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仕
(陽江市文化館,廣東 陽江 529500)
群眾文藝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當前公共文化建設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頒布實施,對當今公共文化從法律上進行了規范和保護,監督政府部門加強了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進一步關注和重視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也標志著群眾文藝發展的春天到來了。借群眾文化迎來大發展大繁榮之機,筆者試圖探尋陽江市社區群眾文化藝術發展可行之路。
陽江建市30多年來,隨著陽江市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的追求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文藝應運而生,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審美追求的文化形式之一。社區里面最基本的全民K歌、廣場舞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群眾活動早已家喻戶曉,同時得到社會各階層的大力宣傳和推介,其娛樂性與藝術性也獲得社區群眾的認同。特別是廣泛流傳的陽江山歌、陽江白欖、咸水歌等民間表演藝術,其獨具特色的表演方式更深受社區群眾熱捧。經調查發現,當前我市社區群眾文藝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活動范圍廣。
近年來,陽江市社區群眾文藝的活動范圍呈不斷擴大的態勢,無論是市區還是鄉鎮,在人民廣場、文化活動中心、農村文體綜合廣場、公園等等場所都有群眾文藝活動,可以說,只要有足夠空曠的地方就有群眾文藝的麗影。
二是參與者眾。
無論是音樂舞蹈,還是戲劇曲藝,參與各門類文藝活動的人員正在不斷增加,創演隊伍日漸壯大。從年齡層上劃分,有老人、中年、青年、兒童;從職業層面上劃分,有部隊、文化、教育、科技、水利、公安、私企等等。
三是創演熱情高漲。
社區群眾文藝不僅在社區活動,還參與陽江市文化主管部門常年舉辦的一些文藝類展演比賽,包括春節山歌擂臺賽、“好聲音”歌手大賽、“明日之星”少兒舞蹈大賽、戲劇曲藝表演大賽、私伙局表演大賽、群眾文藝作品評選等等,有些私營企業或者是公益群體也會選擇到社區進行各種宣傳文藝演出。有的社區對演出的節目質量非常重視,有時為了打造一個本社區的文藝“精品”,還專門召開創作筆會及邀請文化部門的專家來作藝術指導,社區的創演熱情日益高漲。
四是社區群眾文藝在發展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社區群眾文藝在不斷擴大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硬件(場地設施)和軟件(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比如在文體設施建設中,有的社區只考慮群眾體育鍛煉的健身設施建設,投入一系列的體育健身器械,占據了部分的公共用地,卻沒有為群眾文藝活動做準備,忽略了群眾文藝表演用的小舞臺建設。每每要搞文藝演出活動的時候,總要花費一筆資金來請專人來搭建臨時舞臺,演出完了馬上又把舞臺拆除,這樣實屬浪費。此外,缺乏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策劃人才,沒有對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集中起來進行有效的組織和規劃,社區與社區之間的文化活動缺少經驗交流,導致表演的藝術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
群眾文藝作為文化藝術重要元素,是群眾文化的有機構成,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藝術元素多樣化。
以戲劇藝術為例子,戲劇作為含有多門藝術元素的綜合性藝術,它具有審美和娛樂等多重功能,同時與多種藝術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畢竟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民群眾生活的環境、語言、習慣、愛好等的多樣決定了群眾藝術元素的多樣化。
二是藝術形式多樣化。
在當今文化舞臺日漸活躍、深受群眾歡迎的大背景下,形式多樣的群眾文藝作品也成為文藝晚會的節目亮點。陽江市常見的群眾文藝形式有音樂、舞蹈、小品、白欖、三句半、魔術等等。
三是演員的表演手法多樣化。
群眾文藝需要演員在舞臺上進行再創作,要演員通過語言和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性格、展開故事情節、表達不同的主題。由于演員在舞臺上所塑造的形象是直觀形象,能使觀眾近距離地看到了逼真的生活場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聽到人物的聲音,甚至直接感受到人物情緒的細微變化。以舞臺小品節目為例子,小品演員需要使用多樣化的表演手法才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等。
另外,根據小品劇情需要,服裝、道具、布景以及演員的化妝、舞臺動作也需要進行合理設置,這也體現出群眾文藝演員表演手法的多樣化。
近年,陽江市社區文化建設成為城市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群眾文藝進社區大大提高了社區群眾的生活品質和文化素質,使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繁榮發展社區群眾文藝能更好地促進社區和諧。因此,社區自身也要開啟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才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素養和活躍社區文化氛圍。如果讓群眾文藝——這一獨特的文藝形式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發揚光大,可以成為社區軟硬件結合的紐帶,加速本市特色文化景觀社區的建設。雖然陽江市目前的社區群眾文藝看似發展得比較快,但從實際情況觀察,整體水平還與珠三角地區有著一定差距。
個人認為,要想社區群眾文藝穩步健康發展,提升表演水平,還需要文化部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要以人才為依托,適當引進文化藝術創演人才。
藝術發展首要因素是人才,藝術人才的引進和納新是藝術得以發展的基礎,更是藝傳承的動力。目前,我市社區群眾文藝發展存在藝術人才缺乏和老年化的現象,許多社區群文創演隊伍里面都是一些老齡藝人,他們有的是在各級文化藝術部門退休下來,對各類文藝工作有著一定經驗。但藝術要不斷追求創新,老藝人還局限在他們所屬那個年代,和當今許多新生事物格格不入,未能與時俱進。因此,需要給社區群眾的戲劇活動注入新鮮血液,在退老干味主體的基礎上,引進一些中青年群眾文化人才融入到社區創演隊伍中,利用老、中、青相結合的優勢,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同時,要有計劃地對社區文藝愛好者進行藝術培訓,讓他們學習到更多更新的藝術知識。一邊引進人才一邊培養人才,才能從根源上促進社區文化藝術的發展和進步。
二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
社區要與本市各級文化部門保持溝通聯系,積極配合我市文化主管部門的中心工作,有計劃地開展演出活動。社區文藝團體可以配合政府及文化部門的宣傳主題,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專題的社區文藝晚會,創演計劃生育、防火、征兵、愛國衛生運動、普法、防詐騙、反傳銷、掃黑除惡等系列主題的文藝作品,搬到文化廣場、劇院、鄉鎮、學校等平臺演出,進一步推動社區群眾文藝橫向發展,既起到宣傳教育作用,又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另外,還要有組織地開展社區群眾文藝對外交流活動,積極去拓展區際、縣際及市際等對外文藝交流空間,擴大社區戲劇的影響,鼓勵社區業余文藝團體走出去,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的工作經驗。
三是創作特色的群眾文藝作品。
要注重組織社區的重點文藝作者,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創作關于本社區好人好事和先進事跡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在帶有本區域特點的同時能使社區進行向外宣傳,容易成為社區文化的精品,甚至成為陽江市的群眾文藝精品。比如情景劇《山路彎彎》是反映“陽江好人”不離不棄照顧患病丈夫題材的作品,在社區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受到現場觀眾的點贊;以南海開漁節為主題的音樂《開漁之歌》獲得作品獲廣東省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以推廣陽春市特產春砂仁的小歌劇《春砂酒香》獲2018年度廣東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金獎;以南國風箏節為主題的故事《賽風箏》等在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中獲金獎并多次進各大校園演講等等。這些特色的優秀作品最初都是由各個社區的業余文藝作者創作出來的,后來通過多次演出和藝術加工才不斷提高,最后獲得省級大獎。
四是努力營造和發展社區群眾文藝創演的良好氛圍。
任何一種文藝,都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來支撐,群眾文藝也不例外。所以,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將是促進社區群文藝術發展的動力。如果創演者們能接受新事物,不斷與時俱進,創作大批的藝術作品,在社區中定期進行表演,就能促使本社區內部形成良好的群眾文藝生長環境。同時,在社區內設立群眾文化藝術宣傳欄,通過專欄形式對本社區的文化藝術現狀進行宣傳、推廣、公示,包括社區藝術精英、明日之星、獲獎證書、優秀文藝志愿者等等。當一個居民小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完善起來,群眾文藝活動范圍就會不斷擴大,能讓更多群眾了解并喜歡群眾藝術從而參與進來,再通過內引外聯,為社區文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五是以繼承為基礎,以創新為方向。
社區群眾文藝隨著時代的進步必然會發生變化,但是無論怎樣變革,都必須保持原有的風格,不得隨意的進行變改。確要改編,也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適當創新和發展,不能脫離文藝原有的定義,將傳統類型的東西生硬植入到現代文藝作品中來,那樣會使觀眾感到不倫不類。因此,在進行社區群眾文藝創作時,要在尊重和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比如說現在被陽江人所熟知的陽江白欖劇和山歌劇,實質上就是對陽江市傳統文藝的一種改良和創新,既保留了傳統的唱調韻味美,又有加入了現代的審美理念,這樣的改編是成功的也是容易讓群眾接受的。
總之,在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群眾文藝是社區群眾喜聞樂見且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今后,以群眾文藝為媒介促進社區文化發展將是促進我市公共文化建設的一條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