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繼紅
【摘 要】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語文作為一項重要學科,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要與人文性統一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目前,為了順應社會形勢,初中語文教材也做出了相應調整,里面選擇了很多經典的小說作為教學內容,這也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提供了條件。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才能夠通過初中語文小說課程展開審美教學呢?下面進行具體闡釋。
【關鍵詞】審美教學;初中語文;小說教學
小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初中生需掌握的文學體裁之一。新課標倡導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希望通過小說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具有發現美的眼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課堂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說內容展開閱讀教學,爭取通過小說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一、初中階段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現狀
(一)教師普遍缺乏對小說的鑒賞能力
通過相關調查發現,很多教師并未對教材中涉及的小說進行研究和分析,不能夠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小說進行自我鑒賞,無法將自己置身于小說中體會小說的美,那么,自然無法更好地引導學生體會小說的內容和情感,很難使學生感知到小說的無窮魅力。例如,在學習《駱駝祥子》時,很多教師的教學內容還只是停留于對小說中人物的遭遇的講解,沒有真正結合時代背景,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的表達方式,因此,無法對小說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二)缺乏對小說的審美興趣
很多語文教師對文學沒有足夠的了解,加上平時工作任務繁重,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閱讀小說,所以,對于小說的內容、時代背景和作者經歷都不是特別熟悉。另外,教學方式太過于單一,還只是停留在小說的內容和情節上,不能從美學角度帶領學生分析每篇小說,這樣自然無法對學生展開有效的審美教學和指導。
二、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中審美教學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我們在教學中也開始積極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多媒體能夠集視頻、聲音、文字于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多方面感官系統,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和審美能力。對部分學生來說,閱讀小說相對枯燥,如果加入一些音樂或圖片,讓學生真正走入小說的場景中,往往更能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教師可以嘗試先給學生播放關于這部小說的電影,學生通過片段的欣賞再去閱讀小說,往往能夠獲得不一樣的體驗,然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影片和文本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小說語言表達上的優美之處,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對文字的鑒賞能力,以及對小說的審美能力。
(二)引導學生品味小說中的語言美
若要欣賞到一篇小說的美,對小說語言的品讀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我們應認真思考小說中對人物動作、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言刻畫,另一
(下轉第11頁)(上接第10頁)
方面,要體會文中運用的一些寫作手法,如擬人、夸張等,在此基礎上理解小說的語言。此外,通過上下文之間的銜接,對小說的語言進行深刻的體會。總之,若要對學生進行小說審美教學,引導學生感悟小說的語言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再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駱駝祥子》為例,小說對祥子的外貌進行了這樣的刻畫:“他的身量與筋肉都發展到年歲前邊去,二十來的歲,他已經很大很高。”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對祥子外貌的描寫,從中領悟到這些描寫的作用是為寫祥子的生活狀況進行鋪墊,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語言體會到祥子的健壯和堅忍。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小說審美教學
初中教材中涉及的小說內容大都是在特殊社會背景下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內容,我們必須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審美教學,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小說內容和生活場景的結合,通過實際教學來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名篇《社戲》時,作者魯迅先生向我們展示了兒時農村生活的人情美、環境美,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帶領學生用飽含感情的語氣來研讀課文展開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作者書寫時的情感和目的。
三、結束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說審美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方式,在語文課堂中借助小說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小說的語言魅力和小說人物、作者情感,不斷提升初中生的審美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化.基于新課改的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的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5(19)
[2]張睿蕓.論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開展小說審美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6)
[3]李永梅.探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小說審美問題[J].教育界,2018(4)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