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嫻
摘? 要:如何構建一套科學有序的高中作文教學體系?一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二是要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三是要有序的進行作文寫作。
關鍵詞:新課標? ?作文教學? ?閱讀? ?序列化
“毫不夸張地講,現在很多學校的高中作文教學是‘全線崩潰,語文課特別是寫作課的學習幾乎完全指向高考?!睖厝迕粝壬倪@些話,可謂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當前很多高中學校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就筆者的學校來說,剛升入高一的學生月考期考都要求寫與高考類似的材料作文。學生的作文只是隨著考試的節奏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練習。教師講評也沒有針對性,面面俱到又不起作用,有時就干脆不講。高中作文教學由于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單獨的教學綱要,甚至沒有固定的作文教學時間,廣大語文教師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憑著感覺來“耕耘”自己的作文教學。
新課標提出學科素養的問題。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是最基礎的要求。作文教學就更加重要。如何構建一套科學有序地作文訓練體系和教學模式,就成為一線語文教師的迫切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教會如何讀書?!毙抡n標對高中生讀書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次課程標準修訂更加突出閱讀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是這樣安排的。
1. 任務群的閱讀
新課標修訂明確了語文核心素養,而素養是面對學生的,教學設計就必須以學生為主。因此提出了一個“學習任務群”的組織課程的綜合方法。學習任務群涵蓋學生生活、學習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種語言活動類型,著力于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就以課本為主線設計了一些任務群的閱讀。高一新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更多的還是體現在記敘和描繪上。因此,我們就設計一些讓學生易于理解、品味的語言閱讀內容。如“新詩閱讀、朗誦、仿寫”的任務群閱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的簡練與精致;還有“最美還是《詩經》”任務群閱讀,讓學生感受《詩經》的質樸與純真。
為了配合記敘文寫作,高一還開展了“散文”任務群閱讀。如朱自清散文、余秋雨散文等。高二高三有“雜文”任務群和“地域文學”任務群的閱讀等。
通過這些閱讀,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 整本書閱讀
在多媒體的環境下,碎片化閱讀越來愈盛行。閱讀不自然的走向實用主義甚至功利主義。新課標強調整本書閱讀,正是要培養善于深入思考,具有創造思維的人才。
我們高一階段主要指導學生讀《論語》和《紅樓夢》。高二《三國演義》和《巴黎圣母院》。高三《莊子》和《孟子》等。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整本書,來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來加深思想深度。
3. 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在進行任務群和整本書閱讀中都進行隨筆寫作訓練。如模仿你喜歡的一首現代詩寫一首新詩;如《詩經》中的女子美在哪里?如果是你做選擇,你愿意做《詩經》作品中哪一類女子或男子;如《紅樓夢》中劉姥姥是個情商極高之人,通過細節來論證;如《論語》中你覺得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誰,闡明自己的理由等等。
正是通過這些讀、背、賞、寫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是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發展與提升也是新課標的核心素養之一。思維能力是學生作文能力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作文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思維的品質直接決定寫作質量,擁有良好的寫作思維能力是寫好作文的前提。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
為配合高一復雜記敘文寫作和散文寫作,我們側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如學生寫真人真事,就需要具有回想能力,就經常讓學生寫一些回憶中的人和事;如讓學生寫觀察日記,描繪眼前的景等;還注重培養想象和想象能力,如擴寫詩句和經典寓言故事;還強調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養,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高二高三就側重于說理能力。議論文重在說理,寫議論文必須學會講理。不會講理的根源在于認識的模糊,思想的膚淺,思維的混亂。我們設計了很多方案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果思維能力訓練;
“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對比思維能力訓練;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橫向思維能力訓練;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縱向思維能力訓練;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思維能力訓練等等。
葉圣陶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不會亂走的?!彼季S能力的培養,正是為了讓學生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謀好篇布好局,寫出好文章。
三構建作文寫作的序列化
有了大量高質量的閱讀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作文教學才有了活水源頭。寫作有些東西是學生的積累,而有些東西是需要依靠老師來教會他們的。作文是慢功,需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認知原則,有序進行。
高一年級為高中與初中的銜接,應以寫復雜的記敘文為主。初高中有所過渡,并且也培養學生能真情實感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我們大概序列是,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寫人要凸顯個性,寫事要有波瀾,寫景要抓住特征等;同時用隨筆的方式加以輔助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再通過讀寫結合,讓寫作充滿樂趣,保護他們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熱情。這對以后作文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高二學生來說,通過高一的大量閱讀和隨筆訓練,認識逐漸深刻,心智漸漸成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就為議論文寫作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就高二的議論文訓練為例,我們形成這樣的序列:
識得廬山真面目——文體特征寫作訓練;
不畏浮云遮望眼——審題指導寫作訓練;
橫看成嶺側成峰——論證角度寫作訓練;
憑借東風上青天——素材篩檢寫作訓練;
不以規矩不成圓——寫作模式寫作訓練;
芙蓉泣露香蘭笑——擬寫標題寫作訓練;
丹鳳朝陽吐清音——打造風頭寫作訓練;
臨去秋波那一轉——鑄煉豹尾寫作訓練等等。
高三作文訓練則是根據高考考綱對作文的要求進行的。主要是強化審題意識、強化思維訓練、強化素材積累、強化文面規范。作文的升格訓練包括:記敘文的升格訓練,議論文的升格訓練,命題作文的升格訓練,材料作文的升格訓練,強化訓練作文的題目、開頭、結尾,多訓練學生的審題立意,考場作文應急處理等等。
作文寫作的序列化,對高中作文教學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應該認識到,作文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與教師的個人學識和個性密切相關。作文教學應該有序,但不能機械盲目照搬,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結合實際靈活運用。
作文教學就是積累和創新的活動。教師的作文教學既要遵循認識規律,加強閱讀積累和思維訓練,也要學會下慢功夫從基礎抓起,穩中求進,創造適合自己的作文教學模式。相信在這樣的教師帶動下會有更多的學生學會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并在語言運用中加深對祖國語言的理解與熱愛,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溫儒敏.為青少年打開“語文新空間”[N]光明日報 2016-12-05
[2]葉圣陶.教你學作文[N].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3]《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N].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