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警察角色定位的明晰化、公安機關職能的轉變、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的推進等對新時期公安執法提出了新要求。這些新要求具體體現為嚴格公正、公開透明、文明規范、理性平和等基本要義。建構服務型公安機關、創建崇尚法治、理性平和的執法環境、提高公安執法公信力是實踐公安執法新要求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法治意識 公安執法
【中圖分類號】D6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30-01
一、在公安教育中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和執法素質的重要意義
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公安隊伍作為政府執法部門,更加受到民眾的關注,在執法過程中,公安人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了整個公安隊伍的形象。如果出現不文明執法或是不合理執法,就會使社會大眾對整個公安隊伍產生負面印象,會降低公安隊伍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和地位。所以,為了公安隊伍的長遠發展,需要在公安教育中加強對學生法治意識和執法素質的培養。從歷史發展角度來說,律法如果不能嚴格執行,最終受到影響的是社會民眾以及國家,依法治國是我國歷代領導人提出的核心思想,也是憲法中明確指出的。從當今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和執法素質的培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提高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公安隊伍的新老交替每一年都在進行,對新進入公安隊伍的人員,在教育階段就使其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和執法素質,能夠促進其以后的工作更加科學合理。其次,能夠提升公安隊伍在社會民眾心目中的形象。近些年來,由于新媒體的發展以及自媒體的拓展,部分自媒體人為了博關注,惡意針對性地夸大某些不文明執法行為,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降低了公安隊伍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不文明執法行為確實存在,這一點不能否認。因此,從根源上著手,對學生法治意識和執法素質的培養,可以讓其在日后進入公安隊伍工作時,實現文明執法合理執法,提高民眾的形象認知。最后,能夠推動公安隊伍的建設發展。
二、在公安教育中對學生實現法治意識和執法素質培養的措施建議
(一)深化法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
在公安教育中,法治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不論是當前的時代背景,還是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質,都要求公安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制意識,嚴格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基本方針策略。這十六字方針策略,不僅是對公安隊伍各項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時也適用于公安隊伍自身,公安人員在工作中出現違法情況,也需要依法嚴格追究。因此,在公安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認清法治教育的內涵,深化法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意識理念。具體來說,一方面要對基本的法律常識進行深入講解。在具體的培養教育中,可以通過一些現代化的手段比如多媒體,對法律常識做出宣講,讓學生認識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對法治意識形成的重要性做出深入分析,只要達成這一點,學生的法治意識才會較為牢固。既要對公安工作依法開展的意義做出講解,也要深入分析實際工作中法治意識的重要性,可以借助一些真人真事來輔助分析。通過這樣理論結合案例的形式,可以讓學生的法治意識有效提升。
(二)結合工作培養學生的執法素質
公安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執法素質,就必須聯系社會實際,從公安工作的根本出發,展開教育培訓工作。具體而言,可在教育培養中,創設各種不同的工作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實際體驗應該如何文明執法。比如,最近某市一名女士鑰匙鎖在屋中無法開門,但是家里有個兩歲的小孩,于是報警求助。消防人員來到之后,準備破門而入,但是該女士卻拒絕破門,無柰之下消防人員只得從大樓外部爬樓而上,通過窗戶進入屋中,幫助該女士開門。對于這樣一個案例,教師就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種情況,那么自己會怎么做呢?在學生分析了自己會怎么做之后,就可以對學生的做法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在文明執法和素質執法的基礎上,給出符合這兩點要求的執法建議,并且從中點出素質執法的關鍵。通過實際的案例,學生自然可以對文明執法產生足夠的認識,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執法素質。需要注意的是,執法素質不僅僅是指文明執法,執法的合理性與高效性也是其中一個內容。所以,在培養教育中,還可以針對性切入,就合理執法和高效執法創設案例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思考,從而得出答案。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分析得出的答案,必然也就更加印象深刻,可以奠定堅實的執法素質基礎。
在公安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和執法素質的培養意義重大,這一點無需置疑。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深化法治教育,提高學生法治意識:另一方面則要結合公安隊伍實際工作,培養學生執法素質。
作者簡介:
周鷹,男,1976年1月出生,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學歷,講師,任職于湖南警察學院警務指揮與戰術系,研究方向為警務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