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林
(拜泉縣文化館,黑龍江 拜泉 164700)
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對象和服務主體都是群眾,為了更好地促進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狀況,為群眾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圍,應該激發群眾的組織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能力,使群眾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主導者。群眾作為社區的一份子,可以在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藝,或者為社區的文化建設提供相關的建議,也可以成為社區管理的一份子,甚至承擔社區文化活動建設的舉辦權。但這一過程的實現需要群眾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相關專業人員的幫助和管理。因此,社區文化建設逐漸步入正軌的表現之一,是逐漸增加群眾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自主性和參與度。
以群眾為主,通過提高群眾工作和生活的文化氛圍,提升群眾自身的文化內涵,進而提升社會的文化程度,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是進行社區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因此,要鼓勵群眾進行自我創作,積極參與社區的群眾文化建設。在進行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逐漸增加群眾參與活動的頻率,以運用群眾創作的作品或者群眾直接參與表演的方式,改變群眾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方式,通過群眾的參與提高群眾對活動的理解程度,更好的實現舉辦活動的目的。群眾自己創作的作品能夠以身邊發生的時間為腳本,創作的作品更能夠體現社區的文化內涵,反應社區內部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為社區內其他群眾在面臨相關的問題時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法,也為社區管理人員在平時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整體上促進社區文化建設程度和水平的提升。
社區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群眾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更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是相互促進的過程。隨著社區文化建設的逐漸普及,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文化作為人的精神核心,能夠掌控人的行為,因此,文化也越來越成為危害社會組織展開違法活動的重要方式;同時,文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多,因此而產生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有關社區文化建設的法律法規的逐漸建立和完善,能夠為避免或者解決這些危害社會發展的不利因子提供保障,使文化正確發揮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應該搭建企業和社區之間的聯系,一方面是增加社區文化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需要,通過企業文化和社區文化的雙重熏陶與引領,使群眾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對社會有著更加正確、全面與客觀的認識;另一方面是改變社區文化活動開展方式,解決資金的需要。當企業逐漸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辦者時,將象征著政府部門對企業文化的認可,以及企業文化的方向已經能夠與社區的文化需求相銜接,能夠為社區文化建設提供相應保障。
文化建設的過程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因此,經濟發展水平能夠決定文化的發展水平。在進行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逐漸均衡區域間的經濟投入,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更應該逐漸增加經濟的投入,幫助群眾提高其對文化的理解能力,進而提升區域內社區文化水平。文化投資包括資金投資也包括相關政策的投入。資金的投入為社區文化建設的進行提供經濟保障,為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經濟支持;政策的投資主要指為了推進社區群眾文化建設而開展的政策方面的支持,為群眾文化的建設提供方向的引導和指引。均衡地區間文化投資的同時,還應注重資金投資和政策投資之間的平衡。資金和政策作為保障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應該針對不同區域間的文化特征和現象進行相應調整,避免經濟的過度投入,也要盡量減少政府相關政策的缺失。加強社區文化網絡建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區文化建設的方式應該進行相關的調整,結合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不同社區之間的文化整合。一方面實現不同區域間的文化兼容,另一方面提升本社區的文化層次和內涵。社區文化網絡的建設一方面需要社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
不拘一格降人才,加大專業人才的投入。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區承載的任務將會不斷的增加,面臨的問題也將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有所變化。針對不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社區問題應該結合當時背景下的相關條件進行解決。因此,應該培養專業的社區服務人員進行專業的社區文化建設,為社區的群眾提供專業的社區服務。
加強專業人才的投入一方面需要高等院校設立相關的專業,培養相關的人才,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組織其進行社區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相關的知識,同時對社區的工作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另一方面需要結合目前社會背景下的社區狀況,進行社區工作內容等的重新整理和安排。調整傳統的社區文化建設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結合目前的網絡技術不斷創新社區文化建設的方式,提升社區文化建設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