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慶 劉少華 陳黎明
【摘要】本文從闡述職業能力的概念、以及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對職業能力培養的意義入手;隨后總結分析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改革推進的現狀問題;最后,在對問題深入剖析的基礎上,探索提出推進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對策路徑。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 高職機械 基礎課程教學 改革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27-01
引言
高職教育面向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生產一線培養應用性人才,而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正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有力抓手。而從高職教育實踐來看,輕視實踐、學生職業能力難以提升的問題頻發。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持續推進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近年來成為專家學者、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職業能力概念綜述
(一)定義
顧名思義,職業能力指個體在從事職業時,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對職業能力進行評價不僅可以考量個體是否勝任既定崗位,也可以預判其在既定崗位上取得成功的潛力。由此可見,職業能力的形成需要個體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學習、提升,不僅取決于個體先天的性格特征、智力水平,更與后天家庭、社會的教育培養方式密不可分。
(二)改革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對實現職業能力培養的意義
正如前文所述,高職教育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教學活動也應圍繞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生產一線中的技術問題的能力展開。機械基礎課程是高職機電類人才培養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進行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可以有效突出課程應用性、職業性特點,能夠達到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提升職業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將所學基礎理論綜合運用于今后的工作實踐。
二、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改革推進的現狀問題
(一)學生素質低,師資力量薄弱,職業能力培養、教學改革推進難度大
大部分高職學生在入學時,文化學科成績參差不齊,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學生整體素質偏低、學習熱情與自信心都嚴重不足。與此同時,由于缺乏上升空間,優質教師一般不會長期在高職進行教學,加之缺乏相關培訓,教師素質能力難以提升,這些都是導致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改革舉步維艱的關鍵要素。
(二)教材內容、教學理念陳舊,難以滿足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需求
從高職教育的目標出發,并不需要大部分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注重強調學生技術操作能力。反觀現行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材,內容上缺乏針對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過多的偏重于描述理論知識,這對于本身入學成績不理想的高職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在這種教材內容安排下,教師也仍以傳統的“板書——作業”環節來按照教學活動,很少組織安排社會實踐,難以適應為機電行業輸送高素質實踐人才的需求。
(三)相關評價模式單一,難以為教學改革提供保障
從當前高職機械教學實踐來看,對教師教學成效的評價仍圍繞班級就業率進行,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容易使老師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缺乏對學生特長的深入發掘、對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關注,這對原本就基礎薄弱、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來說,更容易促使其產生厭學情緒,非常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三、推進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對策路徑
(一)提高重視程度,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強化資金投入,廣泛與機電企業簽訂協議,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二是建立專項資金,用于加強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培訓,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切實激勵教師工作激情;三是積極暢通教師職稱待遇方面機制,有效為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破解后顧之憂。
(二)突出高等教育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科學編撰教材、轉變教學理念
一方面,結合職業能力培養要求,高職機械課程教材的理論深度要求不能太高,應體現高職學校的辦學特色,適當降低機械運行原理難度。另一方面,廣大奮戰在教學一線的高職教師,則應正視當前生源理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客觀情況,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著眼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科學組織教案,多帶學生去汽車修理廠、機電廠等教學實踐基地,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皮帶傳動裝置、凸輪、齒輪齒條等機械運轉的理論基礎知識。
(三)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職業能力
當前我國的人才選拔評價體系仍以高考“一考定終身”為主,未通過選拔的高職學生本來就自信心嚴重不足,認為自己的前途暗淡,因此,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今后的生活重拾信心,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綜合素質的必要保障。需變革對教師教學成效的單一評價方式,可將學生實踐活動的表現納入教師考評體系,鼓勵建立根據學生水平差異的多元化、多層次評價方式,因材施教,多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多肯定學生的進步,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來有效提高職業能力。
結語
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改革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成敗。面臨教學基礎薄弱,教材內容、教學理念陳舊等諸多困境,高職院校及社會各界攜起手來,突出高等教育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科學編撰教材、轉變教學理念;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為我國高職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荊凱.淺談高職院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新思路[J].科技導刊,2016(7):36-37.
[2]黃鴻鴻.高職教育質量問題的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2001(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