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勇
【摘 要】關鍵詞類任務驅動型作文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創新型作文考查形式,審題立意是此形式教學中的一個關鍵點。教師要讓學生善于分析“關鍵詞”的內涵,理清“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任務指令,結合時代主題來審題立意。
【關鍵詞】關鍵詞類;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2015年全國高考作文涌現出來的一種相對于以往的新材料作文樣式更新穎、寫作更豐富的作文樣式,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性的改變和創新;2017年全國高考作文又出現了關鍵詞類型作文,寫作指令具體,任務型寫作功能更加突出。
一、關鍵詞的概述
《現代漢語詞典》對“關鍵詞”的解釋為:能體現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詞語。我們這里要說的“關鍵詞”應該是一句話、一件事的關鍵詞匯,或者是大多數群體特別關注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反復提到的詞語。我們以2017年全國I卷作文為例,來看看“關鍵詞”的內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材料內容來源于央視的一組連續報道,被改造成一句話。句子后半部分列出從調查中獲得的、外國留學生感興趣的十二個關鍵詞:一帶一路、大熊貓等。這十二個關鍵詞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畫面感特別強。十二個中國關鍵詞就是當代中國大江南北的十二幅大畫,畫面里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全都由考生自己去想象描繪,發揮的空間非常大。仔細揣摩,十二個關鍵詞所對應的內容非常貼近考生、貼近現實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親切,容易產生思想情感共鳴與交流。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內涵
“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就事論事,呈現出思維的深度,緊扣材料具體分析和解決問題,即完成任務。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材料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和對象感,使考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任務驅動型”作文命制要求高,其命題材料的選取必須遵從“一點四面”:“一點”即立德樹人,“四面”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的傳統文化,依法治國與創新。2017年全國I卷作文的寫作任務,要求從材料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這個任務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二是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三是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把握好這三個點,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三、關鍵詞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立意
1.關鍵詞內涵的理解
關鍵詞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一定要注意對關鍵詞的正確合理的解讀,2017年全國I卷作文中出現的十二個關鍵詞的內涵相對比較好理解,這些關鍵詞就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考生對此并不陌生。而有些命題中的關鍵詞就需要我們對其內涵有一個確切深刻的理解。如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2018屆高三摸底測試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炎黃青年報》公布了近年中國流行語,包括“工匠精神”“互聯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網紅”“斷舍離”“中國夢”“點贊”“吃瓜群眾”“正能量”“中國式”“最美”“山寨”等,并開展以“從流行語看中國”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將擇優發表。
請你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投稿,要求選擇其中兩三個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要寫好這篇文章,對材料里提到的中國流行語的內涵就必須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如:“工匠精神”,本指手藝工人對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理念,即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得以迅速流行開來,各行各業都開始提倡“工匠精神”。只有充分地理解了這些關鍵詞的內涵,考生的作文才會審題準確,立意深刻。
2.明確驅動任務,要有對象意識
任務驅動型作文更強調對象意識與讀者意識,要選擇好關鍵詞,入情入理地多維度闡述。還是以“從流行語看中國”為例,來解讀明確驅動任務,要有對象意識。
(1)以“從流行語看中國”為主題:通過對流行語的分析,表達自己對中國社會的看法。
(2)向《炎黃青年報》投稿:要有對象意識,預設中的讀者是青年。
(3)選擇其中兩三個關鍵詞:“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就是圍繞話題創設情境,一個話題可以包括多個情境,十二個關鍵詞就是十二個大情境,在十二個關鍵詞里再以兩三個為一組合,就有二百八十六種可能。面對二百八十六種選擇,考生一定是有話可說,至于說什么和說得怎么樣則能夠體現文章水平的高低。
(4)使之形成有機關聯:“有機”指事物構成的各部分互相關聯協調,而具有不可分的統一性;“關聯”指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影響。可以按照具有相同的性質、特征組合,如將“互聯網+”“網紅”和“點贊”分為一組;按照相因相承的關系組合,如“斷舍離”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為一組。
3.審題要著眼于社會層面,體現時代精神風貌
作文的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要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方面,要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立意要高遠,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時代感強。
如:作文“從流行語看中國”,其材料改編自語文類權威雜志《咬文嚼字》2008—2016年度中國歷年“十大流行語”,引導學生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角度來看待和思考社會現象,屬于社會現象類任務驅動型作文。將“從流行語看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流行語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流行語”;引導考生用流行語激揚青春夢,關心熱點新聞與現實國情,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四、關鍵詞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命題延伸
當然,關鍵詞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類型也不僅僅是關鍵詞,也可以是關鍵句,或者其它類似的素材,如:廣東省廣州市2018屆高三年級調研測試的作文題,也可以看作是關鍵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命題延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鏡頭一:法國某著名百貨公司,人潮涌動,中國游客爭相購物。
鏡頭二:美國總統特朗普五歲的外孫女,用中文聲情并茂地背誦《三字經》。
鏡頭三:中國高考前夕,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發微博鼓勵中國考生“未來將因你們而生”。
鏡頭四:非洲馬里,中國工人在援建醫院的工地上熱火朝天地工作著。
鏡頭五:中國產的仿制刀具經過各種破壞性測試后仍完好無損,德國網友一臉驚嘆。
鏡頭六:西班牙足球俱樂部,前來求學的中國少年在綠茵場上訓練,揮汗如雨。
中國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看了以上六個鏡頭,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擇其中兩三個鏡頭使之形成有機關聯,寫一篇文章。
題目中的材料列舉了中國與世界聯系互動的六個“鏡頭”,這些鏡頭來源于近兩年各大媒體的新聞報道,涉及當代中國與世界之間聯系的方方面面。只要圍繞“中國與世界聯系”來選擇材料中的兩三個鏡頭使之形成有機關聯,表達自己對中國與世界關系的認知及思考,就屬于符合題意。
五、結語
關鍵詞類任務驅動型作文已經作為一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呈現在考生面前,其審題立意也必須引起一線教師們的廣泛關注與研究。重點抓住“關鍵詞”的內涵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任務指令來審題立意,緊緊圍繞時代特色來行文,直觀且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和人生觀,考生必能寫出精彩的作文,我們的作文教學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開.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點及相關問題的解讀[J].語文學習,2015(Z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