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華
摘 要:農村幼兒園社會教育課程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對于幼兒的培養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這些資源進行高效開發,并進行有效應用,是幼兒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問題,從各種類型的資源入手,將其歸類,并進行相互轉化,實施利用,促進幼兒全方面的綜合發展,實現幼兒成長與社會發展同步。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社會教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因此,我們農村幼兒園應該充分發揮與挖掘當地的社會教育課程資源開展幼兒教育活動,使其成為符合幼兒學習興趣與成長特征的課程內容,實現幼兒教育的綜合性,讓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農村社會教育課程資源豐富、多樣,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風俗等等資源豐富,能夠讓幼兒在充分了解這些社會資源的同時,還能得到更好社會性教育效果,豐富各種形式的社會教育資源的體驗,促進幼兒對本地區文化的傳承,增強幼兒對本地區文化的體驗。
農村資源龐雜,開發空間大,充滿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幼兒生活其中,感受其中,產生一種不可言喻的對家鄉鄉土、鄉情的一種依賴之感,但是,這類資源總量龐大,參差不齊,幼兒教師要善于開發這些優質的資源,并能高效地利用它們,使得他們能夠為幼兒的教育服務。
一、農村幼兒園社會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
農村幼兒園社會教育資源的開發,需要教師仔細斟酌、細細考量,因為是一種教育資源,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因此,務必要做到開發資源有用、有趣、有意義。一方面要以社會課程教育資源的意義入手,另外一方面要考慮到幼兒的興趣作用,最后要研究是否適合幼兒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多方面入手,實現專業的、優質的社會課程教育資源的開發。
(一)對農村當地物質資源進行開發
農村蘊藏著豐富的物質教育資源,這些教育資源的開發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讓幼兒深切感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從細節深處了解身邊的萬事萬物,增強生活體驗。讓自身沉入到農村生活之中,農村的花草樹木,瓜果蔬菜,乃至大片的農田,成片的樹林……都是幼兒的教育資源,教師根據各個資源的特點進行有效開發。譬如帶領幼兒去農村田野寫生,感受一片樹葉的脈絡紋路,感受田野中黃金色的麥浪,感受雨后池塘的喧囂,感受果實墜落的恬靜……這些資源完全可以通過藝術的方式展示給幼兒;抑或帶著幼兒去感受大自然長滿青草的田野小徑,讓幼兒的身心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開展戶外大自然體驗活動。
(二)對農村當地人力資源進行開發
農村人的質樸與勤勞是農村人典型的特點,也是農村百姓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幼兒教師要讓幼兒感受到農村百姓的那份難人可貴的精神,并培養幼兒這份精神,因此,農村當地人力資源的開發對于幼兒精神風貌的培養具有重大作用。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與當地爺爺奶奶的親密接觸,聆聽爺爺奶奶年輕時候的清貧與勞苦,感受自身生活的幸福與快樂,從而更加感恩生活、珍惜當下。同時還可以將農村一些抗戰老兵的人力資源充分挖掘,讓老兵爺爺給幼兒講述抗戰時期的故事,用真人真事去感染幼兒;還可以充分發揮家長的人力資源作用,部分家長是一些特殊崗位人員,譬如養殖大戶,農村醫生,種田能手等,都是農村典型的能手,幼兒教師將這些人力資源信息收集、整理,并進行規劃,定期開展一些活動,讓這些優質資源與幼兒交流,讓幼兒了解到一些關于農村生活更多、更深的信息。
(三)對農村當地文化資源進行開發
文化來源于百姓,老百姓的文化是一切高雅藝術的源泉,百姓文化是最純真、最濃情的,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當地農村文化對于幼兒的影響作用,譬如說當地的人情風俗,當地的特色吃食,當地的一些戲曲文化,當地一些舞曲等都是反應當地人們的生活,記錄著人們生活的酸甜苦辣,承載著當地歷史文化。幼兒教師要對這部分資源進行挖掘,一方面依靠自身搜集的方式進行整合,另外一方面可以采用征集的方式進行收集,讓更多的當地文化得到保護,并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幼兒了解我們的鄉村,了解我們的鄉村文化,產生一種濃濃的鄉土之情。
二、農村幼兒園社會教育課程資源的利用
農村幼兒園社會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僅讓農村當地的資源獲得高效開發成為幼兒教育的資源,還解決了幼兒課程校園資源的單一的現象,幼兒的知識與經驗的多樣化,促進幼兒各方面的能力與體驗的綜合性的提升,幼兒的直接生活感知,實際操作,親身參與、體驗,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結構,更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力量,促進社會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并獲得高效應用,實現幼兒多方面綜合發展與提升。
(一)對農村當地物質資源的利用
物質資源是農村身邊的一些寶貴資源,物質資源給我們提供了高質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的幼兒生活的更加幸福與安康,同時要讓幼兒能感受到這些資源的寶貴,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這些資源的價值。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讓幼兒真切體驗這些物質資源,身臨其境,讓幼兒得到充分了解、認識物質資源的機會,譬如戶外活動,野外玩耍,田野寫生,乃至參與農忙時候的大豐收活動,從方方面面去感受農村物質的種類繁多,豐盈充實,幼兒不僅僅接觸了物質資源,還能對物質資源的內部、熟悉了解,另外一方面教師通過讓幼兒自身主動搜集農村社會教育資源的方式,讓幼兒主動地去了解當地的一些物質教育資源,并在搜集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豐富幼兒的體驗,提高了農村社會教育資源的教育性,還能進一步促進幼兒能力的提升。
(二)對農村當地人力資源的利用
眾多人力資源的利用,讓幼兒了解更多的關于農村的一些生活與文化,從當地的種田能手口中得知,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各個農作物的生長特點,以及農作物的豐收,乃至在整個過程中,農民需要投入的時間與花費的心血,才能獲得最后的豐收,教師可以在豐收季節由種田能手直接帶領幼兒感受豐收的氛圍,了解豐收的過程,體驗農民伯伯豐收的辛苦,感嘆豐收的樂趣。還可以開展農村本地“抗戰老兵”故事活動周,每一周請一位抗戰老兵向幼兒講述當年抗戰的故事,不管是生活上的艱辛還是抗戰上的不易,都向幼兒闡述,通過口口相傳的親身經歷,讓幼兒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對其進行艱苦樸素,不畏困難,珍惜當下, 敬畏老兵的優良傳統的道德教育。
(三)對農村當地文化資源的利用
農村當地文化是本地的生活的縮影,是本地精神風貌的精華,文化對于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管是當地的歌曲,還是當地的一些美食,還是當地的一些節日風俗,都是當地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幼兒如何利用文化功能對幼兒開展教育,是幼兒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可以充分抓住本地的一些特色,并且幼兒能夠感受得到,參與到的一些文化習俗,譬如各個地方的端午包粽子的習俗,每個地區不一樣,而農村包粽子,從粽葉的選擇,到糯米的浸泡,粽子的包扎,都能讓幼兒體驗到整個過程,了解到粽子的由來,端午節的起源,還能促進幼兒與家人之間的親子活動,實現情感的溝通。
當地的文化習俗,幼兒教師往往可以通過集體活動或者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幼兒去體驗即可,他們的動手能力,理解能力等各個方面還處在發展階段,因此,重點以體驗為主,讓其在游戲中,體驗中去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從而能夠實現社會教育課程資源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農村的幼兒社會教育課程資源多種多樣,將這些有價值的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并實現高效的應用,才能真正地發揮其教育幼兒的功能,用身邊的資源教育、培養幼兒,才會讓幼兒的學習體會、感悟更多、更深,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農村社會教育課程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它們,并進行高效地應用,讓農村社會資源能夠發揮更大的幼兒教育效果,豐富幼兒教育資源的種類,促進幼兒各個方面的綜合性發展,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對農村的熱愛。
參考文獻:
[1]楊秋.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問題與策略研究——以荊門市三所幼兒園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1):143-145.
[2]武天娟.論傳統本土資源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8(10):181.
[3]羅競.我國鄉村幼兒園自然資源開發的研究綜述[J].教育觀察,2018,7(18):44-45+65.
[4]曾莉,王燕.傳統節日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運用[J].學前教育研究,2018(09):64-66.
[5]郁容,盧偉.借助社會資源創建幼兒園創意美術特色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藝術評鑒,2018(14):148-149.
[6]張驥遙,張小佳,李曦騰,王浩,吳侃,郝文博,劉亞明.從當今我國幼兒園現狀探求社會資源分配與法律保障[J].東方企業文化,2011(18):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