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婉怡
摘? 要: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為鐵路運輸乘客、職員與第三人提供適當的管理平臺,降低外界環境等因素影響導致運輸事故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憑借經濟評估指標,更便于管控企業財務狀況,通過精細的政策引導,使企業資產可控性得以增強。本文基于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展開分析,在明確管理對策同時,期望為后續鐵路運輸業工作開展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鐵路運輸;第三人;風險管理;安全對策
鐵路運輸是我國交通系統中較重要的經濟與物資輸送渠道,同樣也是現代居民外出主要的交通形式。根據以往調查資料可知,鐵路運輸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已經完善,但從地質環境、自然災害等角度來看,仍存有運輸安全風險,同時現代鐵路運輸風險也涵蓋了經濟市場環境因素。因此,為確保鐵路運輸結構與經濟體系更加完善,必須重視風險管理工作。
1 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概述
目前,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共分為財務風險、環境風險與安全風險三個方面,在財務風險管理方案,主要是探討鐵路運輸業菜財務投資風險;環境風險則為地方開發行為,分析地方自然環境體系受損或污染的風險,以避免對生態資源造成損害;安全風險則注重于乘客、職員與第三人的生命安全,通常需要對鐵路運輸路線與環境狀況展開分析。
2 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
根據以往研究資料可知,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內容主要包括風險政策、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經濟評估與風險控制五個部分。
風險政策是指風險管理執行時必須遵照的核心原則。在風險政策擬定過程中,管理部門必須結合外界環境以及社會影響分析可能潛在的風險因素,并基于以往先進的管理思想提供規劃、設計、執行與控制的平臺,才能使風險管理質量得以保障,避免政策內容脫離實際。
風險識別是指將風險因素量化并識別發展趨勢的手段,在分線分析過程中,風險識別工作應統籌以往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資料,以此判定可能潛在的風險因素與發生概率,使風險管理工作具備優先級,使風險被有效防治。
風險評估是指通過指標衡量風險發生概率與嚴重程度的措施。期間,風險管理方案必須基于指標評估數據展開,判斷現有鐵路運輸管理工作中潛在的風險,而后根據資料擬定要求,將各類風險因素擬定成完善的資料,以便為后續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引導。
經濟評估是基于市場環境指標判定鐵路運輸風險的措施。在經濟評估過程中,更著重分析鐵路運輸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經營的風險,以此判定潛在的經濟隱患,通過詳細的經濟引導策略降低財產損失,使經濟管理質量得以保障。
風險控制是體現管理執行力的必要平臺。在風險事故發生時,憑借風險控制平臺能夠迅速調度事故現場,使各類營救等工作順利開展,降低職員、乘客與第三人的生命健康受害概率,同時若出現經濟風險,也更便于緊急轉移資產,使鐵路運輸業避免遭受過大的經濟損失。
3 風險管理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
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主要應用于運輸業風險識別,分析與解決,因此根據以往易產生風險因素,風險管理主要應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基于鐵路運輸潛在風險與以往事故類型,此類管理主要針對乘客、職員與第三人的安全提供保護,以此避免事故對人身安全造成損害。
(2)根據鐵路經濟市場環境變動特點,風險管理同樣可應用于運輸投資計劃中,以便識別投資風險,避免鐵路企業經濟體系遭受損害。
基于以上兩種應用渠道,可知鐵路運輸安全風險管理制度的組成相對復雜,在風險政策不斷完善過程中,更應該時刻秉承風險透明化、數量化與導向化的意識判斷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以便為管理人員提供更完善的安全控制平臺,同時更便于識別潛在風險因素,使企業、員工、顧客及第三人的財產安全得以更全面的保障。
4 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控制對策
4.1 加強交通安全的宣傳
我國行人交通安全觀念淡薄,常常忽視交通法令的存在,不僅危及個人生命安全,也嚴重影響其它車輛駕駛人的安全。因此現行的交通安全教育除了加強宣傳用路的相關安全知識,重要的交通安全法規、政策與措施外,更應該宣講事故案例、介紹車輛碰撞的危險性、邀請當事人或受難者家屬現身說法,加強違規用路人的危險認知能力,提高識別風險的能力,減少錯誤決策的機會。
4.2 強化鐵路運輸維權意識
第一,法律明確化。現行法令并無對“路權”明確的定義或相關解釋,為使用路者能夠切實遵守用路規范,維護交通秩序,在相關的法令中明確定義“路權”及其范圍。其次若當事人沒有違規行為并且極力回避但仍發生交通事故時,肇事責任應由侵害路權一方負完全或大部分責任,促使各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不敢任意違規。
第二,執法嚴格化。為能切實落實路權法則,執法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中可分為二項重點加以執行:(1)加強對侵害鐵路路權行為的執法取締。例如,可以設置闖紅燈攝影機來控制駕駛人的違規行為,提供違規車輛、牌照及駕駛人的照片作為處罰依據。(2)加強道口交通秩序及安全維護。對于繁忙的平交道口,可派交警維護交通秩序。
第三,教育滲透化。為推動“路權”觀念,讓用路者對路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除了一般路權知識的宣傳外,知識教育和經驗教育也是重要并且直接的方式。知識教育是指通過學校教育、考照教育等傳播路權理念,其中以學校教育成效較佳,若能將路權的法令、觀念或其它相關交通法令納入學校教育中,將會進一步促進路權觀念的落實。經驗教育是指將路權法則應用于事故肇事原因的判斷,以此判斷事故責任的歸屬,使用路人能從經驗中了解路權的規范及重要性,增加其對路權的認知強度。
4.3 構建主動型安全管理系統
主動型安全管理系統明確規定了安全責任準則及達到有效的安全水平所必須的主動措施。運輸各環節上的管理人員要依據安全標準來發現并解決險情,同時保證各種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另外,主動安全管理系統不同于傳統的防御及反應安全管理系統,它采用一種積極主動的手段來發現、評價及分析安全隱患,能夠把安全措施與日常或普通的工作方式融為一體,由此增強鐵路運輸系統的可控性。
5 結束語
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為鐵路運輸環境提供更加完善的安全保障平臺,降低地理環境及自然災害對乘客與職員生命安全造成損害,同時更便于分析市場經濟環境,以此保障整體經濟投資的穩定性。故而,在論述鐵路運輸第三人安全風險管理及對策期間,必須明確鐵路運輸風險管理的內容與難點,并提供詳細的解決方案,才能為后續鐵路運輸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侯敬,柳淳,王靜,etal.鐵路運輸收入風險管理制衡機制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01):5-11.
[2]侯敬,王靜,郝美峰,etal.鐵路運輸收入風險管理評價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06):14-19+25.
[3]劉衛明.試論鐵路運輸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成因與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0).
[4]陳永喜.鐵路運輸收入風險管理協調機制分析[J].中國市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