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瑩
(贛南師范大學 科技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日本人在交際中十分重視對敬語的使用,這與其社會形態及文化有著必然聯系,并且這種現象滲透到了日本文學之中,大量文學作品中都包含有敬語的使用。而這些敬語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不但表現了人物說話習慣和日語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人物心理情感狀態,從側面烘托了人物性格和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可以說,對不同敬語的心理情感進行研究,是理解日本文學作品的有效途徑。
日本是一個非常注重尊重之道的國家,敬語也是日本人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語言手段,其敬語文化即便放置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是極為獨特的存在。而且,日語中的敬語有著較為系統的劃分,有尊敬語、謙讓語及鄭重語三大類,并且不同類型的敬語對使用場合、時間及身份等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和要求,不得隨意濫用。其中,尊敬語主要用于表達說話人的尊敬之意和尊重之情,可以在多種抬高對方的交際中加以使用,而且其使用通常會在名詞后加表示尊敬含義的結尾詞,充分表達說話人的尊敬與尊重。而謙讓語則是說話人降低自身,對自身或者自己家庭成員進行謙遜地描述的方式,通常表達自身的謙遜情感,能夠在大量場合中應用。至于鄭重語,其使用往往不會降低說話人也不會抬高對方,而是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表達尊重或者謙遜,是日本人交際中最常用的敬語。日本文學作品作為表現文化、生活、思想、情感的載體,對敬語的運用也十分頻繁,有著凸顯生活真實性,描述對話場景,表現日本文化,傳遞人物心理情感及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是日本文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敬語作為日本人交際交流過程中廣泛使用的語言手段,其在日本文學作品中的運用,不但描述了說話情境,也直接反映了人物心理情感。不同的人物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敬語,往往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情感。
1.敬語蘊藏的角色心理沖突。敬語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日本人的交際中被廣泛使用,日本人已經習慣了使用敬語進行表達,同時也使得敬語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內涵。其中,以敬語來隱晦地表達心理沖突,已經成為日本文學中較為常見的形式。在充滿戲劇性與沖突的日本文學中,說話人受限于外在因素,如地位、說話場景等,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能以敬語和不適當的神態、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如此一來,敬語中蘊藏的人物心理沖突就得到了充分表達,讀者僅僅通過敬語,就能真切體會到角色心中的不平,反而更具有戲劇效果,使角色的心理沖突變得更為尖銳。
2.敬語表現的角色情感深化。敬語不但能夠反向體現角色心理沖突,也能正向表現角色情感。在日本文學中,在表達自身的喜愛、愛慕、尊敬、尊重之情時,使用敬語能夠放大這些情感,從而深化角色情感表達。對這些情感進行總結,可以簡單將其視作“愛”,而“愛”作為人類文學的終極母題,同樣也是日本文學的核心母題,是大部分作品都深入探討的內容。日本文學中使用敬語表達“愛”時,往往就是以更加端莊、認真、嚴肅的態度表達情感,從而深化情感表現。
4.敬語體現的悲涼凄美心理。與中國文學相似,日本文學骨子里也有著較強的悲劇性,悲涼凄美是日本文學的重要特點。而敬語的使用情境多為嚴肅的場合,表達較為正式,當說話人本身處于較為凄涼悲慘的狀態下時,其使用敬語則會形成較為強烈的反差,進而凸顯出日本文學的悲情美特點。而且這種悲情美不單單體現在角色身上,更體現在作者的情感表達中。也就是說,在日本文學中使用敬語體現悲涼凄美心理時,能夠在反差中渲染出悲涼的氛圍,豐富角色內在,同時表現作者心中的悲劇美。
4.敬語強調的角色質疑。在日本文學中,敬語的使用有時也會反映角色的質疑。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兩個較為親密的角色之間。親密的角色進行交流時通常會使用親昵的稱呼和較為隨便的用語,但是當其中一方對對方產生了質疑時,就可能會使用敬語。此時,親昵昵稱向敬語的轉變,代表著二者的親密關系出現了隔閡,此時的敬語不再表達尊敬或者謙遜,而是表達說話人的質疑甚至諷刺、反嘲。
日本文學中使用了大量敬語,這些敬語不但描述了說話情境,也反映了角色的心理情感狀態,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因此,對日本文學中的敬語加以研究,是理解文學角色性格與心理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深刻探析作品內涵及感受作者情感的關鍵,值得廣大文學愛好者在鑒賞日本文學時多加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