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霞
【摘 要】初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既要掌握基本詞匯、語法等知識,還要重視學生“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通過英語學科的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英語教師要明確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要求,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轉變思想,做到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系。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教學
當前,在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弊端,主要表現在教師和家長都過于重視學生的分數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相關技能的培養。從我國目前課堂教學理念和實際操作情況來看,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還任重道遠。因此,一線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找出適應當前發展的教學辦法,從營造課堂交流互動氛圍到組織專題討論活動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思維轉變
若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就應調整和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采用的多是一對多、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漁”。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英語教學,不利于學生自身英語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阻礙了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和提升。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應敢于打破傳統,在制定課堂教學任務和計劃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制定一個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掌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二、轉變教學觀念,塑造核心素養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責任,相比于教書,育人更加重要。由于長期受到國家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教學的重點依然是在學生的分數上,課堂教學的目標依然是課堂知識內容的教授上,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初中教學應把培養學生能力和核心素養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體驗英語、運用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是核心素養養成的載體。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也是初中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和意義。閱讀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課堂學習內容,通過學生扮演的方式完成課堂學習,在扮演的過程中體會不同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變化和特點,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和表達能力,潛意識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提高學生英語的水平和英語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的語境和語感,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四、組織專題討論活動,挖掘人物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一個重要內容便是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討論活動等形式,挖掘人物的優秀品質,從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書育人”,首先是對學生意志品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具有較高的道德水平是社會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修養對學生進行熏陶,切實起到“言傳身教”的模范指導作用。
五、開展情境設計教學活動,營造課堂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初中英語教師要想切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開展情境設計教學活動,營造課堂交流互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根據課本提供的場景,也可以設計一些比較實用的場景,讓學生多接觸不同的場景,安排學生飾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張開嘴,積極參與對話、表演,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充分堅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使教學活動根據學生主體的發展需求來開展。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朗讀、背書比賽或簡單的演講比賽,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口語,又能鍛煉學生的膽量,使學生更加自信,增強心理素質。通過朗讀和背誦,不但能使學生積累了礎知識,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語感,所謂一舉兩得。
六、注重課本知識與課外延伸閱讀及實踐的充分結合
教師在講授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一定要注重以課外延伸閱讀和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挑選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英語課外閱讀書目或一些外國名著,讓學生分小組閱讀和交流,這樣既可以為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提供機會,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情誼,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堅持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方面,要勇于借鑒先進經驗并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且具有綜合素養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宇,辛濤,劉霞,林崇德.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實踐途徑與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6-7-23
[2]顧一萱.微談初中英語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校園英語,2017(3):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