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芳
【摘 要】在了解“詩家語”的基礎上,因詩而異,運用還原讀、重點讀、聯系讀、想象讀等讀詩方法,能夠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詩歌審美閱讀鑒賞能力。
【關鍵詞】讀詩;方法;鑒賞能力
在詩歌教學中,“讀”之環節歷來為人重視,有道是“三分詩,七分讀”。當然,這讀有講究,先是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韻律,最后還要讀出感情意味。讀準字音、讀出節奏韻律,不算太難,但要讀出情感意韻則需細致揣摩、深入體會。如何才能準確把握詩歌情感?
首先,要了解“詩家語”。狹義而言,“詩家語”是詩人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和詩歌格律的要求,對詩歌語言所做的變形處理,這一點類似文言文的特殊現象。通常包括省略句、倒裝句等特殊句法和名詞、形容詞、數詞等詞類活用現象。廣義而言,“詩家語”還包括詩歌語言的凝煉含蓄的特點和富于跳躍性的思維;
其次,要知人論世。一是了解詩歌作品的創作背景,二是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風格。
最后,要合理想象,置身詩境。
結合這些基礎認知,因詩而異,讀法不同,可以各盡其妙。
一、還原讀:聯想補白,妙筆繪彩章
這是讀詩歌最基本的方法,擴寫全詩,借助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還原當時情境。下面以周邦彥的詞《蘇幕遮》為例賞析此法。
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譯文:冉冉沉香,熏去了南國暑天的潮熱。聲聲鳥鳴,驚醒了游子拂曉的睡夢。綠葉明媚,吸吮夜雨,沐浴旭日;蓮荷婀娜,迎風高舉,舞姿婆娑。
故鄉迢迢,美景只能在記憶中尋找;蘇杭游子,為何成為長安久居之客;少時漁郎,不知今日是何模樣,可曾想起我在他鄉。思悠悠,念悠悠,小船載夢,融入一片荷塘蓮香。
合理的想象,散文化的語言,再現其景,再現其情,這樣朗讀時恍若身臨其境。
二、重點讀:渲染意境,古詩換新顏
有些詩歌,有詩眼,有絕佳之句,此時賞一句而知全詩,這種通過抓重點句的渲染體會全詩的方法,往往有以一當十之功效。下面以柳永的《雨霖鈴》為例來說明。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渲染和情境想象:秋日清晨的寒意,喚醒了醉夢中的離人。有渡口,只是渡口旁沒有了淚眼婆婆的情人;也有楊柳,只是楊柳邊沒有裙裾飛揚的佳人。曉風微起,清淚欲滴。此情有誰知,唯有天邊月。那一彎凄冷的殘月,如離人蒼白的容顏,又如離人寂寞的眼,目睹著多情人的傷離別。
僅此一句的深入體會,便能讓人感受到此首詞的意境特點,情感指向,甚至作者的遭遇,通過研讀名句,帶頭理解全詩的情感。
三、聯系讀:一語道破,深悟詩中意
有些詩,與作者的身世、所處時代背景密切相關,但詩歌的字面卻沒有交代,所以譯詩時,就要一語道破,如此方能深了詩意。以杜甫的《登岳陽樓》為例說明此法。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早就耳聞洞庭湖的壯觀了,今天終于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洞庭湖將吳楚兩地一分為二,氣勢何等磅礴;大陸長空、日月星辰仿佛就在這水中飄浮出沒,景象何等壯觀。
是的,今天終于親眼看到洞庭湖了,只是沒想到是在數年沒有親朋好友的音訊之時,是在年老多病有家難歸之時,是隨著一葉小舟漂泊而來。
是的,今天終于親眼看到洞庭湖了。我應當高興,可眼淚卻止不住地流下來:為了我漂泊的艱辛,為了我的報國無門, 為了戰亂不止的國家,為了那和我一樣流離失所的百姓。
“昔聞”“今上”的滄桑感,“涕泗流”的諸多原因,都在聯系作者的身世和時找背景中一語道破,讀時想象其人其事,自能感慨萬千。
四、想象讀:想象虛構,細摩出新篇
不少詩作,能喚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思緒萬千,此時單純的譯,再加上讀者的再創造,別有一番風味,既能體現作者的原有情感,又能表現讀者的心靈感悟,且看源于屈原《湘夫人》和崔護《題都城南莊》的譯作。
《湘夫人》節選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譯文:我要在水中央為她造一所房子,還要用水上的荷葉蓋在屋頂上。等啊等,她快要到了吧!我還要為她裝飾裝飾。采集蓀草裝點墻壁,收尋紫貝鋪砌庭院,四面撒滿香椒用來裝飾廳堂。桂木作棟梁,木蘭為屋椽,辛夷裝門楣,白芷飾臥房。突然,門被推開了,我欣喜出門歡迎,卻迎來一陣秋風……
因字詞的生僻,行文的跳躍,閱讀《湘夫人》對學生來說確有難度,但如果從愛情詩的角度切入再升華到政治詩,學生就容易理解了,再加上融入豐富的想象,于是,一首原本晦澀難懂的詩,就變成了趣味情味盎然的詩了。從字面來看,《題都城南莊》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詩,但其中的失落悵惘之情卻未必能完全了然,而詩歌進行再創作,則將此情盡顯無遺了。
因詩而異,各取讀法,這些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加強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發展思維能力。讀盡詩中無限意,是詩歌鑒賞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