比擴建前翻了一番。無獨有偶,“服務優化”還體現在許多方面。前不久,“上 海 2035 總規”明確提出了建立戰略留白機制,要求對于企業改擴建 項目從嚴把關,為未來發展儲存一定的土地和空間,但同時也 實事求是對優質企業提供發展通道,而不是簡單地實施一刀切。在全市首批認定的32家優質企業名單里,松江占了其中14家,而11家都坐落在國家級上海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從名單里,記者讀出這樣的意味:經濟開發區干部對于新政策的解讀、快速反應和執行力,是出眾的,正因為他們對企業的服務真心實意,認真及時地上報各種材料,由此贏得市區多個職能部門的重視和認可,才使得園區里的優質企業獲得了應有的改擴建發展空間。
一向以制造基地為特色的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有了更大“野心”,他們借助出口加工區轉型為綜合保稅區的獲批,擬吸引一批跨國企業將產品研發、國際貿易、財務結算等“區域總部”落戶到松江,這一拓展正不斷實現突破。此外,開發區還出人意料地出現了外國人創業的孵化熱土,一幢名叫“酷豆灣”的9層樓房,短短時間內有300多個“洋智客”企業來此扎堆,有的致力于設計制造電動自行車與山地車的“混合”,再將產品銷往國外;有的針對智能汽車市場開發產品設計服務;有的面向“一帶一路”開展物流業務,等等。
“洋智客”紛紛選擇松江,緣何?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王穎燕接受本刊采訪時介紹,園區近兩年加強了“政策招商”、“服務招商”的力度,既服務于跨國巨頭,對中小企業及“小小”智客也一視同仁,熱臉相迎。據她介紹,園區正在推行“路長負責制”,從道路保潔、環境綠化、治安管理、市容景觀到各種突發事務的響應,責任落實到“人”,這些“人”的姓名都赫然公布在服務牌上,附近企業遇到大小事情隨時能找到“管事人” 。而比這些更大的事情,也一樣都有保障,園區管委會為了更好地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向先進制造業”,更快地實現“騰籠換鳥”目標,園區部門設置做了調整和優化,使得招商等一條龍服務變得更加深入細致,而干部個個爭做“店小二”,主動出擊聯系企業,了解動向,一旦發現問題切實提供幫助。基于優質的服務,G60科創走廊的口碑,飛向了四面八方。

小米生態鏈產業園、小米生態鏈華東區總部、小米(上海)工業設計研究院落戶G60科創走廊,將成為小米上海創新智造產業集聚的核心載體。
格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小米生態鏈華東區總部及小米工業設計研究院落戶G60 科創走廊。根據合作協議,小米集團將攜手松江區政府、臨港集團在臨港松江科技城打造10萬平方米的小米生態鏈產業園,并圍繞小米智能產業領域的生態鏈項目資源,投資和培育一批在行業細分領域中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實現小米生態鏈高端制造資源在松江的集聚融合,共同打造具有“松江創造”特色的智能產業生態系統和創新發展集群基地。
“小米生態鏈產業園、小米生態鏈華東區總部、小米(上海)工業設計研究院落戶G60 科創走廊,將成為小米上海創新智造產業集聚的核心載體,為松江打造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高地貢獻力量。”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招商服務中心總經理王佳迪表示。
記者了解到,小米生態鏈旗下的“90分旅行箱”,最早與園區結緣,落戶后規模日隆,“松江服務”令他們印象尤其深刻,便熱心牽線,推動小米對接上了園區。“90分”欣欣向榮的示范作用,令小米生態鏈高層甚是滿意,體會到上海人才、資本、信息等各層面的便利,以及松江適宜科技型企業成長的大環境,堅定了信心,選擇扎根于此。
目前,小米生態鏈已經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極客酷玩產品、智能化白電、智能居家、車載硬件等重要領域投資了超過210家成長型創新企業,形成了龐大的智能生態鏈系統。而松江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優先布局,是吸引小米生態鏈“掌門”注目的關鍵。如今,松江成功獲批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擁有包括用友(上海)工業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賽迪上海中心、海爾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在內的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類企業。G60科創走廊業已形成的戰略優勢,可為小米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支撐。
王佳迪告訴記者,今后,臨港松江科技城和小米集團將共同推動“小米生態鏈長三角智造總部”建設,使之成為助推小米生態鏈創新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承載空間,并通過“主體+載體”加快小米生態鏈高端資源在臨港松江科技城的實體化集聚。雙方還將圍繞小米智能產業領域的生態鏈項目資源,共同建設小米生態鏈產業園區。“小米多款設計產品,具備高端工業設計的國際水平;新落戶臨港松江科技城的小米研究院,會緊密聯動區域制造產業的優勢資源,實現包括手機、電視盒子等智能硬件產品的設計升級,實現技術成果的快速轉化。”
園區以人為本,在松江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整合各類資源,全方位服務小米生態鏈。王佳迪說:“我們想提煉出更多共性的東西,為以后其它的類似企業落戶園區積累經驗。筑巢引鳳、引鳳筑巢并行交互,以優質營商環境吸納對象,以更精準的方法導入產業、招商引資,構建美好藍圖,共享互利成果。”

上海人才、資本、信息等各層面的便利,以及松江適宜科技型企業成長的大環境,令小米生態鏈選擇扎根于此。
小米實際不“小”,科大確實很“大”。從新型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的角度來看,松江區正在形成工業智能硬件、新型工業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安全解決方案等一系列綜合性產業。比如,以科大智能、柯馬、庫卡等骨干企業為代表的機器人、人工智能硬件、系統集成領域,以瑞章科技、天臣射頻、安弗施無線射頻、美維科技等骨干企業為代表的智能物聯硬件、設備領域,等等。
其中,建設在松江區洞涇鎮的科大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去年7月起正式投入使用。園區總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集智能制造中心、智能機器人研發中心、科大智能-復旦人工智能研究院、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展示館四大功能中心于一體,將“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產業基地”視作目標。總部落戶在松江,對科大智能的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G60科創走廊項目中的智能制造龍頭企業,科大智能松江產業園以“人工智能、智能物流、工業機器人”三大業務方向為發展規劃。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陸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們希望立足松江基地,輻射長三角地區,爭做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物流、人工智能應用的產業。眼下,科大平臺上集聚了一批高精尖人才,同時,松江的區位優勢,G60科創走廊的不斷拓展延伸,讓我們加速了發展的步伐。我認為,前進的每一步,科大智能還是踏準了節奏的。”

作為G60 科創走廊項目中的智能制造龍頭企業,科大智能松江產業園以“人工智能、智能物流、工業機器人”三大業務方向為發展規劃。
記者注意到,多款科大智能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頻繁亮相新聞,極具看點:視覺跟隨AGV,使用視覺智能識別技術,能夠利用跟隨對象的姿勢作為控制指令,實時跟隨目標對象;KinOptim在線機器人校準解決方案,可自動識別完成機器人幾何參數補償,無需人工干預即可確保機器人在復雜的生產裝配環境中的高精度、高性能操作,避免潛在的產品質量問題;配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利用視覺識別技術,模仿人目測巡視,可以代替人工完成多種智能巡檢、探測、監控、故障診斷、預警報警工作,實現配電站的全天候監控和智能化巡維……陸穎稱,另外,與中科大、復旦、交大等科研機構/高校產學研結合,借助其理論基礎與優勢特長,做一些前期的研發,也將是科大智能未來的重點工作之一。比如,記者發現,健康顧問機器人amika,就是科大智能聯合復旦大學在“人工智能+健康”領域推出的首款人工智能產品,能夠實現健康管理、問藥咨詢、藥品精準推薦三大產品功能。
相關研報顯示,科大智能近年來全面布局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協同效應明顯,并持續布局人工智能機器人,積極向細分領域領先企業邁進。不難看出,在G60科創走廊3.0版規劃下,科大智能的未來產業布局和發展,大有可期。展望明天,陸穎不缺雄心:“我們愿在G60科創走廊上多交朋友,走得穩當;也希望政府繼續大力扶持,牽線搭橋。”他建議,理想中的科創走廊,應該形成這樣的生態體系:核心層是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第二層是國內領先的研究機構,再外圍是氣場契合的企業,即將“智慧大腦”的科創風暴,落實到強健的“四肢”,開展具體操作。“期待政府制定更多可執行、更細分的優惠政策,期待G60科創走廊的朋友圈擴散開來,連成一片。”
松江南部新城,被譽為松江科技影都的“靈魂所在地”。

科大智能近年來全面布局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協同效應明顯,并持續布局人工智能機器人,積極向細分領域領先企業邁進。
對標頂級、創造一流,松江將科技影都建設作為G60科創走廊“一廊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目標是:打造全球影視創制中心的重要承載地,打造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影視特色功能區,建設松江科創文創雙輪驅動、產城深度融合的示范區。
松江科技影都的“版圖”很大,包含了60平方公里的區域,按照“科創芯”“世界窗”的異質雙核發展理念,重點建設行業領先的科技影視產業集聚中心和面向全球的中外影視文化交流之窗。具體而言,他們的建設將主攻特效工業,精制頂尖影棚,布局文化裝備,構筑由前期創作、影片拍攝、后期制作、放映發行、影視教育等核心產業圈層和影視裝備、影視旅游等關聯產業圈層組成的影視產業體系,等等。
為實現這樣的目標,他們的做法是“規劃引領”,在啟動階段,委托有關單位提供決策支持,研究確定松江科技影都的總體定位、空間結構、產業功能板塊、指標體系等內容。
2018年4月,科技影都就60平方公里范圍的概念性總體規劃和重點區域城市設計,面向世界征集規劃設計方案。德國的AS+P、株式會社日本設計、英國的BDP、上海艾斯貝斯和上海名亭建筑設計等5家公司積極參與。目前從征集中評選出的兩家優勝單位(AS+P、艾斯貝斯)已結合各方案的優缺點,形成高鐵樞紐地區和華陽湖地區兩個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優化修改方案,上海市規劃院根據優化修改方案做出了核心區總體規劃整合方案。

松江將科技影都建設作為G60 科創走廊“一廊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目標是:打造全球影視創制中心的重要承載地,打造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影視特色功能區,建設松江科創文創雙輪驅動、產城深度融合的示范區。
記者還了解到,一批影視產業重大項目在松江南部初露雄姿:昊浦影視基地,計劃投資6億元,規劃建設10個大型數字特效攝影棚,目前一期項目規劃的4個攝影棚和1個水下數字攝影棚已完成結構封頂,預計于今年上海國際影視節期間正式運營。上海影視樂園二期,計劃總投資30億元,總占地615畝,規劃新建6個攝影棚,改建提升6個舊攝影棚功能,并配套置景、制作服務等,其中12000平方米影視服務中心已經開工建設。中視儒意影視基地一期1號地塊,計劃投資9億元,占地62畝,已于2018年12月20日開工建設,項目整體完成后將涵蓋高端攝影棚、影視后期制作中心、影視發布中心三大功能片區……此外,華策影視、大地影視、星空傳媒、紐約電影學院等一批知名影視企業、院校也與松江達成了合作意向。松江還積極制定有關加快G60科創走廊松江科技影都影視產業人才高地建設的實施意見,修訂完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進一步加大對影視產業的扶持力度。
據松江區文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人文松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松江提出建設以四大目標為特色的文化名城,一是書畫之城,以“中國書法城”為基礎,以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程十發藝術館等為基地,推出中華書法“祖帖故里”品牌;二是書香之域,以“二陸”讀書臺為歷史底蘊,以從松江走向全國的品牌鐘書閣,與朵云書院等一起構成“最美書店”集群,建設書香社會;三是文博之府,松江有3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點),數量眾多,有著“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美譽,以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和歷史文化風貌區為依托;四是影視之都,如今乘了G60科創走廊的東風,不去“拼價格”、“拼占地”,而是“拼科技含量”、“拼營商服務”,一手抓影視產業扶持力度,促進影視產業人才、資金、技術的集聚,以及版權、信貸等服務,一手抓有別于傳統影視產業的道路探索,在影視后期制作、特效工業、影視教育等方面,抓牢龍頭,打造高地。

一批影視產業重大項目在松江南部初露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