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燾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在高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不斷加強高中生的歷史理解能力,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高中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如何有效學習高中歷史的方法,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事件;理解方法
1.目前在高中歷史理解方法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及教學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的教學能力十分重要,加之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課改的出現,對教師的教學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一部分高中歷史老師并未重視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死”知識點,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及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并且課本上的歷史觀點較為陳舊,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得不到調動,導致失去對歷史學習的熱情。目前的教學模式大多還是首先傳授知識,然后向學生進行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很少讓學生對現有歷史結論進行推導,也沒有根據相關歷史事件進行相應的知識拓展,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發展。
1.2高中新課標的落實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盡管教育部門出臺了相關的歷史課程標準,有效規范和引導了歷史學科的教學發展,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還是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使高中新課標一直得不到較好的落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中歷史學科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學生歷史專業素養的提高。
1.3學生沒有有效轉變學習方式
目前,很多學生對歷史不夠重視,在歷史學科上花費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較少,并且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壓制”,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沒有想過怎樣改變歷史理解能力不足的現狀,怎樣對一個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進行抽絲剝縷的理解,因此,學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歷史成績,不僅要在課堂上積極學習,還要轉變學習方式,培養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
1.4不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
過程性評價是現在高中歷史教育中比較缺失的,目前的教學評價機制,還是用書面考試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測定,并且高考的壓力一直伴隨著教師和學生,所以很多教師選擇讓學生對歷史知識考點進行強行記憶,這種方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歷史學科的要求,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一直得不到鍛煉,并且書面考試只能反映學生在一個階段內的學習成果,并不能有效反映出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也沒有辦法測評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的態度和方法,讓教師無法對學生錯誤的學習方式進行及時糾正,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
2.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的策略
2.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收集相關的歷史材料,是培養學生理解歷史事件不可缺少的教學前期的工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讓教師對歷史材料進行收集和整理,還可以讓學生對相關歷史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此有效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歷史材料進行收集主要有三個途徑,第一是有效利用學校及當地圖書館資源,首先,教師要將相關圖書目錄檢索的方法教授給學生,減少學生收集資料的阻礙。第二是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有很多歷史資料都能在網絡上找到,但也存在較多偽造的歷史資料,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對一些偽造的歷史資料進行分辨。第三是可以通過社會調查,積極對相關人員進行訪談或通過問卷形式等,收集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歷史材料。有效利用以上三種途徑,讓學生自己熟悉歷史資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2.2充分指導學生閱讀歷史事件
指導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歷史事件,也有三個步驟:第一,要有效提取歷史信息,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歷史信息,比如:在閱讀歷史事件的原因時,教師可以提供出相應的關鍵詞,讓學生查找相關的關鍵詞,著重對相應內容進行閱讀,并有效掌握歷史發展的主線,再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時,由于學生要掌握相應的宗法制、分封制、中央集權制等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對相應制度進行了解,然后再在課堂上著重講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第二,理清歷史事件的發展線索,每個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都可以從兩個視角來看,一個是橫向視角,另一個是縱向視角,從橫向的實踐中可以知道在一個相同歷史時期中存在許多不同歷史事件,比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之前,英國已經經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等,從縱向視角來看,人類的發展在不同史觀中有不同的解釋,比如:在近代化史觀中,主要認為人類社會主要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的轉變,而在全球史觀中,主要認為人類文明正在從各自的分散和獨立走向整體。通過理清歷史事件的整個發展過程,可以發現歷史發展所存在的規律,對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有很大幫助。第三,構建出歷史學科的相關知識體系,由于每個歷史知識點間都存在相應的聯系,所以,歷史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教師可充分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本所表述的歷史事件的同時,幫助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的內容進行辨析和歸納,讓學生能夠將歷史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進行整合,構建出一個相對完整的歷史知識網絡,使學生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有充分的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事件學習能力。
2.3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以教師教授、學生聽課為主,學生的思維也因此一直得不到發散,因此,積極設計相關的探究歷史事件的活動課,能夠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與同學的合作,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刻的理解。比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相關內容進行收集,并讓小組內進行積極的討論,對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及結果進行自主分析,最后讓小組派出一個代表發言,最后再由教師進行整合和深入講解,這種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分工,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結束語
歷史作為高中學科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歷史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整體學習能力,通過讓學生對歷史材料進行收集、合作學習等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充分在歷史教學課堂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能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習熱情,更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使其歷史成績能夠得到明顯提高,讓學生的發展更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勇.史料教學在高中生歷史解釋素養提升中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8
[2]劉佳.高中生歷史理解能力的培養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