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吉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烏蘭牧騎,甘肅 肅北 736300)
近些年我國舞蹈領域也逐漸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在大好發展情況的推動下我國擁有創新意識的舞蹈編導和舞蹈藝術家在國內外的大型舞蹈比賽中大放異彩。然而實際情況確實極少數編舞者以及藝術家的作品能夠被廣大群眾知曉,并對其報以尊重和欣賞的態度。對其原因進行深究就發現許多的舞蹈作品中沒有蘊含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舞蹈作為文化現象的一種,不同民族的舞蹈都蘊含著該民族自身的審美、風俗以及習慣等,這不僅僅是民族情感的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該民族的獨特精神。而民族民間舞蹈也則是濃縮了該民族社會風貌和習俗的藝術,仍然需要民族情感擔當主導作用來進一步的完善舞蹈作品的創作、構思以及表達方式方面。
現代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對傳統民間舞蹈也有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舞蹈創作方面,許多編導也更加樂于將現代意識融入到作品編排中,使得民族舞蹈的編舞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轉變和更新。民族舞蹈在創作方式和技巧上的更新和完善使得廣大舞蹈編導者面臨了新的目標和課題,而完成這一課題就需要編導具有專業且優秀的編創技能,除此之外,還需要一顆火熱的心,能夠深層次的了解各個民族的文化、精神以及獨特人情,進而用此民族感情來映射當前現代的獨特民族精神,以此來滿足新時代的民族需求,將現代各個民族中所蘊含的精神文化挖掘并體現出來。一般來說,舞蹈編導會適當的參考演員自身具備的能力和特殊技能,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舞蹈詞匯的設計,或者根據某些編舞技巧而進行形式特定的編舞。編舞的方法當然很重要,但是選取事宜的形式和動作的標準則取決于舞蹈指導者自身的情感,情感使得舞蹈編創的行為和形式得以產生,而不只是依靠單調的舞蹈動作來組合,這是現代社會對舞蹈編導自身是否具備優秀情感表達能力一項考驗,同時也是廣大民族舞蹈編導應該重點關心的話題。為了讓舞蹈作品體現出民族情感的內涵就需要重視其在舞蹈編創時的重要主導作用。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民族情感對如何有效的在實際舞蹈編創的過程中彰顯出主導作用的。
1.編創的藝術體驗階段。完成民族民間舞蹈的完整編創環節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就是體驗階段。換句話說,舞蹈藝術家對民族舞蹈的創作是依靠觀察和體驗社會生活才能完成的。制作出藝術作品所需要的所有因素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包括舞蹈作品的主題。民族民間舞蹈的活力和生命力來源于民族民間,它與民間的田野,山崗上以及流水等景色和民族的生活場景融為一體。民族民俗更是充分的表現出來了該民族所具有的精神和情感,講其利用得當可以成為我們感受民族情感的材料和舞蹈編創的靈感。編導家蘇自紅就曾經講述過她和她丈夫編創《牛背搖籃》時的經歷,在第一眼被青藏高原的美麗景色打動之后,他們決定長期融入到藏族牧區生活,而正是有過真實的經歷以及真實的情感體驗才了解到了該民族的情感和精神,從而將其融入到《牛背搖籃》這一優秀作品中,由此可見民族情感對完成優秀且富有靈魂的舞蹈編創的重要意義。
2.編創的藝術構思階段。完成民族民間舞蹈的整體編創環節中也離不開構思這一階段,并且它還是整個創作過程中最核心的環節。關鍵點是對藝術形象的創作應該對什么生活內容進行參考,以及想要通過這些內容來表達什么樣的舞蹈主題。而完成構思過程需要依靠編導的民族情感進行適當引導,使其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出來。編導家馬躍老師在對其優秀作品《奔騰》進行舞蹈動作構思時主要參考了蒙族舞蹈中的基本動作,如“馬步”、“抖肩”等,而為了將蒙古族中大氣豪邁的民族精神烘托出來他還選用了以軍隊進行曲為靈感的后段快板,由此可以了解民族情感也影響著編導的構思。
3.編創的藝術傳達階段。完成民族民間舞蹈的整體編創環節中同樣也缺失不了傳達這一階段。舞蹈作品的成功和價值需要以舞蹈作品的最終展示效果來驗證。因此,民族民間舞蹈作品編創需要民族情感的適當引導,使其舞蹈內容和形式更加融洽的相融,使之成為蘊含民族情感的優秀舞蹈藝術作品。比如蒙古族老師何燕敏的《盛裝舞》,以內蒙古西部的獨特生活習俗為創作元素,集中表現了蒙古族盛大壯麗的節日氣氛以及蒙古女性的高貴與自信。
在對民族舞蹈作品進行編創時少不了各個民族獨特情感的主導。并且想要作品中完美的體現出民族情感就需要盡可能的完成體驗、構思以及傳達著三個創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