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謙 王艷敏
(華北理工大學 研究生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人們平常所使用的語音語言之所以能夠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來傳達意義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而約定俗成的。極強的地域性是它的特點,同時還具有簡明性、生動性、民族性、時代性等特征。視覺語言大多的是以人們的生理感受和知覺為基礎來實現表達目的的。如同歌舞音樂一般,在某種理解下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通用的特殊語言形式。同理,那些由線條、明暗、色彩等基本元素所構成的畫面亦能夠傳達深刻的意義,以達到“所看為所知”,“所看即所得”。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說:“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由此可見,新媒體的特征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數字性與虛擬性,個性化與社群化。根據這些特點可以得出,新媒體具有傳播、更新速度快,成本低廉,信息量大,內容多元等優勢,能更好的滿足人們free time、happy hour碎片化、隨時隨地互動交流、自主選擇獲取信息的需求。
人們把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傳播的媒介稱為新媒體,而將用數字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為框架,在創作、承載與傳達等藝術表現方式上推陳出新,進而在藝術審美的感覺、體驗和精神等方面引發變革的新型的藝術形態稱為新媒體藝術,如三維動態圖像、多媒體、數字電影、視頻廣告以及其他的視頻領域所進行的創作。
在藝術家Tim Knowles(提姆·諾爾斯)的作品里,所表現的是肉眼不可直觀發現或易于被忽略的現象和規律。提姆一直對“運動”這個話題情有獨鐘,因此作品也大都表現運動,例如他早期的作品“氣球畫”:在氫氣球的繩子的尾端栓一支筆,使其在風的能量作用下自由的運動作畫,以此來記錄風的變遷。之后他也有好多關于“運動”的探索,比如“夜行”項目的拍攝。在他的這些作品里,信息可視化即視覺語言的轉化與表達,不只是信息的展示,也是在純藝術審美層面探索數字媒體藝術形式的一種實踐。信息可視化的語言表達有即時性的表達——展現一個特定時間段里動態過程——展現事實;有空間性的表達——展示相同空間里的不同視角;還有“通感”類型的表達——展示作品可以穿越多種媒體形式,等等。
例如在設計中設計師需要考慮到觸摸屏幕畫面的尺寸以及如何適于手指操作等多方面因素等來進行圖形設計和版式的編排,而且在設計中視覺語言的表達要以交互思維來進行展示界面的設計,并且要把便于受眾使用的原則放在第一位。
舉個常見的例子,“賽車游戲”是現在移動媒體中比較普及的游戲,它是通過將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來回旋轉以模擬賽車在道路上轉彎、閃避等操作,其原理正是利用了新媒體中多點觸控的操作來進行視角的選擇以及其他操作,這充分的實現了設計產品與人們之間的良好互動,增強了游戲娛樂中的真實感。
在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因素的今天,了解藝術,學會審美,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認識藝術和科學、藝術創新和科學、文化創新之間的重要聯系,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關于新媒體技術下視覺語言應用的研究,為文化與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實踐路徑,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精神文明的建設、發展與進步有著重大意義。
與此同時,新媒體藝術所具備的成本低、靈活、開放等特征,可以充分的滿足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受眾自主選擇的權力,另一方面又補足了傳統文化產業成本高、風險大等不利因素,并依托科學技術的技術保護和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為文化商品的使用、文化理念的傳播提供了切實保障。新媒體藝術具有虛擬現實的功能,可以建立數字化數據庫,因此對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具有重要的作用,進而又為文化的傳承永續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