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楷
摘 要:在現代社會進步和發展,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領域,數據量不斷增加,對金融行業變革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由于金融風險的存在,通過大數據下金融風險預測和防范,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將金融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于金融業健康持續發展意義深遠。本文就大數據下金融風險預測與防范防范展開探究,了解金融風險分類基礎上,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求推動市場經濟穩定增長。
關鍵詞:大數據;預測防范;金融風險;信用風險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現代經濟體系逐漸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逐漸衍生出新式的金融模式。在金融業發展中,依托于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可以從海量信息獲取有價值信息,為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但同時,大數據下的金融業同樣存在一系列風險,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穩定發展,迫切的需要尋求合理的金融風險預測與防范方法,為金融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大數據下金融風險預測與防范方法相關分析,可以推動行業變革,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
一、大數據下金融業變革必要性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數據紛雜,原本的數據管理和分析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需要一種新的處理模式,才能從海量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金融業作為市場經濟持續增長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大量數據信息,推動金融大數據發展是必然選擇[1]。面對這一挑戰,金融業中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并推行精細化運營,是迎合大數據下帶來挑戰的必然選擇。
二、大數據下金融風險分析
(一)信息安全風險
大數據下金融業快速發展,網絡背景下可以實現數據信息量化和集中化,其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系列金融風險。就金融信息安全風險來看,其中包括交易詳情、個人身份和償還情況等現象,如果個人信息泄漏被不法分子利用,將會帶來不同程度上的損失。就信息泄露因素來看,主要是由于數據共享成都不足,各個部門在數據監管中合作力度不足,僅僅是對本部門數據信息分析,導致數據信息分離。同時,數據具有延遲性特點,由于數據處于全封閉狀態,無法從海量信息中挖掘有價值信息,不利于原有價值優勢發揮[2]。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大數據下常見的金融風險之一,主要表現為信貸誠信度不足,尤其是當前市場環境愈加復雜背景下,不良貸款現象屢見不鮮,成為衡量信用風險的主要指標之一。在大數據下,數據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信息較為復雜,難以分辨信息的真實度。金融企業同客戶建立信貸關系后,對于信息真實性評估不充分。如果不良貸款記錄過多,不僅會影響到金融業資金流動情況,還會制約金融業健康持續發展[3]。
(三)市場風險
就市場風險來看,是由于金融市場上不公平交易行為,導致數據信息真實性不足。如果大數據缺失,可能導致數據差生誤差,影響到金融風險的預測和防范作用發揮,出現市場風險。當前市場上很多有實力的金融企業會壟斷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這就導致金融市場交易雙方信息不平等,朝著某一方傾斜,影響市場穩定發展。
(四)技術風險
大數據下金融風險類型眾多,如何從海量數據信息中挖掘有價值信息,就需要大數據技術和工具支持,并構建專門的數據平臺,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支持。而市場上一些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較弱和數據挖掘力度不足,無法從中挖掘有價值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金融風險,制約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于此同時,金融市場中還有法律風險,表現為金融企業采用網絡化經營模式,積累了豐富的客戶信息,被不法分子竊取、利用,謀求不法利益[4]。而現有的金融業務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在解決法律風險中缺乏可靠依據。
三、大數據下金融風險的預測和防范途徑
(一)加深大數據認知,形成大數據戰略思想
面對金融市場中潛在的風險,應該進一步加深大數據認知和重視,形成大數據戰略思想。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原因,提出合理措施來轉變金融風險,提升金融業務效率。借助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時,著重放在全面、高效率的量化分析,尋求合理的金融風險防范措施,將金融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減少金融企業損失的可能性,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加強金融風險數據共享,構建數據共享體系
在大數據下金融風險預測與防范中,為了有效降低金融風險,需要尋求 合理措施實現數據信息共享,構建完善的數據共享體系。通過對金融數據信息收集,在網絡平臺上實現數據整合,實時監控金融風險,并形成合理的共享模式,最大程度上降低金融風險。通過構建數據平臺,結合數據特性及時調取,自動化審核客戶的信用情況,以便于尋求合理措施有效規避金融風險[5]。
(三)建立全方位風險管理體系,引進數據采集手段
在大數據下,構建的全防衛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其一,使用大數據手段挖掘有價值信息,整合客戶信息資源,主要工具包括關系數據庫、ETL工具、數挖掘和NLP等,更加全面的掌握客戶信息資源。其二,加強金融交易過程的風險監控,實時掌握客戶的資金儲備、交易情況和信用情況,在了解客戶的還債能力基礎上,最大程度上規避客戶金融風險。其三,數據統一結構化,建立數據分析模型來整合數據,構建完善的客戶風險管理體系。
(四)培養高素質人才,構建法律保護機制
為了可以有效規避金融風險隱患,應該結合金融業發展規律,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各個行業發展均需要人力支持,這就需要推動大數據和金融業務融合,加強大數據背景下金融人才培養力度,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大數據技術同時,還可以實現大數據分析、整合與挖掘,逐漸形成專業的數據處理隊伍。同時,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保護機制,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改變以往法律空白,促使大數據預測和防范有法可依,最大程度上規避金融風險。
結論: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金融業呈現良好發展前景,為了最大程度上規避金融風險,應該構建法律保護機制、數據共享體系和全方位風險管理體系,推動大數據和金融業務融合的同時,促使后續金融風險防范有章可尋,及時有效規避金融風險,以求推動市場經濟穩定增長。
參考文獻:
[1]范興兵.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電子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4):25-28.
[2]張玥玥.搭建在信用評估下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J].現代商業,2018,19(35):88-89.
[3]“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經濟效應學術研討會暨“一帶一路”金融風險研究報告發布會舉行[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8,22(12):149.
[4]涂安妮.大數據時代下數學理論模型在金融市場的應用——從風險度量角度[J].中國集體經濟,2018,23(34):130-131.
[5]孫軍.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及監管研究[J].時代金融,2018,12(3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