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電子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我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了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了,讓人們的很多想法都有了實現的可能。在未來,電子信息技術將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僅如此,無論是環境、生活,都將依靠電子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和改善。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技;集成化;發展趨勢
1 電子信息科技的特點
1.1具有便捷、高效的特點
本質上,電子信息科技是一項獲得和處理信息的技術,通過信息處理能力,開發相關的電子信息產品。因此,電子信息產業就是以電子信息產品為經營主體的。當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快,資源整合越來越明顯,應用領域也得到了巨大的擴展,各行各業之間的界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電子信息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例如,微信、微博等產品讓人們的溝通實現了不限時間、不限地點,改變了傳統的交流方式。
1.2 具有智能化、自動化的特點
電子信息技術的智能化、自動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同時,有利于保障我國的信息安全,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在實際生活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智能化、自動化產品也備受人們的喜愛和營運,例如,GPS導航系統,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提高了出行效率。
1.3 具有數字化、網絡化的特點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網絡化實現了不限空間的交流和信息傳送,數字化實現了快速、大量信息的儲存。同時,網絡化、數字化有推動了電子信息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如今的電子信息產品都已經實現了網絡化、數字化的特點。例如:LED燈、LED電視都已經成為現代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了,LED產品就采用了電子信息科技中的光電技術,實現了綠色光源,不僅節能環保,還大大增加了產品的耐用性。LED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創造出了LED顯示屏、LED電視機等諸多產品,都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電子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發展
2.1 電子信息技術在集成領域的發展現狀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機械實現了集成化,成功的將一個大物體在不改變功能的前提下,實現小體積,電子科技產品就是依靠一個個集成芯片實現了體積小、功能多的特點。例如,intel企業是著名的微處理器生產商,掌握了集成電路的核心技術,旗下的很多產品都被廣泛的使用。高度集成電路,可以實現空間最小化,提升整體系統功能。
2.2 電子信息技術在通信領域的發展
網絡技術與電子信息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互為補充、互為依靠,電子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融合,讓人們通過互聯網實現快速的互動、交流、查詢信息等。而如今,人們信息的交流已經離不開通信技術了,而電子信息技術是未來通信領域發展的核心。人們通過手機、微信等軟件就可以實現異地的交流、支付,都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
3電子信息科技的發展趨勢
3.1 三網融合
當前,電視網、互聯網、電信網三大網絡系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電子信息科技的發展,可以將三大網絡進行資源整合,最終可能形成一個既能夠提供圖像、語音,又能夠進行數據傳送的綜合類網絡。當下,三大網絡的融合也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三網融合的基礎是實現光纖到戶,光纖到戶可以讓家庭實現信息化,其穩定性和高效性也有利于金融、證券、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滿足他們對網絡寬帶高效性、安全性的要求。三網融合其核心技術是云計算,利用云計算功能,可以更加高效的進行數據傳送,讓人們更加快速的得到安全信息,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3.2 汽車智能化
當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汽車行業實現了更多的人性化功能,也逐漸將更多的電子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中。據行業內人專家估計,在未來的5年內,電子裝置將占據汽車整體成本的25%以上,汽車也正在朝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尤其是電控器件在汽車行業的廣泛使用,車載電子設備的數據傳送功能越來越穩定、快速,汽車車載電子網絡系統將得到廣泛的應用。屆時,智能汽車將全面實現對汽車各個部件的監控和檢測。回首汽車制造工業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起到了作用至關重要,未來,電子信息技術將仍然是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結語:
近年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電子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電子信息技術已經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不可否認,對于電子信息技術中的核心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我國還有所欠缺。當下,其主要的任務就是在不斷促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創新技術,讓電子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電子信息工程淺析[J].張珊.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7(14)
[2]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探討[J].于浩.電子測試. 2017(07)
[3]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及保障措施[J].李恕,寧宇,秦志勃.南方農機. 2016(02)
[4]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現狀及應對措施[J].馮小溪.電子測試. 2015(13)
[5]有特色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分析與構建[J].汪禹岐.信息通信. 2018(0
作者簡介:
靳遠(1996.10-),男,漢族,皖.巢湖,學生,本科,池州學院電子信息技術,安徽省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