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張伊?張嘯舒
【摘要】眾所周知,日本以明治維新為契機,進入近代之后,日本社會日新月異,人們日常使用的語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沖擊。其中擬聲擬態詞更是在形式和意義上產生了巨大變化。擬情詞在擬聲擬態詞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數量較少,且有人指出在現代表達積極情緒的擬情詞逐漸增加。但近代的擬情詞會呈現出什么特點呢?本文將以近代語中的擬情詞為考察對象,調查擬情詞在近代發生的變化。
【關鍵詞】擬情詞;近代語;變化
【作者簡介】陳萍(1996-),女,漢族,甘肅隴南人,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生,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張伊(1994-),女,漢族,遼寧阜新人,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生,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張嘯舒(1992-),女,漢族,遼寧葫蘆島人,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生,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
根據金田一春彥(1978)對擬聲擬態詞用法的分類,可以將擬聲擬態詞分為擬音詞:表示非生物聲音的詞。擬聲詞:表示生物聲音的詞。擬態詞:表示非生物狀態的詞。擬容詞:表示生物狀態(動作狀態)的詞。擬情詞:表示人類心理狀態的詞。山口仲美(2002)中曾經這樣說過“比較2002年和之前30年的擬聲擬態詞,發現30年前的擬聲擬態詞缺乏表現愉快心情的,而現在積極的擬聲擬態詞數量并不少?!钡诮硎拘睦頎顟B的擬情詞會有什么特點呢?為此,本文將以近代含有較多擬情詞的文學作品為調查對象,選取其中擬情詞,運用通時的研究方法進行考察。
各調查資料的名稱、作者、出版情況如下:
明治期:
1.《狐の嫁入》明治9年 村井靜馬
2.《尾花集》明治25年 幸田露伴
3.《當世少年気質》明治25年 大江小波
4.《動物園少年文學》明治26年 江南敬史(森本江南)
5.《子供の楽園》明治40年 東基吉
6.《赤い船》明治43年 小川未明
大正期
1.《お伽信玄袋》大正2年 藤井淡水
2.《カチカチ山と花咲爺》大正6年 武者小路実篤
3.《救護隊》大正10年 鈴木三重吉
4.《三人兄弟》大正10年 菊池寛
5.《龍宮の犬》大正12年 宮原晃一郎
6.《アルプス登り》大正14年 中村書店.キング童話
昭和期
1.《トテ馬車》昭和4年 千葉省三‘
2.《木馬のゆめ》昭和5年 酒井朝彥
3.《白髪鬼》昭和10年 江戸川亂歩
4.《グスコーブトリの伝記》昭和16年 宮沢賢治
5.《河の上の凧昭和17年 塚原健二郎
6.《ハックルべりイの冒険》昭和21年 佐々木邦
摘錄擬情詞時,參照淺野鶴子編《擬音語·擬態語辭典》,選取標有擬情詞的詞匯,并加入詞典中未錄入的擬情詞。考察擬情詞時,將擬情詞分為積極擬情詞,消極擬情詞,中立擬情詞(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都可以使用,或者積極意義或者消極意義區別不了)。
…我が財産がふえるも同然なのだから、ホクホクするのは無理もない。(白髪鬼)
冷たい死骸に指が觸れた時僕はぞくっとして、そのまま逃げ戻って來た。(ハックルべりイの冒険)
二人とも精神が茫となって…(救護隊)。
例1中的“ホクホク”指內心非常喜悅,按捺不住,喜形于色的樣子。因為只能用于積極意義,所以屬于積極擬情詞。例2 中的“ぞくっ”指因為恐懼而變得極度緊張,內心不平靜的樣子。因為只能用于消極意義,所以屬于消極擬情詞。例3中的“?!敝敢庵静荒芗?,不得要領的樣子。因為既可以用于積極意義也可以用于消極意義,所以屬于中立擬情詞。
通過通時考察,得到數據如下:明治時期擬情詞有:積極擬情詞共計7個:楽々;ほくほく;欣然;ほっ;恍然;悠々;悠然。消極擬情詞共計11個:かっ;勃然;ひやひや;はらはら;じりじり;ぞっ;おずおず;まごまご;渋々;兀然;憫然。中立擬情詞共計8個:びっくり;吃驚;むらむら;どきどき;;ぼんやり;;むしゃむしゃ。
大正時期擬情詞有:積極擬情詞共計8個:ほくほく;らくらく;わくわく;平然;ほっ;恍惚;悠々;ゆっくり。消極擬情詞共計17個:むっ;いらいら;憤;かんかん;ぷりぷり;ぶりぶり;はらはら;びくびく;ぞっ;どぎまぎ;どきまぎ;おずおず;しぶしぶ;がっかり;落膽;うんざり;懲々。中立擬情詞共計7個:びっくり;吃驚;どきどき;茫;ぼう;ぼんやり;むしゃむしゃ。
昭和時期擬情詞:積極擬情詞共計10個:ほくほく;浮々;わくわく;ほっ;平然;うっとり;のうのう;ゆっくり;ゆっくりゆっくり;すっきり。消極擬情詞共計18個:むっ;かんかん;ぷりぷり;きっ;はらはら;そわそわ;ひやっ;ぎょっ;びくびく;びくっ;びく;ぞっ;ぞくっ;おずおず;おぞおぞ;がっかり;くしゃくしゃ;こりこり。中立擬情詞共計16個:はっ;は;どきっ;びっくり;どきどき;しんみり;ぼんやり;うっかり;;ぼう;ぼうっ;;うずうず;そわそわ;むずむず;むしゃむしゃ。
從上可以看出,明治,大正,昭和時期的消極擬情詞都是遠遠多于積極擬情詞的。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積極擬情詞也在逐漸增加。但是,相比于積極擬情詞,消極擬情詞和中立擬情詞的增加更為明顯。消極擬情詞在昭和時期增加到18個,比起明治時期多了7個。但中立擬情詞在昭和時期達到了16個,是明治時期的兩倍。換言之,與今天不同,近代時期的擬情詞雖然總體增加,但相比于積極擬情詞,中立和消極擬情詞增加的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山口仲美.2002.犬は「びょ」と鳴いていた.光文社新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