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烽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素質教育是應試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結果。無論是教育改革還是素質教育的推行都是為了落實國家的教育策略,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地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全能型人才,實現祖國雄偉藍圖。對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和開展而言,藝術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與策略。在《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切實加強藝術教育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文中,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表明,素質教育的初衷就是提高民眾素養,培養有利于祖國發展的接班人。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對藝術教育存在認知的偏差性,大部分人都覺得教育的重點應側重于主要科目,而這些美術等藝術課程可上可不上。還有一些人覺得藝術只是一少部分人的事情,對普通人沒有什么價值。這種錯誤的觀念影響了藝術教育的開展。筆者認為,若不改變這種理念,素質教育的開展將寸步難行。作為教育工作人員,黨中央的教育理念和指示是工作開展的方向,需以實際情況為基礎,認真開展藝術教育工作。
目前,很多學校美術課程安排較少,一周只有一到兩節課,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認為美術課沒有上的必要,甚至會占用美術課做其他的事情。教育局蔡元培先生表示,學校一切的課程都與美育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從本質上分析,美術教學同其他教學科目的性質相同,而且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因此,我們要保持嚴謹、科學的態度去開展美術教育工作,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讓美術教學發揮更多的作用。
1.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正處于比較特殊的時期,很多學者都在研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任何美術老師在進入社會前都要去學習以往的教學教育模式、思想理念以及方法,這有利于教學方法的革新,同時,人們也要重視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運用。過去,人們的教學模式多側重于學生的學習,培養美術知識技能,課堂模式比較單一化,形式主義較強,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使得美術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促進效果并不明顯。而且,學生還會因為美術課程的枯燥無趣而失去學習的動力,進一步降低了美術教學的質量。總而言之,以往的美術教育模式已經同時代脫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會讓學生以及老師對美術教育產生錯誤認知,最終影響到美術教育工作的推進以及學生素質的提升。例如,過去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會讓學生照著黑板上的畫進行描繪,這種生硬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大腦的解放,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應用的鍛煉。因此,我們必須要吸取以往經驗,結合學生個人實際發展需求開展教學改革,讓美術教育同素質教育融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生創作力、想象力鍛煉方面,教師可以規定一個范圍內的題目,留給學生們相應的創作空間,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相信去描繪其中的畫面,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其能力還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總之,教育工作者要能同社會接軌,接受新鮮事物,以更新的理念與思想同學生進行互動教學。另外,教師也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定期進行學習,以便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2.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讓美術教學與其他科目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社會的發展與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讓學校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越來越多。若能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運用則在很大程度上利于美術教學的開展。首先,學校要重視美術教學基礎建設,如配備專門的教師和器材。其次,圖書資源的利用,讓學生能夠通過圖書館找到美術類的圖書書籍,激發學習興趣。再者,結合當地人文文化開展美術教學,如歷史博物館、文物資源、自然環境等。總之,教師必須能夠擺脫模式的限制,豐富課堂模式,最好能夠借助各種科技手段,例如借助多媒體制作PPT教學課件等。美術教師還可以同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聯合教學,相關事實證明,大部分學科都與美術有一定的牽連,比如意大利的伽利略就有很高的美術造詣,同時他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以及哲學等領域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可見,這些學科之間若能相輔相成,是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
綜上所述,借助美術教育的優勢將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美術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要注意實踐與理論的融合,努力提升自身水平,緊密美術與其他科目的聯系,借助更多技術方式和資源來提高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力,推動素質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