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夢夢 王菲 元倩倩
摘 要:新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它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新媒體的開放性和虛擬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對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進行了簡明扼要的闡述,針對當前在新媒體背景下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挑戰作出了具體分析,并詳細探討了依托于新媒體技術,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轉變與創新,為今后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挑戰;轉變
一、引言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偉大的工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增強其時效性,對培養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媒體的出現,不僅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它也一改往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守和呆板,以更加新穎、獨特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也為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奠定了相應的物質基礎。
二、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所謂新媒體,它是一種環境,也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形態。從廣義角度來講,它是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它包括網絡媒體、傳統媒體、手機、報刊等等。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鮮的元素,結合新媒體技術,不僅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快速開展,減輕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負擔,同時還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首先,新媒體的開放性和多樣性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新媒體作為時代發展下的高科技產物,它的出現不僅取代了傳統的信息傳遞媒介,同時也貼合了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滿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新媒體以各種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時效性,并為此構建了極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發展模式,為高校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方便。其次,新媒體的出現,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單純的依靠教師講授,缺乏趣味性,創新性,而利用新媒體相關技術,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內容,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更快更好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新媒體對傳統思想教育模式的沖擊
新媒體以它便捷、多元的發展形式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但也因為如此,使得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僵硬、死板,缺乏互動性,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這一概念沒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對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借助于新媒體網絡,不僅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滿互動性,而且還使其教育模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創新和改善,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好評,也使得課堂的整體價值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新媒體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及能力的影響
可以說,新媒體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和能力有著重要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是跟著社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他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接收著現代各高科技成果所帶來的影響,而網絡作為21世紀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它在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是,由于網絡世界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它在給人們傳遞信息的同時,還擁有著可以接受外界一切事物的能力,這其中也包括各種消極的、不良的虛假信息,這些信息的出現會給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開展過程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積極作用。
(三)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
教育者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和引導者,它在課堂教學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新媒體和教育者的有效結合,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多是灌輸式教育,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造成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嚴重的抵觸心理。而在新媒體的作用下,各大高校開始有效利用資源共享平臺,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將思想政治教學以新穎獨特的方法展現出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元化發展。
四、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轉變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還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為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最大發揮,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網絡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一)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著深遠意義。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新媒體,找尋學生可接受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所謂媒介素養,是指學生對于外界信息的分辨能力和篩選能力以及最終的處理能力。由于新媒體的包容性,它可容納外界所有的信息資源,這時,就需要學生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端正態度,接受正向的思想文化。在新媒體的應用下,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但我們也要正確認識它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足之處,爭取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發展。
(二)搶占輿論主陣地,強化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首先,新媒體作為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它擁有著讓社會發聲的權利。為了可以更好的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我們要大力提倡新媒體,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與實用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向學生傳播正能量,確立正確的、積極的輿論導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提供一定的幫助。其次,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教育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示范性作用。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加強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引導和控制輿論的功能,幫助學生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為凈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境而作出努力。
(三)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完善其監督管理
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其教學建設就要順應新媒體的發展模式。我們要積極借鑒新媒體技術,合理改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例如,各大高??梢越儆谧约旱馁Y源共享平臺或者創建公眾號,收集、整理、篩選和上傳與思想政治有關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同時,也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舉辦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講座,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另外,也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加大對新媒體網絡的監督力度,凈化網絡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五、結語
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深遠影響。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新媒體,充分利用其相關技術,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出多樣化、主體化的新型教育模式。同時,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要完善新媒體的監督機制,制定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為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楊茂玉,周艷芳,張晴.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2):16-17.
[2]官孫平.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6):55-57.
[3]原媛,蘇鼎.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44.
[4]謝志杰.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8):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