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昕 李細媛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PBL與CBL結合教學法在冠心病診療教學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內,選擇共200名臨床醫學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按照1:1比例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名,冠心病診療教學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觀察組采用PBL與CBL結合教學法,對比觀察兩組學生的知識理論考核成績,并調查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程度。結果:①觀察組知識理論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②觀察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PBL與CBL結合教學法在冠心病診療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借鑒。
【關鍵詞】PBL CBL 結合教學法 冠心病診療教學
【中圖分類號】R-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26-01
1.資料及方法
1.1基礎資料
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內,選擇共200名臨床醫學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按照1:1比例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名。對照組:57名男性,43名女性,最小21歲,最大24歲,平均年齡(23.4±0.25)歲。觀察組:59例男性,41例女性,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24歲,平均年齡(23.1±0.43)歲。客觀分析上述兩組學生的基礎資料,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可分組比較。
1.2方法
冠心病診療教學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觀察組采用PBL與CBL結合教學法。具體教學方法如下:(1)傳統教學法,根據課本,以教師講解為主,傳授知識。(2)PBL與CBL結合教學法。第一,臨床病例導入課堂,教學時,導入具有典型性的冠心病心絞痛實際案例,并提出相關問題,如冠心病的具體表現、生理及病理特點、鑒別診斷等問題,指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解剖,并結合臨床放射學,并要求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初步認識冠心病。第二,提出問題,提前將冠心病病例臨床資料交給學生,并列出幾個相關的問題,如冠心病解剖的基本知識、冠心病生理特征、冠心病的發作機制、冠心病臨床診斷、心電圖心肌缺血判定方法、冠心病藥物及介入治療等,以此作為PBL教學的主要內容,解答問題時,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新問題。第三,組織討論,課堂上,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踴躍發言,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聯系理論與實際,探尋問題的最佳答案。第四,總結歸納,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有效結合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突出重難點,加深學生對冠心病診治知識的認識,牢固掌握該部分知識點。
1.3觀察指標
①組織理論知識考核,評價教學質量,考核主要涉及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三部分,總分100分。②調查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程度,實行百分制,60-100分表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0軟件處理數據,例(n)、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知識理論考核
觀察組知識理論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數據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教學滿意度
調查教學滿意度顯示,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分析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PBL是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組織學生自學、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CBL是指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培養學生聯系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冠心病診療教學中,采用PBL與CBL結合教學法,結合PBL教學理念與臨床實踐教學,與醫學教學需求相適應,將實際病例作為基礎,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增加課堂的互動性、生動性與實用性,引起學生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筆者通過傳統教學法和PBL與CBL結合教學法在冠心病診療教學中的對比研究發現,觀察組知識理論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且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可見,冠心病診療教學中,采用PBL與CBL結合教學法,不僅可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增加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李嵐. PBL與CBL結合教學法在冠心病診療教學中的效果觀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7):182-183.
[2]林飛寧,黃麗華,熊尚全,鄭峰,詹萍,李翠云,林偉,邱春燕. PBL與CBL結合教學法在冠心病診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7(03):126-127.
[3]王志堅,周玉杰,趙迎新. PBL教學模式在本科生冠心病介入診療教學中的應用[J]. 山東醫藥,2013(2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