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國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峰江中心小學,浙江 臺州 318000)
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識,能認識和欣賞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其中,審美(情趣)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養更為重要。
教師要按照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受益于美術這種高雅情趣,并采用情趣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能力。教師在帶領學生美術鑒賞的過程中,可以用講故事的手法使學生理解畫作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更好的去提升鑒賞能力。如在三年級《童謠童畫》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一個童謠《小小孩兒會唱歌》,再聯系課本中的美術作品進行講解,以使學生在故事鑒賞中提高美術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通過知識擴展,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想象,使他們沉浸于故事欣賞中。教師可以指出作品中的文學之美,韻律之美,色彩之美生動的融為一體,讓學生通過韻律在創作中銜接色彩與文學有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在對比中感受韻律之美。教師也可以通過《丟手絹》的圖片,讓學生從圖片對比中感受文學與繪畫的有機融合,通過童謠《丟手絹》,使學生在故事欣賞中更好的去學習和探究,使學生掌握該課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文學融入繪畫”的作品創造,使學生在學習完成之后去進行藝術創作,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美術中有很多知識點與現實生活有密切的聯系,美術也反映和再現了現實生活中作者對某一事物的看法,所以,教師在教學要引導學生將美術與生活相結合,以使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捕捉美。如在《植物寫生》教學中,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對學校里的植物進行觀察,使學生認識不同的植物。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植物,讓學生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這些植物的特點,使學生更加了解植物,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習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生活常識。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植物的圖片,并詢問學生喜歡哪副圖片,使學生更好的去進行回答,以使學生加強對植物的認識。教師也可以通過展示不同的植物的美術作品,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美術創作,使學生對其進行藝術創作。在美術教學中,要使學生多關注生活,將從生活中所獲取的信息進行藝術創作,提高學生的美術情趣。
音樂對于美術學習也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美術作品講解過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合適的音樂,以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更加理解美術作品所傳達出的感情。如在《山外有山》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融入一些民族音樂,以使學生在山水畫欣賞中去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音樂也更利于帶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與美術作品產生共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理解美術等藝術作品所傳達出的情感,如根據美術作品選擇與其相適應的音樂或旋律,使學生增強審美素養。教師也可以通過圖畫再現的形式與學生一起欣賞,并讓學生在作品欣賞過程中提升對作品的理解。如在《飛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飛天的圖片,使學生欣賞飛天的美麗。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飛天舞蹈的視頻,使學生感受到飛天的飄逸,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創作,使學生去創作自己想象中的飛天,學生在圖片和視頻欣賞過程中也將飛天的形象滲透到腦海中。也可以為學生擴充一些知識,如飛天為什么各執樂器,在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有哪些不同,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也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更利于使美術學習充滿趣味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飛天飄舞的絲帶,使學生在藝術創作中也進行繪制。學生在創作中用了不同的形式創作飛天,如各種顏色的貼紙創作的粘貼畫、水彩畫等,這更利于使學生提升美術情趣。
總之,學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總是激蕩在學生懵懂而又純真的心靈。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具體性使得他們很容易將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對象中去。在教學中融合其他學科知識,營造適合的學習氛圍,提高所學知識的實用性,通過實踐,都是提升課堂情趣的有效手段。情趣教學正是利用學生心靈上這最寶貴的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情感的紐帶作用和驅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