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晶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1.古老文字。在人類社會之初,為了生存需要,人們不得不采用簡陋的工具同大自然做斗爭。為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語言應運而生。漢字源于象形文字,最初來自對自然物像的描繪。古老的文字分別有原始刻符、甲骨文,以及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字,瑪雅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后面所提及的東巴象形文字。
2.漢字的演進。盡管漢字的發展一脈相承,但在漫長的歷史中,漢字的形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甲骨文到小篆屬于古文字階段造字以象形、會意為主,形象復雜,且形態多變。從小篆到隸書屬于近代文字階段,在這一階段漢字形成了較穩定的構字與書寫規范,而后又有了草書、楷書到行書。自宋代又出現了印刷字體。這一步步發展與演進,更是奠定了漢字對于設計中不可變的重要地位,悠久的文化以及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圖形都被大量運用在現代設計中。
在現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現代的漢字設計趨向追求的是圖像性和個性的表現,但這并不說明文字圖形化與個性化表現是唯一訴求的。因為人的認知與視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來自傳統的民族的、文化的、審美的以及心理固有習慣的影響才構成了完整的視覺閱讀和全面的認知過程。
1.筆畫的規范性。筆畫特征往往是造成文字形體差異最主要因素。一種字體之所以成立就在于它有嚴格的筆畫特征,且筆畫形狀有著嚴格的比例尺度。
2.可識性。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在視覺傳達中向消費大眾傳達信息,而基于這種要求,我們在設計文字時就要考慮文字整體的訴求效果,給人以清晰的視覺印象。
3.藝術性。文字在視覺傳達中作為畫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傳達思想感情和信息的功能,因而它必須具有視覺上的美感,能夠給人美的感受,在字體設計中美不僅體現在局部,還體現在對筆形結構以及整體設計的把握上。
1.書法與現代漢字設計。現代字體設計中,書法的水墨意蘊常常被用來表現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文化情趣。現在回歸自然成為很多人的生活主張,以手繪的方式來演繹設計作品,主張個性、樸素、自然的設計風格。書法的筆韻是最樸實自然的表現手法,這就是無設計的設計,是最簡單樸實的呈現。
2.古老的文字在當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東巴文源于我國云南納西族,至今仍在使用。東巴象形文字在我國的云南納西族至今也在使用著這古老的東巴文字,由于東巴文字至今保持著較原始狀態的象形書體形態,給人一種奇特、神秘、質樸的視覺感受,很適合現代人追求個性,追求變異的審美心理。現在很多國家和組織對東巴文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東巴文因其古樸的圖形特點及蘊含的豐富詞義,滿足了現代人讀圖與獲知信息的雙重需要。日本攝影家清柳健二談到東巴文時說:由于與家教儀式的分離,出現了向別的方向發展的可能性。或許是它介于圖畫與文字之間的關聯性投合了現代的時代吧。
日本淺葉克已對東巴文字也很熱衷,他認為東巴文字的意思和漢字一樣一目了然,以它本身所含的豐富信息將會受到矚目。他希望年輕人能感受到傳統中蘊藏著的閃亮靈感,其作品在美國展出引起了巨大轟動,由此我認為我們祖先以及一些舊年代的文化產物以及作品,我們都可以使他們與現代相結合,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使其與現代人的生活,審美相揉和,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東方現代文化。
在上世紀西方文化初步涌入時,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盲目地去吸取著西方的文化,而忽略了自己本土那些悠遠的文化產物。我認為西方有著它獨特迷人的一面,但縱觀遠望,西方的設計風格也有著其每個時期的文化特色以及人文理念,比如歐洲幾次大的美術運動,不同時期的藝術特點也都來源于它的宗教,地域文化以及當時人文思想,繼包豪斯之后,人們的平面設計就趨于簡單、機械化而不是之前哥特式的裝飾文化了。然而我們中國五千年之久的文化,有著更多待挖掘的瑰寶文化,我們將其如何融入到現代設計當中來,才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去做的。中華文字在歷史長河中并沒有被掩埋,而是不斷的演進,隨著時代社會的步伐而發展,漢字在當今社會平面設計中已經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因為每個獨立漢字都有其意義深刻的文化背景所支撐。現代這種信息化時代,國外大批藝術流派的涌入,我們可能有時會迷失了方向,但當我們轉身我們會看見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積累的雄厚資源。只有掌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主次度,才能夠真正具有創造力,我們中國作為一個有悠久設計歷史的國家,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再現我們古老的中國文化。將古老的、傳統的融入到現代中來,去發掘我們的豐富寶庫,來做只屬于我們中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