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娜 戴偉城 佟姝奇

摘??? 要:近年來,在城市“溢出效應”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雙重作用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回鄉創業。根據返鄉創業成功農民工的深度訪談記錄和門戶網站創業案例的質性研究,從創業機會識別、業務開拓和團隊管理的創業過程中,提煉出認知、態度、能力和實踐4個維度和11個子維度的創業領導力特質。通過創業領導力動力機制、情境場域和協同管理系統的建設,培育和提升返鄉農民工的創業領導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支撐。
關鍵詞:逆城鎮化;返鄉創業;農民工;領導力;培育
中圖分類號:C912.22;F3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394(2019)05-0081-05
近年來,一些城市經過飛速發展后已漸入瓶頸期,隨著城市生活成本、就業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回鄉創業,這是“逆城鎮化”的一種現象。“逆城鎮化”是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溢出效應”的體現[1],也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正面顯現。逆城鎮化背景下農民工返鄉是帶有“時代城市烙印”的農民打工者主動尋求發展的行動。截止到2016年,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450萬人。[2]農民工是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勞動力來源,他們有著產品生產、基層服務等方面的技術和經驗,返鄉創業將會給農村發展帶來新方向,給周邊的人帶來創新理念與思維,從而推動新農村建設。
一般來說,創業者自身的素質對于小企業或者小微企業所起的作用可以是決定性的,如同福爾克曼等人總結的一樣:“創始人和管理層是初創企業成功或失敗的決定性因素。”[3]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初始規模比較小、家庭成員為核心員工、創新性和科技含量不高。作為小微企業的代表,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民工自身的領導力特質。因此,本研究將返鄉創業成功的農民工作為研究對象,考察他們在逆城鎮化背景下的創業過程中是否具有一些共性的領導力特質,研究如何培育和提升返鄉農民工的創業領導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資源。
一、領導力、創業領導力和創業成功的概念辨析
縱觀“領導力”研究,其視角從18世紀的領導力英雄特質模型,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情境視角,再到20世紀80年代特質理論的回歸,總而言之,領導力的研究視角主要包含領導者特質和領導情境。西方領導力理論主要有精神—心理特質的領導力理論、領導力行為理論、領導力關鍵因素理論和領導力綜合論。[4]近年來,“領導力”研究縱向往結構、維度、測量和評價等方面探索,橫向往“教學領導力”“信息化領導力”“情緒領導力”等方面深入。
目前,關于“創業領導力”的定義,學界比較認可的是Gupta等提出的理論框架,通過愿景的創造,動員下屬發現探索價值創造[5],內容包含“情景扮演”和“任務扮演”兩個維度,“構建挑戰”“不確定吸收”“路徑清晰”“建立承諾”“闡明約束”五個角色,“雄心勃勃”“遠見自信”“富有策略”等二十個特征。[6]
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近十年關于“創業成功”的文獻分析,創業成功的研究主要有兩個維度:創業者成功和創業企業成功。在這兩個維度中,內涵分析、影響因素和界定標準是研究頻次較高的三個層面。“創業成功”至今未形成一致認可的概念,其內涵在理論界和商界爭論激烈。張秀娥、趙敏慧(2018)梳理了國外一些學者圍繞企業的創立、建設和發展三個過程提出的“創業企業成功”概念,分別為:克服困難建立企業(Watt,2016)、企業的盈利和競爭力達到一定水平(Rahman 等,2015;Staniewski,2016)、企業的可持續發展(Lafuente 等,2013)。[7]陳建安(2014)認為,“創業者成功”是職業成功概念在創業領域的發展和延伸,是創業者實現自身的個人價值目標。在界定標準上,不同的人對創業成功的理解不同,財務盈余、心理滿足、影響力提升等都可以是創業成功的認定標準。[8]在創業者成功的影響因素層面,閆華飛(2011)借鑒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認為,創業者特質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創新精神、風險傾向、成就需要、內控制源和模糊性容忍度五個維度。 [9]基于已有文獻對“創業成功”認定標準的研究,本研究認為“創業成功”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創業企業正常運營;已經產生一定利潤;已經初步實現創業者個人目標。
二、返鄉農民工創業成功研究的設計
(一)資料來源
為深入了解農民工選擇“逆城鎮化”回鄉創業的原因,以及創業過程體現出的領導力特質,此次研究摒棄批量問卷調查的生硬做法,采取深度訪談的敘事研究和案例收集的方式呈現樣本。訪談采訪對象選取江蘇、福建兩地的返鄉創業農民工,案例主要來自CCTV7《財富經》欄目中源自安徽、福建、湖北等近20省份37個在線創業案例。采訪者與返鄉創業成功的農民工進行面對面交流,被采訪者圍繞創業準備期、建設期和穩定期“還原”他們的創業經歷,包括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等問題進行闡述,采訪者“原封不動”記錄被采訪者的回答內容,訪談結束及時整理相關內容。通過現場訪談和在線案例的內容整理,共形成45個研究文本。
(二)資料分析
借助Nvivo12軟件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案例的文本分析工具,將45個案例文本導入Nvivo12的“文件”資料中,對這些文本逐一進行領導力特質的自由節點編碼,并對自由節點和文本內容反復篩查、推敲、刪除和合并,形成父節點,建構創業領導力的核心特質。
三、返鄉創業成功農民工的領導力特質建構與分析
(一)特質建構
通過對創業成功返鄉農民工深度訪談與案例研究,發現他們身上有很多創業領導者的優秀品質,比如,富有特殊洞察力、消息靈通、有遠見、自信、熱忱等。參照Gupta等提出的創業領導力特征框架[6],通過Nvivo12軟件的質性分析方法,建構出認知、態度、能力和實踐4個節點,以及學習思維、熱情、樂觀、誠信等11個子節點的創業領導力特質。具體編碼信息見表1。
農民工的創業領導力特質是農民工在社會發展轉型過程中,創業意識覺醒的自我成長、自我突破和自我教育的客觀呈現。筆者通過梳理農民工在創業場域的行為特征,發現農民工通過自我領導和管理能起到引導和帶動下屬的作用,內容包括認知、態度、能力和實踐4個維度。
(二)特質分析
農民工創業領導力的4個維度,是具有深層次邏輯聯系、科學理論支撐、符合人全面發展的意義架構。從理論依據看,認知理論對意識學習、知識建構和思維方式提供了依據,人格理論對探索創業者性格、氣質、情感等方面提供了依據,人的需求理論為創業者的自我實現提供了依據;從創業過程看,包含從創業機會識別、動機形成、創業啟動,到團隊管理、業務開拓和升級;從生成來源上看,包含來自人的智力、性格、行為等層面的特征。由此可見,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領導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的。
四、返鄉農民工創業領導力的培育策略
返鄉創業農民工是逆城鎮化背景下人才流動的重要標志,也是新農村建設中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目前,返鄉農民工創業成功者只是少數人,大多數創業失敗的人有可能會選擇重新外出打工,這樣不利用農村人才的培養,也會降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自信心。如何留住農民工返鄉創業者,提升返鄉農民工的創業成功率就成為農村建設關注的焦點。返鄉創業成功的農民工的領導力特質為創業領導力提升構建了目標愿景,提供了參考路徑。此外,返鄉農民工創業領導力的培育和提升,除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外,更需要政府政策、環境氛圍和職業培訓等外在力量的支撐。
(一)建立創業領導力培育的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是依據動力學原理,促使動力形成和提升的行為方式的統稱。返鄉創業農民工創業領導力的提升依賴于外在動力和內在動力的支持。外在動力主要來源于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土地是農村人的根與魂,土地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的核心與焦點。改革開放40年,土地制度從家庭承包責任制到現在的土地流轉,土地承包制、租用制、股份合作制等的運行,為農戶帶來收入的同時,也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提升了農戶的生活質量。一部分農村地區的免費社保等改革措施讓大家看到了農村振興的希望,為返鄉農民工的創業提供了前進的動力。
內在動因主要是創業者認知水平的提升和性格特質的養成。農民工因工作環境限制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影響,創業認知水平受到很大局限,表現為創業學習動力不足、自我效能感低下和創新思維缺乏。要提升農民工的創業認知,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目標確立,引導農民工創業者確立合理的定位和目標,養成學習新知識、使用新工具和掌握新技能的行為習慣;二是典型引路,以各地區、各行業創業成功的榜樣人物作為典型,為創業領導力培育提供策略和路徑參考,提升自我效能;三是開闊眼界,通過參加博覽會、實地考察等方式,增長相關行業的見識,提升創新思維。創業領導力的性格特質是社會屬性,具有可塑性。通過建設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和家庭文化,引導和培育農村青年樂觀、自信、勇于承擔的人格品質。
(二)建設創業領導力培育的情境場域
對創業者而言,其創業領導力會受到政府政策、環境氛圍和教育培訓等情境主體的影響。將場域理論引入影響因素分析框架,通過相關情境場域的構建,能起到提升創業者創業領導力的作用。
1.政策場域
人才的“吸引”“留住”和“管理”政策在促進農民工創業領導力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建構城鄉一體化的醫療、養老保險制度,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初期的稅收、貸款利息的減免制度,引進創新技術的獎勵政策等,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其次,通過政府引導和規劃,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聚,形成規模產業的生產優勢,提升創業成功率,“留住”創業農民工;最后,通過返鄉創業農民工的學習提升、業務提升和管理提升等實際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管理”策略,提升農民工的創業領導力。
2.環境場域
在本文中主要探討農村創業軟環境的建設,包括創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塑造。環境場域主要體現在建設學習型組織,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和相互幫扶的學習理念為基礎,在農村營造崇尚學習、崇尚奮斗、崇尚開拓、崇尚創新的積極氛圍,引導自信、自律、自強的價值觀導向,培養創新、創意、創造的“三創”精神。
3.教育場域
農民工創業者不是“空洞的生物體”,創業基礎不是刺激—反應聯結的機械性形成,而是創業者對于外部信息接受和加工的內部心理建構。參考布魯納提出的認知教學理論,創業培訓需要建立在創業農民工已有的心理準備狀態下,運用農民工可接受的教學方式,激發農民工創業者對實踐問題的探究、改進和解決。返鄉農民工的創業項目大多集中于農、林、牧、漁等行業,通過農林局等政府機構,促進農村創業者與高校農林專業研究人員的產學研合作,使創業者獲得科學指導,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切實提高農民工的創業領導能力。
(三)建構創業領導力的協同培育系統
農民工返鄉創業已經得到政府、社會和教育領域的廣泛重視,受到來自多元主體、多層面和多方向的影響。政府機構通過政策的出臺、制度的制定和文化的建設為創業者提供保障;社會上的第三方機構在農民工返鄉創業中發揮橋梁作用;教育方通過繼續教育的形式為農民工提供幫助,如此等等。這些主體在創業領導力培育中的行動,是在考量各自成本和收益基礎上做出的策略選擇。由于各利益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采取的策略信息也并不透明 。因此,實施創業領導力的協同培育系統非常重要。可以通過建立政府負責、社會監督、創業者參與的農村創業促進組織,形成分工明確的主體機構,理順農民工創業場域相關利益主體的責權利,從而建立創業領導力的協同培育組織系統。此外,通過政策引航、制度護航、文化保航和法紀督航,落實協同系統的聯動機制。同時,通過資源開發、基地硬件設施的建設和醫療養老、教育培訓軟環境的營造,打造農村創業協同系統的保障體系。
五、結語
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領導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政府政策推動、制度促進、教育培訓和文化熏陶等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成果,同時也是創業者于外在環境下主動修煉的創業精神與品格,是社會客觀存在與個人主體能動的主動契合。 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領導力特質解析為農民工創業領導力模型的構建提供了框架,為農民工職業培訓提供了教育素材,也為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人才培育參考,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起到了“人才紅利”效應。
參考文獻:
[1] 張鴻雁. 西方城市化理論反思與中國本土化城市化理論模式建構論[J].南京社會科學,2011(9):1-11.
[2] 王浩.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達 450 萬[N].人民日報,2016-12-02(2).
[3] 祝楊軍. 初創企業生存發展的困境與出路:基于SC創業領導力模型的敘事研究[J].領導科學,2018(26):34-36.
[4] 簡文祥,王革. 西方領導力理論演進與展望[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2):80-85.
[5]王重鳴,陽浙江. 創業型領導理論研究及發展趨勢[J].心理科學,2006(4):774-777.
[6] GUPTA V M,ACAMILLAN C,SURIE G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developing and measuring a cross-culture construc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 2004 (19):241-260
[7] 張秀娥,趙敏慧. 創業成功的內涵、維度及其測量[J]. 科學學研究,2018,36(3):474-483.
[8] 陳建安,陳瑞,陶雅. 創業成功界定與測量前沿探析及未來展望[J]. 外國經濟與管理,2014,36(8):3-11.
[9] 閆華飛,胡蓓. 產業集群環境、創業者特質與創業成功關系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22):58-61.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nti-urbanization
SONG?Li-na, DAI?Wei-cheng, TONG?Shu-qi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Jiangsu?University?of?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migrant workers choose to go back to their hometown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under the dual effects of urban “spillover effec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in-depth interview records of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successfully returned hom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an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entrepreneurial cases of portal websites, the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dimensions and 11 sub dimensions of cognition, attitude, ability and practice are extracted from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team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power mechanism, situational field an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we can cultivate and enhance the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and provide talent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anti-urbanization;back home entrepreneurship;migrant workers;leadership;cultivation
責任編輯??? 徐??? 晶
收稿日期:2019-06-12
基金項目:2018年江蘇理工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學暨“常州三杰”紅色文化研習會課題“逆城鎮化背景下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調研——以江蘇、福建兩省為例”(KYX18065);2019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 課題“大學生擇業觀教育體系的構建及實現機制研究”(JCKT-B-2019501)
作者簡介:宋麗娜,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業教育;戴偉城,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業教育;佟姝奇,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