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恬恬 劉時旭 李 浩
(山東建筑大學 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校園雕塑是校園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景觀體現,校園這個載體是人類文明和文化的載體,倘若說起校園文化的靈魂,校園雕塑必然是最佳代表。校園文化對人們帶來的影響是很多方面,老生常談“環境育人,空間育人”這一個教育理念體現,校園雕塑在視覺、觀賞、環境上和其他景觀的搭配、作用時,可以客觀的體現出雕塑和校園環境的整體統一與協調。雕塑和環境空間的一種和諧共存,從而證實了校園雕塑并不是單一的建筑形式。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學,成立于1923年,美國公立理工科高等學府。
柯克蘭希望在醫學院的兩個教學建筑之間建議一個具有“強烈的物理象征與精神聯系”。這個設計的基本原理是由一個六英尺寬的紅色花崗巖通道,作為通道,用其作為畫布,上面雕刻出來類似DNA的雙螺旋紋樣來。并且還繪制本地的植物和動物,才足以形成了柯克蘭所謂的“生命圖書館”,將“當地、區域、大陸、將埃爾帕索與更廣闊的世界設計相互關聯起來。”在混凝土的邊界兩側的花崗巖,夸大其寬度,并將其從中分離出來。阿苛爾把他的作品“E Intercambio”的雕塑焦點解說為“雕塑沿著過道占據了整個人行道的花園空間”他的設計中心的元素是“門”與“心”雕塑,黃色與暗紅色花崗巖拼接從而組成了緊密連接的違和門狀。“門”的外部輪廓與醫學院的主入口相互呼應,而內部輪廓則變為一個“人像側面的輪廓”。這個形狀與Spain宗教的建筑和“從學生到醫生的旅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柯克蘭說:“心”的雕塑也是“門”的一部分,就像是切下來的一部分正面形狀的門,這個路徑最后是一個鑰匙孔的雕塑。這些些精妙絕倫的設計元素細節象征著“尋求正確診斷和治療方法”。
醫學院是一個理性嚴肅的地方。一切應該看起來層次分明的,布滿了熱情的世界,治病救人,給予人們生命的決心。對于這個空間中感情環境氛圍的多樣性詮釋設計理念的點睛之筆在于景觀雕塑設計元素為方案的基礎,合理協作組合方式從而形成一種讓大多數人分工格式生活身份的范圍界限。
象征“心靈”的那塊雕塑上描繪的是“讓人幻想這個地方豐富多彩的spain文化的植物”同時也進行雕刻了“簡易的生活中的常見的工具如鐘表、樂器、刷子、居家用品以及辦公用品”。柯克蘭德的信息被鑰匙孔所塑造的科學形象做出了點睛之筆:“其中的意義就像人像的側面意味著理解病人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最后的那個鑰匙孔則是表述著,我們應該去理解去相信科學是醫學院的靈魂。”埃爾帕索校區現在對各個層面旅客開放了,學校計劃在2009秋天對學生也開放。所有前來參觀的游客、學生、老師和學術研究的人可以共同研究賞閱這個作品“E Intercambio”。這個通道雕塑反映了醫學的實踐是一件根基于周圍環境的鮮活的設計藝術品。
從濟南校園雕塑類型中心的空間布局來看,部分中心是有意識的與本地研究方向以及相關學校周圍環境形成一致,例如山東曲阜的孔子文化盛行,孔子文化突出“仁”又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為人師表在濟南校園的孔子雕塑比較普遍。整體的校園風格體現時代精神與建筑特色的同時,在空間色彩、尺度、整體風格上均保持了濟南高校校園建筑特設特有的建筑環境人文地理特色,完成了與周遭環境的協調一致,彼此相互呼應。并且貫徹儒家文化將高校建筑本身的教育特征融合到了景觀環境之中,屬實點睛之筆。利用山東古代文人墨客突出高校的人文情感和傳統精神的傳承,營造出一種溫馨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努力向上從而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協調“人——建筑——環境”的關系協調統一,讓變成宜人生活舒適完整美好的活動空間是雕塑設計的中心理念。在中國,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校園文化的代表特點,對校園景觀環境有著承上啟下的裝飾作用,校園雕塑在特有的環境中無形傳播,帶領師生提升對美的理解,來營造一種具有內涵文化豐富的學生培育教學生活環境。
我國的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永遠是從屬于文化的”孔孟之道在我國教育培育學生的禮儀制度之一將“仁義智信”捆綁了藝術的發展,以至控制了設計師的思維發揮借鑒和參考,也是中西方教育差異所導致的結果。近代中西方一個典型的文化就是多元化設計風格的合并與混合,這種融合像是一把雙刃劍,看似對立又是統一的,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都將符合人類生活、文化、需求為設計目的,來創造景觀雕塑完善校園生活景觀的規劃,體現著校園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