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貴港市群眾藝術館,廣西 貴港 537100)
走精品戰略能夠創設出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從而提高社會大眾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搞好群眾文藝精品創作,需要密切結合時代要求,肩負起時代予以的使命擔當,意識到群眾文藝創作的重要意義,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積極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
1.缺乏與時俱進的動力。當前,群眾文藝作品的類型較多,但是真正反映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內容并不多,在群眾文藝創作上,缺乏與時俱進的動力,沒有主動關注基層群眾的需求,相當一部分作品是迎合流行趣味,質量不高。
2.缺乏審美內涵。群眾文藝作品是社會大眾的精神文化載體,需要盡可能做到通俗化,并兼顧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具有娛樂性、趣味性的特點,但是當前的群眾文藝作品大多忽視了這一內容,僅僅關注趣味性,對審美性關注不足,甚至為了博得受眾眼球融入一些下流、低俗的內容,違背了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初衷。
3.與群眾需求存在差距。在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下,對文藝作品也提出了新要求,從以往單一的興趣追求轉化至求美、求樂、求知上,更加關注作品的藝術美,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而現階段的群眾文藝作品創作還未能跟上群眾的需求。
1.做好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人才是群眾文藝事業發展的首要資源,什么樣的人力資源,決定群眾文藝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為此,要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積極進取、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上,需要為人才構建成長平臺,為他們提供發展、學習的條件,激發出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組織業務干部到各地體驗生活、觀摩采風,到各個院校學習、進修,拓展他們的理念、提高其綜合素質,為群眾文藝精品路線的實現夯實基礎。在實際工作上,要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提供成長機會,讓優秀人才可以脫穎而出,并公開招聘水平高、能力強、素質好的專業人才,為群眾文藝隊伍補充新鮮人才支持,為群眾文藝精品戰略的實現提供人才支持。
2.遵循三貼近的創作原則。在群眾文藝精品的創作上,要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大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要求,以此作為群眾文藝精品創作的指導路線和方針。在具體創作上,要獲取到一手素材,挖掘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作品、聲音,這樣方可讓群眾文藝作品煥發出活力。文藝創作骨干與群眾文化干部要創新自身的理念,主動深入基層,在生活中找到群眾文藝創作的靈感,挖掘出貼近群眾的素材,創設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
3.提高創作者的藝術修養。群眾文藝創作者的藝術修養、文化素養,對于群眾文藝作品的質量和檔次有直接影響。作為群眾文藝創作者,要提高自身的藝術素質、職業道德以及文化情懷,加強學習,主動汲取新知識、新理念,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將優秀作品的創作與高尚人格相結合,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精神境界。同時,結合新形勢的要求來汲取前人藝術精髓,為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堅持的知識支持,多向前輩取經、學習,掌握文藝創作的常識和要領,多思考、多問,以此提高創作水平。
4.彰顯群眾文藝的本土特色。在群眾文藝的創作上,也要凸顯出本土特色,創設具有地域風貌、民間文化、個性鮮明的作品,越是優秀的作品,就越是具有影響力,在群眾文藝作品的創設上,要勇于創新,打破陳舊的思想觀念,追求亮點、突出風格。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都有悠久的歷史,其背后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在群眾文藝作品的創設上,要積極挖掘出其與特色文化、本體產業之間的聯系,整合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弘揚本土特色,突出地方文化,創設群眾文藝品牌。
5.樹立群眾文藝創作的精品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群文作者要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對于新鮮的事物有更好的接受能力與判斷能力。群眾文藝事業的發展,要以大量精品的出現作為標志,因此,群眾文藝創作者必須要樹立起精品意識,抱著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堅持做到精益求精、反復磨練自我,打造出能夠傳遞永久的文藝作品。
文化是促進民族發展的靈魂,也是構建精神家園的重要基礎,群眾文藝屬于群眾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走精品創作道路是一個必然趨勢。為了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需要從管理、形式、題材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加強學習,汲取新的經驗,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