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宦學軍
在貧困年代,很多人都只能在過年的時候嘗上幾口肉,所以不管是哪種肉,都深受大家的喜愛。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家對于飲食也越來越挑剔。慢慢的,大家連吃肉都開始講究起來了。最讓營養師不能理解的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豬肉,許多人都不再吃了。
而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覺得豬肉是一種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了紅肉的評估報告,將紅肉評定為2A類致癌物。近年的多項研究發現,紅肉的大量攝入與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胃癌、子宮內膜癌及肺癌等多種癌癥的患病風險增加有關。
但是一種食物是致癌物,并不意味著吃了它就一定會致癌。一方面來說,這存在一個劑量的問題。營養師說過多次,拋開劑量去談毒性都是在耍流氓。許多食物只要適量食用,往往就不會有太大問題,紅肉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患上癌癥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它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大家不能把鍋直接甩給紅肉。
這里再給大家舉個例子,酒精和檳榔其實是比紅肉更可怕的1類致癌物,但是許多人依然會經常食用它們,也沒有見他們都患上癌癥。
此外,紅肉其實是機體營養的重要來源,它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幾乎所有脂肪酸,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
所以對于豬肉這種紅肉,只要大家控制好攝入量,對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至于許多人不吃豬肉的另一個原因,往往是因為極其厭惡某一個部位,比如說豬肝:
很多人覺得豬肝是富集重金屬和獸藥的地方,想起來就非常惡心,所以從來不會吃豬肝。但其實只要大家是從正規渠道買到的豬肝,并且適量食用,就不會存在什么安全隱患。
而豬肝的含鐵量高,且屬于血紅素鐵,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成年人每周吃一到兩次豬肝,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鐵元素的正常需求。對于特殊時期的女性朋友來說,豬肝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補血食物。
所以總的來說,大家是可以放心吃豬肉的。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每天吃牛羊豬等畜肉40-75克,對于正常的成年人來說,只要每天攝入量不超過這個指標,就不會出現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