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榮雪?崔倩琳?楊永鳳
【摘要】本次翻譯實踐以《世界自然遺產管理手冊》為研究案例,旨在從詞匯層面探討科技信息文本的翻譯重難點和翻譯方法,進而提高譯文質量,筆者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翻譯方法和技巧:詞匯方面介紹了具體化譯法、抽象譯法以及詞類轉化法;并列舉了典型案例進行說明。
【關鍵詞】科技信息文本;自然遺產管理;翻譯方法
【作者簡介】孫琳,榮雪,崔倩琳,楊永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
一、具體化譯法
所謂具體譯法,就是在翻譯中把原文中的抽象單詞、詞組、成語或者句子用比較具體大小對等或不對等的單位來翻譯的方法(梁春凝,2011:64)。
例1:Are financial resources adequate to implement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sites OUV?
譯文1:資金支持。譯文2:資金資源。
分析:“financial resources”翻譯成“資金資源”不如“資金支持”具體,能夠明確表達出“支持”作用,更強調出世界自然遺產管理中資金的重要性,語意更加明確,引起讀者重視。
例2:Understanding benefits: Increasing efforts to quantify the many benefits which come from land and sea areas protected for conservation have resulted in some countries increasing support for protected areas.
譯文1:了解保護區管理的益處。譯文2:了解益處。
分析:將“understanding benefits”譯為“了解益處”非常寬泛,使讀者困惑;根據后文解釋:“充分了解保護土地和海洋保護區的益處,可以督促一些國家加大對保護區的投入”可以得知,此處的“益處”是指“管理保護區”的好處,進而可以將“了解益處”具體化為“了解保護區管理的益處”。
二、抽象譯法
抽象譯法指把原文中帶有具體意義或者具體形象的詞、成語、句子以及原文本身抽象的表達,進行抽象化處理,目的是保持譯文的忠實和通順 (梁春凝,2011:64)。筆者將原文中具體的詞句或者具體的形象進行抽象處理,使譯文忠實通順。
例3:This may come directly from the state, donors, trust funds or directly from visitors...
譯文1:景區收入。譯文2:直接來源于游客。
分析:“directly from visitors” 按字面意思是資金來源于游客,可能是門票收入也可能在景區的其他消費收入,比如衣食住行,此處非常具體;但是為了保證譯文通順,需要運用抽象譯法,將其翻譯為 “景區收入”;而且譯成“景區收入”還可以與原文前面的“from the state, donors, trust funds”構成并列,譯文更加通順。
例4:Providing bridging funds in places where longer-term funding is being sought.
譯文1:過橋基金。譯文2:橋梁基金。
分析:“bridging funds”,bridging 是非常具體的形象:橋;如果將其譯成“橋梁基金”,就會使讀者感到困惑;如果強調橋梁的作用,譯成“過橋資金”就易于讀者理解,避免了翻譯腔。
三、詞類轉換法
詞類的轉換是英譯漢中很重要的翻譯技巧。不同的語言,其詞類類型與結構也不相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按照源語的方式準確理解原文的邏輯關系,按照譯入語的語言形式自然地表達原義。詞類轉換在英譯漢時一般有英語名詞、介詞、形容詞或副詞等轉換為漢語動詞;英語動詞、副詞轉換為漢語名詞;英語名詞轉換為漢語形容詞、副詞;英語形容詞轉換為漢語名詞、副詞等(鐘書能,2010:79-82)。
英漢語言在詞句存在很大差異,在英漢翻譯中需要學會變通,這樣才能使譯文通順。尤其在詞類方面,合理轉化,不至于翻譯腔過重,盡量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例5:It is best to consult the World Heritage Secretariat and the Advisory Bodies when thinking about submitting a request, for advice and help on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is suitable for this type of funding.
譯文:在考慮提交申請之前,最好事先與世界遺產秘書處和咨詢機構進行溝通協商,以確定是否符合申請國際援助的條件。
分析:“suitable”為形容詞“合適的”。在此句中,運用詞類轉換法,形容詞轉為動詞“符合”更為恰當,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如果翻譯為“合適的”,原譯文就變成“以確定申請國際援助的條件是不是合適的”,譯文讀起來拗口,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也不夠簡練。
例6:The EU-Mauritanian bilateral fisheries negotiations gave an important impetus to the Trust Funds development.
譯文:歐盟毛里塔尼亞雙邊漁業談判大大促進了信托基金的發展。
分析:“impetus”名詞轉化成動詞“促進”,如果按照原文逐詞翻譯gave an important impetus 為“給重要的促進”,翻譯腔太重,不能達到忠實通順的效果,增加閱讀障礙。
四、結語
語言雖然是一種抽象的符號,但是畢竟是用來表達具體事與物的符號;因而語言兼有具體和抽象的特點。在翻譯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目的和表達需要相互轉化。英語用詞總的傾向是比漢語“虛”,英語用形態結構詞,作為語句“構架部件”,具有多途徑的虛化手段。漢語傾向于將不論是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度量化、單位化(劉宓慶,2010:508)。因而在翻譯實踐中靈活運用詞類轉換法、具體化譯法和抽象譯法進行詞匯翻譯能夠提高譯文可讀性,提高譯文質量。
參考文獻:
[1]梁春凝.英漢翻譯中具體與抽象的關系[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1,2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