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尋
(廣東省文化館,廣東 廣州 510000)
近年來,隨著文化和旅游概念的提出,文化和旅游成為熱度搜索點和探索點,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當前時代改革的一大舉措,從黨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機構改革,文化和旅游部的結合,更是在機構設置及管理上將文化和旅游規范化發展提供保障。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指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和旅游相生共興,相輔相成,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推動改革開放新局面的重要內容。文化和旅游結合共享,有了文化的支持和滲透,旅游的內涵更加深刻,形式更加具體;有了旅游的注入和交融,文化有了新的時代意義,豐富了文化的傳統理念。
文化和旅游作為新興事物,其發展需經歷一定的磨練期和攻堅期,而事物的發展都是向上向前的,創新需要變革,文化和旅游融合給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有目共睹的,隨著信息時代的變革推進,互聯網+滲入各行各業,文化旅游+、文化旅游IP,鄉村旅游、小鎮創意園等各式各樣的新模式帶動了文化和旅游的快速發展,產業創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文化旅游大融合正開啟著非凡的時代。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改革開放40周年廣東總結過往經驗教訓及取得的發展成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廣東的歷史地位和發展優勢。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對廣東給予厚望并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更是廣東發展新的契機。在這些有利的因素下,廣東全面開放發展,開拓創新,繼續貫徹落實改革開放措施,奮力做到“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廣東文化產業不斷在探索創新,文化強省成為廣東發展的重要方面。廣東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傳統韻味,也有繁華大都市的驚艷,現代建筑和古老建筑并存,紅色革命文化和現代西方文化特色并會,嶺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種文化交融,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和文化優勢。地域遼闊,人口龐大,這樣的多并沒有帶來雜,相反,珠江三角洲、粵東、粵西、粵北各地區各自憑借地域優勢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并取得可人的成績。廣東文化發展是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珠江三角洲地理優勢明顯,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入??谂c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包括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東莞、珠海、江門、肇慶以及深汕特別合作區、大珠三角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共12個地區,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在廣東是思想文化最早開放的地區之一,有廣州這個世界貿易大港為依托。
文化產業因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亮點,廣東結合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1.推進機構改革,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管理保障。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廣東省機構改革方案》,廣東省文化廳和廣東省旅游局兩部門合并為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推進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規劃全身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負責廣東旅游整體形象打造及宣傳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對外合作和市場推廣,制定文化和旅游市場開發戰略及文化和旅游產業市場規范等。
2.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廣東文化產業發展是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具有較大的集聚效應。隨著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廣東不斷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提升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空間。首先,倡導發展多元經濟,延伸產業鏈,建立布局合理、多領域融合、分工協作的產業發展模式;其次,借助互聯網+,推動文化創意創新。文化和旅游融合,打破了人們的傳統認識文化旅游不僅在于吃住行游購娛,更注重商、養、學、閑、情、奇,文化旅游產業鏈應配套滿足人們的認識需求,打造文化創意園區,發展鄉村旅游業,開拓小鎮旅游發展,不局限在傳統酒店服務,拓展多元住宿服務,開辦民宿、打造集休閑娛樂、修身養性、運動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文化和旅游業成為推動廣東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再次,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浉郯拇鬄硡^的規劃對廣東發展是一個新的引領,走出去和引進來,全面開放是廣東發展遵循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粵港澳的融合,更多港澳企業來粵投資,香港和澳門都有著濃郁的文化色彩,無論是演藝事業還是文化旅游事業都別具一格,廣東為港澳和內地搭建了交流和溝通的橋梁,構建三地文化和旅游融合平臺,對推動文化和旅游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最后,政府政策扶持和理念創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讓更多人看到產業的發展優勢,更多年輕人選擇加入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投資創業,開創主題民宿、咖啡館、餐飲、創意市集等休閑娛樂行業,政府也推出一系列稅收、技術、人才、資金等政策措施吸引創意企業集聚,扶持其發展壯大,形成穩定的經濟增長點。
3.探索文化和旅游發展空間,激發文化和旅游新的增長點。為傳承傳統優秀文化,推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推進文化、旅游和文物保護深度結合,大力探索文化遺產和旅游結合,重塑歷史名勝古跡的時代價值,文化和旅游已經成為廣東省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和經濟增長點,2019年將積極推進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工作,2019年是南粵古驛道的提升鞏固年,要以南粵古驛道為線脈,將古村落、紅色革命遺址、自然生態景觀串珠成鏈,推進資源保護與活化利用。只有不斷賦予文化新的時代價值,才能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
1.文化和旅游融合推動經濟的增長。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將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深度結合,一種綠色經濟增長模式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鄉村旅游、城市旅游的結合,不同文化的碰撞,旅游不再是眼眸享受,更是文化的熏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推動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了文化和旅游產業鏈,規?;呐涮装l展模式,小鎮經濟發展模式等新興文化產業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就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益,完善文化設施設備,增加文化服務供給,一直是文化部門的工作重點和方向,提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盛宴,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是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純粹的文化傳播,不再是單一的文化模式,與時俱進創新文化發展模式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時代的需求,也是發展的必經階段。旅游是一種文化的分享,是生活方式的分享,這和文化的實質意義是相契合的。有著相同的實質意義和內涵,兩者的融合才能擦出火花。隨著國家的政策方針的出臺和一系列機構改革,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相信在未來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燦爛的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