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翔
摘 要: 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為了實現土地利用價值的最大化,需要針對新型城鎮化與土地儲備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分析,進一步對城鎮化進程進行梳理,以此來重塑土地儲備目標體系,并進一步對土地儲備供應決策進行優化,實現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土地儲備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土地儲備;互動關系;創新發展
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發展已有較長的一段埋單 ,其在土地資源配置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城鎮作為城市功能的重要空間載體,因此要通過把握好城鎮發展的脈絡,引導新型城鎮土地儲備的不斷創新,以此來推動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1優化土地儲備與城市空間結構
1.1促進中心城區空間布局優化
在當前實施城市土地儲備制度過程中,通過運用市場和政府兩類調節機制,以此來促進城市中心區域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化,實現對中心城區空間布局的優化。由于城市中心土地區位最優,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需要政府合理對城市現有土地利用結構和空間布局進行優化,更好的發揮出土地儲備機構的重要作用,實施統一的征購權,統一收購城市劃撥土地及閑置土地。根據土地利用規劃來整理的開發收購的土地,并對收購土的用途重新確定,然后再向市場進行供應。
1.2 配合產業升級優化城市用地結構
在城市快速發展和擴張過程中,土地的經濟區位不斷發生變化。如原工業用地已無法與發展工業相適應,這就迫切工作企業外遷。原工業企業用地則通過土地儲備進行開發整理,再進行公開出讓。這種做法極易導致開發強度提高,使土地單純轉向居住用地的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在當前城市中心區域的工業用地儲備,需要結合城市的長遠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進一步拓寬工業用地功能轉換儲備工作的思路。
1.3 引導城市邊緣區空間發展
當前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市不斷向外擴展,在實際擴展過程中涉及到較多的因素,因此需要充分的運用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對城市邊緣區空間結構的引導作用,通過實施城市土地儲備制度,以此來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并引導向城市邊緣空間結構演變。同時還要建立土地市場信息反饋機制,合理布局土地功能,及時對土地供給計劃進行調整。由于城市邊緣區多為農用地,因此基礎設施部門可以先通過對土地進行征用和組織前期開發,待土地增值后再投入市場,以此來取得土地增值收益,加快推動土地的良性循環發展。
2 土地儲備與城市規劃的實施
在編制城市規劃過程中,基于城市不同區域或是不同地段的土地具有的不同功能及對應的土地價格,城市規劃需要科學對城市土地資源進行配置,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為土地儲備創造良好的環境。在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土地權屬和用途都會發生變化,城市空間也會有所延伸,因此城市土地儲備機構需要在規劃指引下,合理把握出庫時機,實現土地增值收益的最大化。在制定土地儲備計劃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并對各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進行把握,進一步完善土地管理體系,實現土地高效合理的利用,合理對城市空間和用地進行布局和利用,加強對土地的調控力度,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的運行。
城市土地儲備工作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城市建成后空間重構和新城市擴張。實施土地儲備會促進城市用地結構、布局形態和功能分區的合理化,即能夠使喚不同城市功能用地在城市空間上分布更加合理,并取得相對有優勢的區位,以此來提高城市規劃的水平。城市碸需要對舊城進行更新和新區建設,這個過程中土地儲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與市場緊密結合,并及時與城市規劃部門溝通,加快推動土地拆遷和出讓,實現城市布局結構和功能分區的過關,為城市規劃的順利實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 土地儲備與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對于土地空間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在其建設過程中會產生對不同用地的需求、用地布局配置的要求等。交通設施、公共基礎設施和生態基礎設施都可以為其周邊土地帶來價值提升,進而推動周邊房地產業的繁榮和房價提高,優質的城市基礎設施對于城市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城市基礎設施的外部效用是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儲備過程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基礎設施供給層面,既要合理確定其發展模式、規模和布局,也要避免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土地儲備工作需統籌規劃、合理預測基礎設施用地規模,厘清保障重點,優化用地配置,合理安排布局,進而提供優質用地服務,以此促進基礎設施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4 土地儲備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為加強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要積極的劃定城市增長邊界與倡導緊湊城市的發展。通過土地儲備和供應量的調節對土地利用結構進行指導,達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城市可持續協調發展等目標。因此,需將城市增長邊界、緊湊城市等發展理念引入土地儲備過程中,從城市規模、交通、居住、環境保護、耕地保護等方面系統指導我國土地儲備工作,為建立土地儲備規劃提供技術與理論支撐。
城市土地儲備與供應由城市時空演化所具體反映,通過對城市空間結構的規劃設計,確定城市各類土地儲備的規模與周期,從而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的目標。在一定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按照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對土地利用結構布局的要求,對城市各種利用類型土地進行合理的數量安排和空間布局,在此基礎上合理制定相應的土地儲備規劃,從而實現土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5 土地儲備與產業結構優化
土地作為一種有限資源,其供給從長期來看是剛性的。但在一定時期內,政府的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供給計劃的實施,能夠使土地供給擁有一定的動態彈性的特征?;诖耍赏恋貎湟龑Ш驼{控市場需求方向和經濟結構,通過把握建設用地投放市場的方向、空間布局、結構和時機,可以對產業經濟布局和市場預期施加有效調控力,體現了土地儲備對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作用。土地儲備可以通過土地儲備規劃、土地供應方式與結構、土地供應時序等手段優化產業結構。
6結束語
土地作為城鎮發展的重要載體,實現城鎮化發展目標,需要以土地儲備作為重要的手段。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由于人員聚集在城鎮中心,對于土地需求量較大,人地矛盾不斷激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創新土地儲備和推動土地儲備的發展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撐,從而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陳映,張暾楨.新區建設中的產業選擇與配置——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4,05.
[2]馬驍,翟婧彤,王振坡.我國土地儲備制度轉型研究[J].中國房地產,2015,12.
[3]左學金,王洪霞.中國現行土地制度對土地利用和新型城鎮化的影響及應對[J].社會科學,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