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琦
摘 要: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運行已久,在很多方面已經趨于成熟。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基本環節之一,加強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致力于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實踐活動促進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避免思政課教學走入形式化的困境。
關鍵詞:思政課 高職院校 實踐活動 素質
理論來源于實踐。但現在的大學生接觸的都是傳統的理論,沒有自我實踐的過程也就無法產生共鳴。特別在思政課學習中經常會出現“兩張皮”的現象。老師講的過程中學生也能聽進去,可進入社會中卻對理論嗤之以鼻的現象比比皆是。社會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思政課也必須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如何讓學生真正去認識理論、認同理論,僅僅從課堂中獲取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思政課打開另一扇門,讓學生能帶著理論走入社會,再帶著社會體悟回歸課堂。在思政課中開展實踐化教學,其目的就是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路,借助實踐化教學,發揮修正理論與創新理論的作用。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深切認識大學精神,有助于確立正確的“三觀”
很多大學生由高中到大學只是學歷的升級,卻缺乏精神的升華,特別是不了解何為大學精神。因為不了解大學精神,也就無法整體把握大學的學習生活,這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是不利的。因此也就出現部分大學生沉迷于游戲、手機等荒廢學業的情況。讀大學必須知道讀什么,其核心就是要讀懂大學精神。何謂大學精神?大學精神通常是指一所大學在長期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共同價值觀,綜合體現其獨特氣質、科學文化、精神面貌、道德規范等積極的、穩定的文明成果。例如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北京大學精神的核心是五四精神;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進思”。我校是一所高職院校,我校的校訓是“立德、樂學、慎思、敬業”,立德為首并在校訓中突出職業院校特色。我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中始終貫徹大學精神教育,培育大學精神需要把握其中的重點,那就是以德為先、交流互鑒、守正創新。如何實現這些重點?我們主要通過組建思政課志愿小組、創建思政課校外實踐基地等搭建交流互鑒平臺,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德的重要性、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守正創新的可實現性。首先讓他們走入社會、觀察社會、融入社會。例如走進敬老院活動,學生就有很大的觸動,在實踐報告中表達了活動參與的感受。通過活動提高對社會的認知、對國家政策的理解,能夠更好地認識“德”對大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再次,在實踐活動中讓同學們加強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弘揚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思政課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經驗感受與知識體系。在活動策劃以及實踐環節,學生的觀點在碰撞、思想在交鋒、知識在增長、能力在提升。這些會讓大學生真正認識到大學精神的實質,使他們更好地做好大學規劃,指導他們的大學生活。另外,在走進法院、檢察院活動中學生認識到“守正”的基本含義,真正理解“守正”是每個人全面發展的根基。在這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實現了創新,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中他們都帶來了新的思路、新的辦法。通過思政課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對思政課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規劃大學生活,確定人生目標,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有利于學生的普遍參與和師生間的情感接納
傳統思政課課堂講授往往是知識的單一灌輸,即使教師在備課環節設置互動活動,但很難做到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參與面不廣。這也就導致了一學期下來,一個行政班級里老師可能僅僅認識幾名比較活躍的學生,而其他的則都不認識。另一方面,手機的普遍也讓很多學生成了低頭族,他們更是不愿老師打擾他們的“思路”。基于以上原因就導致了傳統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機會不多、深度不夠的現狀。而思政課實踐教學則打破了情感交流的壁壘,取得極好的效果。以“我的中國夢”微視頻拍攝為例,教師確定主題后,后期所有操作均由實踐小組完成。首先這個實踐活動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又針對學生最困惑的理想信念的樹立,有著現實需要又有助于學生梳理自己人生規劃。其次,在實踐活動中每位學生都能主動思考、積極交流。學生好學、樂學的教學氣氛得到凸顯與烘托。最后,實踐展示過程通過彈幕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互動中,和老師一起進行點評,整個環節都學生都自主參與,都有所收獲。這些實踐活動使得學生間交流加強,同時還有利于教師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形成輕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三、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思政課在多數學生印象中固化為枯燥無趣的課程,自然不想學、不樂學。當然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廣泛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固有印象。但真正引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是實踐教學。興趣是推動人們主動求知的內在力量。只有先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求知,進而提高能力和素養。
以實踐的方式增進學生對現實問題的體悟,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感。這種立足現實、指向生活、在實踐中的教學方式,有助于發揮大學生自身的能動作用,增強大學生的感性認識及提升理性認識。促使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能力和素養。當然還有一種實踐方式是基于數字化的實時、交互、遠程的成教思政課實踐化教學平臺。不過這需要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難度系數比較大。目前為止采取的學校并不多。但一旦這種方式能開展,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打破學生對傳統思政的認識,讓他們自主融入思政課中,愿學、樂學。思政課實踐活動讓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增強時代責任感,激發創新創造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