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珍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自然資源被侵占或過度開發,而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制造的大量污染物已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嚴重打破了生態平衡。針對日益嚴峻的污染問題,公眾的環保意識正逐漸增強,有關部門已著手開展多項環境監測工作,以限制污染物的排放。而在節能減排,及監測、整治重點污染源等相關環境治理工作中,環境監測數據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在復雜的環境監測工作中,針對其監測質量數據的可靠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本文通過對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要求的闡述,以及對影響監測數據的若干因素的分析,為企業和有關部門提升環境監測數據可靠性提供了一些學術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數據;可靠性;影響因素
引言
隨著國家政策對企業環保要求日益嚴格,企業自身也逐漸加強污染物的監測與監控。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與評價,企業可以掌握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明確污染源排放情況,分析潛在的環境風險,給環保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還可以為企業的工藝改進與環保設施改造提供技術支撐。而開展一切環保工作的根基在于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即可靠性。一般情況下,衡量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標準包括數據的代表性、完整性、準確性、客觀性等。而影響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和可靠性的因素較多,本文從不同監測方法、統計分析以及審核要求等方面對監測數據的可靠性進行了分析。
一、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要求
在眾多監測方法中,要針對不同技術的特點及其帶來的弊端,采取不同的對策來減少監測數據的誤差,提高結果的精準度。因此首先需要明確環境監測數據的幾個要素,總體而言,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要求主要包括代表性、完整性、準確性、客觀性和合法性。
(一)代表性和完整性
數據的代表性就是要求所獲取的環境監測數據可以很好地代表污染物在時間以及空間上的分布情況;而完整性則是指環境監測數據要足夠詳細,不能出現某些數據缺失或是遺漏。一般來說,監測采樣點的設定以及采樣時間、周期和頻率的確定等都能很好地體現環境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二)準確性
環境監測工作由現場樣品采集與實驗室分析兩部分任務組成。有別于其他監測領域,環境監測中數據的準確性要求這兩部分工作都要嚴格遵守相關標準規范,否則得出的結果差異性很大。
(三)客觀性和合法性
環境監測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數據的客觀性就要呈現出真實的監測情況,不可被其他的某些因素如人為因素所影響。
二、實驗室監測技術對監測數據的影響
實驗室監測屬于最為常見的環境監測技術,一般為現場采集樣品,運回實驗室在進行樣品分析,最終數據計算得出結果。實驗室監測技術的優點在于質量控制性強,數據穩定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缺點在于時效性難控制,無法實現環境中樣品實時測試,以及對外場作業時的質量無法監控問題。
實驗室監測技術數據影響主要分為兩部分:外部現場樣品采集以及實驗室內部分析。目前外部現場樣品采集目前缺乏質控手段,導致現場監測工作能直接影響監測數據結果。
(一)現場監測技術產生的影響
1.現場監測執行人員的專業素質
受制于現場工況限制,目前環境現場監測采樣的質量主要依賴于監測人員的技能和職業素養。如果人員必備的專業素質不高,或對于監測任務的細節和規定理解有誤或不充分,那么所采集的樣本就會不符合規定,最終直接導致分析樣品的數據出現差錯。
2.現場監測取樣地點的影響
由于國家規范的取樣位置一般不甚明確,實地采集工作又受制于地理環境,容易影響采集樣品的準確性和代表性。例如,采集某小區環境空氣樣本時,發現只有靠街道處才有條件放置檢測設備,那么街道旁停放的車輛必然會對樣品造成影響,因而導致采集回的樣品監測數據較實際數據誤差很大;又如,為夜間作業工業企業采集樣品,由于夜間采集廢氣不易,常在白天采用模擬工況進行采集,模擬工況和實際運行有較大差別,導致采集樣品真實性下降。
3.樣品的運輸與保管
除了由于現場的原因導致監測結果不具有可靠性外,樣品采集后在實驗室保存的操作是否符合規范,也會對可靠性產生影響。理論上,不同的監測物質對于保護劑,采樣瓶和存儲溫度的要求也不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面面俱到地符合標準。
(二)實驗室內部分析產生的影響
目前實驗室內部分析可通過盲樣、平行樣、加標回收等方法實現分析過程的一定管控,但仍有客觀因素給監測結果帶來影響。
1.不同監測設備影響
目前的環境監測分析設備中,國外的設備設計構造較為成熟,較多大型設備可完成檢測同一種物質。然而,不同儀器設備監測出的結果誤差也較大。
2.不同分析方法影響
選擇正確的分析方法是對分析員判斷能力、技術及經驗的巨大考驗。如果在特定的情況下采用了錯誤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監測數據會出現異常的偏離。另外,在分析使用哪種方法前,實驗員必須要與企業的工藝生產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才能降低分析錯誤發生概率,保證監測結果的合理性與準確性,提高監測效率。
三、在線監測技術的影響
環境在線監測技術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在線自動環境監測與環境預警體系,其方法優點在于可以實時監測并采集數據,極大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缺點在于一旦處于惡劣環境中,樣品測試會受到極大干擾,降低數據準確度和運行穩定性,一旦出現故障,所有的監測結果將都會受到影響。
國內在線監測技術發展雖已有幾十年,但在企業中推廣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環境在線監測設備計量手段的缺失、后期維護費用高、國家實驗室認可度不高,因此企業普遍認可實驗室監測技術。但實驗室監測技術的監測數據以抽測數據為主,雖然有利于執法監督,但真正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效用不明顯。因此長遠來看,發展在線實時監測技術,建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實現監測數據的實時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監測數據的效果才是必然趨勢。因此,尋找實驗室監測技術與在線監測技術之間的平衡點應是環境監測未來發展的重點。
四、統計分析方法的影響
環境監測數據最終結果以統計學為基礎,實際監測數據以平均值為最主要統計分析方法。在實際監測數據無法獲得時,還常用系數計算法、物料平衡法進行數據分析。受工藝過程復雜,技術含量要求過高的限制,系數計算法在企業環境報表中應用較多,是通過實際監測大量核算出來的。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結果稍有不同。比如,以實際監測數據計算和以經驗系數法計算某單位鍋爐廢氣中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得到的結果往往會相差10%,但二者皆為受認可的方式,企業可以采取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上報數據。
五、實驗記錄的影響
實驗記錄包括監測任務記錄,采樣記錄,設備領用與使用記錄,樣品運送記錄,質量監督記錄,樣品分析記錄,儀器期間核查記錄。各種實驗記錄貫穿于整個環境監測的流程,也是保障監測數據質量的重要依據。通過原始記錄,不僅有效保障實驗數據完整性和準確性,還能迅速發現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處理辦法,優化管理和操作模式,人員和設備配置,為之后的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工作提供前車之鑒。
六、結束語
根據上述現有條件下環境監測數據的影響因素,企業以及檢測機構應根據自身需求提升綜合分析技能和素質,盡量升級硬件設備,克服客觀上的障礙。同時,監測人員還要提高數據分析能力,思維的廣度和高度,對監測區域歷史和當下的環境狀況進行深入的了解,比較和多維度分析,這樣才可以保證監測數據的說服力和代表性。
參考文獻:
[1]鮑靜,韓少輝,崔贏午.環境監測數據可靠性影響因素分析[J/OL].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9(17):50-51+58.
[2]張涵,趙壯華.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路徑探討[J].化工管理,2018(20):139-140.
[3]韓梅.環境監測實驗室日常監測中的質量控制探討[J].輕工科技,2018,34(0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