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銷活動也搭上網絡這一順風車,在網絡上實現非法斂財的目的。但是與傳統傳銷犯罪相比,網絡傳銷犯罪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對網絡傳銷犯罪打擊更是刻不容緩。目前我國對于網絡傳銷犯罪刑法條文與打擊傳統傳銷犯罪的刑法條文一致,但是對網絡傳銷犯罪的規制效果卻不顯著。因此,如何從立法角度進一步完善我國對網絡傳銷犯罪的刑事立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網絡;傳銷犯罪;刑事立法
引言:
近幾年,網絡傳銷犯罪越發頻繁的發生。報紙、雜志、網絡上關于網絡傳銷犯罪的案件層出不窮。追根到底,是我國目前在打擊網絡傳銷這塊的力量顯得薄弱。在很多情況下,某案件是否屬于網絡傳銷犯罪類似這樣的定性問題,不僅在偵查環節使偵查人員疑惑,而且在審判階段,也是對法官的一大考驗。網絡傳銷是什么?目前我國還沒有較為統一的定義。筆者認為,既然網絡傳銷犯罪是傳統實體傳銷犯罪的一個“變種”,那么可以借助傳統實體傳銷犯罪的概念來確定網絡傳銷犯罪的定義。因此,可以這樣定義: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為名,在網路上設置相關網站誘惑、欺騙他人繳納一定費用后取得會員資格,并欺騙、脅迫參與者發展其他人,以此計算報酬。同時,發展的人員可以按照一定順序形成金字塔狀結構,層級越上,權利越大,非法獲利越多,并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
一、網絡傳銷的特點
1.傳播速度快
借助于互聯網的便利性,網絡傳銷犯罪只需要在網絡上設置相關網頁,做虛假宣傳,并置頂熱搜,便可以很快的被網友看見。例如,在微博上發布相關信息,那么網友轉發其寫有虛假內容的信息,就可被更多的微博受眾閱讀到。每個微博均有少則幾十個,多則幾十萬個、上百萬個數量不等的微博好友關注,一次轉發就相當于為該犯罪團伙向幾十、幾百個、甚至幾百萬個人宣傳了傳銷信息,上當受騙的人也就更多了。
2.欺騙性強
互聯網是個好的傳銷媒介平臺。原因在于它難以被人察覺出其非法的動機與目的。傳銷組織的領導者們不僅在自己設置的網站上竭力的宣傳組織的信息,網頁可以設置得與一般正規經營企業的網頁一樣精美,甚至更精致,而且擅長營銷的組織成員在網絡上進行推廣,打響知名度。同時利用互聯網信息真假難辨這一特點,使得受害者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它是真的,繼而參加該組織。
3.跨區域性
互聯網就如其名一樣,就像一張網,將全世界只要能聯網的地方,都能隨時聯系、隨時交流。網絡傳銷也利用了這一特點進行非法活動。甚至,有時候為了逃避偵查,傳銷組織的組織者會將該組織的服務器設置在國外。而被騙入傳銷組織的成員基本上散布在全國各地。鑒于網絡的虛擬性及網上交易的便利性,網絡傳銷避免了傳統實體傳銷犯罪必須面對面、必須對其人身進行控制、必須當面繳費的缺點,直接在網絡上動下鼠標就完成了一切工作。因此,受害人可能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被騙進行交易,使得財物落入傳銷分子口袋中。
二、我國打擊網絡傳銷犯罪的刑事立法現狀
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網絡傳銷制定相關的法律法條,在實踐中,網絡傳銷犯罪與傳統傳銷犯罪適用的法律一致,主要的法律依據有如下:
1.2001 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情節嚴重的傳銷或者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對仍然從事非法傳銷或者以其他形式進行傳銷活動,且犯罪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2.2009 年 2 月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二十四條之第一款“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3.2013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共同發布的《關于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在《刑法修正案(七)》中出臺之前,我國打擊傳銷犯罪的主要依據是2001年《批復》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也就是說,按照非法經營罪處理。對于這種情形,采用“類推”的方式打擊傳銷犯罪,并使用這種條款來認定“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是因為當時并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來規制此類犯罪,這可以理解。但是強行將其歸“非法經營罪”的范圍,涉嫌違反了“罪刑法定原則”,也缺乏必要的嚴肅性、科學性。也因為我國刑法無明文規定傳銷行為犯罪,被傳銷組織用來欺騙更多的人民群眾。
三、完善我國打擊網絡傳銷犯罪刑事立法與司法實踐的對策建議
1.對網路傳銷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進行定義
2013年的《意見》中對于組織者、領導者規定的范圍包括:(1)在非法傳銷組織中能夠發揮發起、策劃、操縱作用等的人;(2)在非法傳銷中承擔的是管理、協調等主要職責的人;(3)在非法傳銷組織中負責宣傳、培訓新人等主要職責的人員;(4)曾經因為組織、領導非法傳銷活動并接受過刑事處罰后,或者一年以內因為組織、領導非法傳銷活動又受過行政處罰,并且直接或者間接發展人員在十五個人以上,而且發展的層級總數在三級以上的人。(5)對其他傳非法銷活動的實施或者傳銷組織的建立、擴大等能夠起關鍵作用的人員。同時,關于層級數的認定,即三層三十人的認定標準。這一標準是傳銷犯罪立案起訴的標準,而網路傳銷活動的危害性及影響力遠遠大于傳統傳銷案件。因此,對于網路傳銷活動的金字塔高層管理者應滿足“三層三十人”的標準可以相應降低,并與相應的涉案金額數同時作為是否定義為組織者、管理者的要求。如雖未達到三層三十人,但是有兩層十五人以上同時涉案金額達到十萬元作為領導者或者組織者。
2.統一規范網路傳銷犯罪的追訴標準
在實踐中,對網絡傳銷犯罪的追訴標準是按照《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78條中規定的傳銷組織的組織者、管理者以推銷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為名義,要求參加者需繳納一定的費用或者指定參加者購買指定的商品、提供某種服務的方式獲得加入傳銷組織的資格,上級人員以引誘、脅迫等方式所直接發展或者間接發展的下級人員的數量作為計算獲利的基礎,以此形成層級結構,騙取他人的財物的,且傳銷組織成員達到三十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對組織者、管理者,應予立案追訴。
因此在確定網絡傳銷犯罪立案追訴標準時應考慮組織者、管理者的業績總額,考慮金字塔其他高層管理者的獲利數額及其相關的犯罪情節。同時,考慮到如今網絡傳銷活動已經在微信、微博上活躍起來,對微信、微博的傳銷犯罪也不容忽視。微博的開放性使得其受眾數量多,當傳銷組織在微博上宣傳虛假信息時,不管是微博好友或者是非好友都可以看見這個內容。而微信是主要是熟人圈,對傳銷組織發布的虛假內容進行轉發時,信息的傳播的速度還是很快的,而且也能引起關注。因此對于在微博與微信上宣傳傳銷的虛假信息,也要進行治理。例如在微博上發布的傳銷信息被直接或者間接轉發300次,文章累計閱讀量超過1000次,可追訴其罪;在微信上發布傳銷信息被直接或者間接轉發300次,文章累計閱讀量超過1000次,可追溯其罪。
結束語:
傳銷作為一種經濟邪教,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要想徹底地鏟除這個毒瘤,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努力。網絡傳銷自身的特點和目前的法律存在的漏洞是傳銷屢打不垮、屢禁不絕的兩個主要原因。網絡傳銷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具有較強的欺騙性,蔓延速度非常迅速。在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普通民眾缺乏合理致富的手段的國情下,網絡傳銷仍然有其生存的土壤。現行法律方面所存在的漏洞,主要體現在對組織、領導者定義過于籠統,追逐標準不科學、不全面等方面。希望本文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人關注如何打擊網絡傳銷犯罪,有利于立法完善和司法實踐的具體操作。
參考文獻:
[1]鄭澤善.日本對非法傳銷行為的刑事處罰[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6)
[2]王麗.提升監管水平完善相關法規——關于工商部門強化打擊網絡傳銷的思考[J].中國工商報,2015 (1)
作者簡介:
陳沛洋(1998-),男,河南洛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