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公證是法律規定的證明制度,是公證機構對公證事項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予以確認,依法出具公證書的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公證工作日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改革開放、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著顯著的作用。涉及知識產權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經公證機關公證所產生的法律證明力,有利于確認知識產權的主體資格,排除第三人的異議,有利于確認知識產權轉讓及許可使用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有利于處理知識產權糾紛。建立公證制度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應用理論體系,完善公證制度,將對我國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和民事制度產生重要影響,加強理論和公證事務聯系,規范倡導公證活動提高公證機關業務能力,已經成為公證行業迫切要求,本文分析知識產權領域中公證應用,闡明公證在知識產權領域保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公證;知識產權;重要作用;應用
一、公證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一)、公證的證據效力
在知識產權訴訟、仲裁中,公證具有特別的證明力。公證證據在我國民事訴訟證據規則中帶有特殊性。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9條第6款規定“已為有效公證書所證明的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經過公證的證據與一般證據比是有較大優勢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一般原則是:一般證據在法庭上須經當事人舉證、質證,或對方當事人認可,經審判人員審查才能決定是否采納作為定案的證據,許多證據提交法庭時,由于對方當事人質證,而被審判員拒絕采證,不能作為定案證據,公證證據在審判人員無異議的情況下無需當事人舉證、質證,審判人員一般無需進行法律上的審查可直接采證,實踐中很少有當事人對公證證據提出異議。公證證據在我國法院審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被大量采用,公證在及時化解知識產權糾紛,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公證后的證據不必然及于待證事實
公證后的證據的效力僅及于本身,與待證事實并無必然聯系。比如著作權證據保全公證雖然在為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切實加強著作權保護工作中發揮了證據的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查處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發揮作用的證據保全公證,并不必然證明有關當事人的侵權行為。因為,著作權證據保全公證書中雖證明了申請保全的時間、理由以及證據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內容,保全證據時所拍攝的照片、錄像帶以及實物、發票等也在清單中列明,但是這與有關當事人是否侵權、侵害程序沒有必然的聯系。
(三)、公證的證據保存優勢
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際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各種形式的糾紛,糾紛當事人往往是雙方或是多方,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通常沒有固定載體,形態特征有時不能以實體呈現,所以經常會涉及到所有權證據不足或者不完整的問題,從而嚴重損害了合法所有者的權益。這就涉及到證據保全。證據保全是指當事人為了維護自身權益,以民事權利為根據,自主選擇一定的時機,向特定的機構提起收集、保管相關證據,以保證其證明能力的系列活動。對保全證據的公證有效地證實了事實的真實與合法性,明確了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有利于消除糾紛隱患,既實現了知識產權維權的順利進行,也為法院減輕了負擔,促進了社會誠信體制的構建。
二、知識產權中的公證應用
(一)、知識產權取得、轉讓中的公證應用
在知識產權的取得、轉讓中大部分公證是以合同公證的形式存在,知識產權合同的范圍很廣,涵蓋專利合同、著作權合同、技術合同、知識產權擔保合同等。知識產權合同即是由公證機構對上述知識產權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做出證明。比如在著作權中,職務作品中的特殊職務作品中對單位和公民權利義務不明確、需要雙方約定確定權利義務的部分由于沒有專門機關進行管理,公證機關正好可以介入。這些都可以公證的形式進行記錄、保存、管理、由于公證檔案有嚴格的保密保存機制,所以公證形式是非常可靠和有效的。
知識產權合同相對于其他合同更具復雜性。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三大特點,并且既具有人身性和又具有財產性(可以轉化為財產利益),審查知識產權合同要求公證員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從知識產權的產生、授予、轉讓、續展、到消滅的法律制度都要了解,在審查的知識產權合同時要求條款完備、權利義務明確、履行的法定手續程序完備。公證員審查知識產權轉讓合同強調公平原則和利益平衡,首先要確認轉讓方是否對轉讓的知識產權標的享有合法權利,只有自己享有權利才能轉讓,是轉讓的前提;其次要看,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明確對等這是審查合同的基本要求;再次是看合同中有無關于受讓方保證產品質量條款等。公證機關參與知識產權轉讓合同的訂立對合同進行審查,看合同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可發現合同漏洞,明確合同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將合同糾紛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幫助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實現了法律的權威性和指引作用。
(二)、知識產權侵權過程中的公證應用
1、網頁的保全證據公證,即對公證申請人通過互聯網瀏覽器瀏覽的網頁文字、圖像、多媒體等內容以及瀏覽過程中下載的電子數據進行的保全證據公證。由于網頁包含的內容千變萬化,涉及的網絡知識產權客體和內容也特別廣泛,所以是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中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保全證據公證。如在網絡化境下的專利權侵權表現形式是侵權人未經許可使用專利權人的注冊專利技術、外觀銷售或銷售產品。對于生產環節一般無法直接進入侵權場地進行取證,因此通常在網絡銷售環節進行取證。如對于申請人保全天貓等網站上銷售侵權產品的公證,本處通過網頁保全購物過程和貨到后收貨的整個過程來完成整個證據保全公證,又如在對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中,未經許可在網吧電腦中拷貝熱門電影電視劇供用戶觀看,愛奇藝、騰訊等未經許可繼續放映已經簽約到期的影視劇供用戶觀看等,權利人可以同公證處一同進入涉嫌侵權的網吧,通過點擊、錄像等方式,對侵權內容進行保全。
2、電子郵件的保全證據公證,即對公證申請人電子郵箱中保存的電子郵件及相關附件進行的保全證據公證。如今電子郵件已經成為一種人們經常使用的通訊媒介,尤其在商務活動中,電子郵件可能會包含許多信息或者智力勞動成果,于是會在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中成為重要的證據。
3、現狀的保全證據公證,即對某種事實狀態的保全證據公證。它與物證、書證的保全證據公證不同,現狀的保全證據公證是對物證、書證以及客觀環境組合的現實狀態的保全。在某些復雜的情境下,對單一的物品、文書進行保全會喪失證據的原始狀態和所包含的信息,因此以現狀的方式進行保全更能提升證據的證明力。在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中,現狀的保全證據公證在證明權利歸屬、損害事實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4、行為的保全證據公證,即對申請人某種取證行為的保全證據公證。對于任何一種保全證據公證,都離不開對取證行為的描述。比如購物行為的保全證據公證,如果當事人僅是將涉嫌侵權的商品直接拿到公證機構申請保全,雖然侵權商品本身包含了侵犯某種外觀專利的事實,但是卻并不能從中了解到商品的來源、商品的價值等重要信息。因此,通常的做法就會由公證人員與申請人一起前往商品的販賣場所,對進入場所、與出售者交談、購買商品、取得發票及取得商品的整個過程進行保全。如季志偉稱在西安市的市場上所銷售的“恒壓靜接點座”侵犯了自己所享有的“恒壓靜接點座”實用新型專利的知識產權,在我處申請保全證據公證,該證據保全的難點在于購買地點的不確定性,公證人員隨季志偉的委托代理人來到聯系好的出售點,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購買了侵權產品,公證書中公證人員通過對購買地點、出售人員的具體描述、再佐以發票,該公證書最后成為了該案的關鍵證據。
參考文獻:
[1]汪曉亮《公證員入門》法律出版社2007版
[2]劉娟《論我國公證制度的完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3]汪振林《網絡證據證明原理解析》重慶郵電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