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瑩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45-01
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老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朗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朗讀,真正體現語文課的特點。
語文教學,主要指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每一種能力的培養都是語文老師教學的重點。這里,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朗讀,是把文字變成聲音的一種教學手段。從形式上說,朗讀分為默讀和朗讀,默讀的速度快,這是它的優勢,但是學生快速的默讀感受不到文字的精妙,而朗讀需要放出聲音來讀,不能錯漏過一個字,這就要求讀準每一個字,學生反復的朗讀,有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部編版語文教材有許多文言文、文言古詩、課外古詩,都需要朗讀、背誦、理解。有時候老師教學,扎扎實實的去分析文章的內容、主題思想、寫作手法等,讓學生作筆記、討論,但是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并不多,即便語文課有早讀,也遠遠不夠。課堂上根本談不上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精美的文字,感受語言的魅力更是無從談起。
一、老師要在教學中重視朗讀
語文老師要對朗讀訓練有足夠的重視,老師首先就要以身示范,用自己的朗讀去感染學生。作為語文老師,朗讀是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能夠激發學生的朗讀激情,能夠讓學生更深的去理解、品味文章語言的魅力,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內容,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我經常說,“好的朗讀會為教學增色”。實踐證明,的確如此。我在教學中,文言文教學、詩歌教學,都是把朗讀的教法作為支撐點,讓學生通過朗讀去感知內容,通過朗讀去理解作品。
比如:我在教學《天上的街市》的時候,以朗讀為重要手段,讓學生去體味詩歌的音樂美、品析詩歌的圖畫美、探究詩歌的情感美。我首先讓全班朗讀詩歌,做到整體感知并掃清文字障礙,再給學生講授朗讀的技巧: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教會學生怎樣注意重音、節奏,語速、語調,最后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讀出情感。比如: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的節奏停頓,“閃、點、定然”等為何要重讀,意在指導朗讀技巧的過程中,品析字詞,最后達到更好的理解詩歌情感。然后,我再指定一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讀,老師提出要求:聽字音、聽節奏、聽情感,作評價。在理解詩歌內容的環節,我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析詩歌的畫面美,通過“燈星輝映圖、街市珍奇圖、騎牛來往圖、提燈閑游圖”這幾幅圖畫去把握詩歌內容并體味其中的美好,激發起學生的向往之情。接著,我用老師示范朗讀的方式,配上音樂,老師動情的朗讀會給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聽覺享受,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詩歌的情感美,也更好的激發了學生的朗讀激情。所以,朗讀這種教學手段,老師運用得好,會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能提高學生的審美。
二、要引導學生重視朗讀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經常進行各種朗讀訓練。除了教師范讀、錄音聽讀,我加強了學生齊讀、個讀、輪讀、角色朗讀、男女讀、小組讀、分段讀、重點讀等。并教給學生讀后學會評價:1.讀音正確,停頓恰當。2.抑揚頓挫,語氣語速準確。3.讀出作品感情。
在教《天上的街市》的時候,指定一個學生朗讀,讀完以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有的學生關注到了節奏的把握,有的學生說到了需要重讀的地方,有的學生提到了感情的表達等。品析完了一首詩歌,我讓全班朗讀,分男女同學朗讀、小組朗讀、老師示范朗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做到當堂背誦。
在教《鄉愁》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誦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讀。教學方法是通過師生互動,用朗讀手段去品味、感悟詩歌。教學重點是學習現代詩歌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法指導是認真聽磁帶、深情朗讀詩歌。通過全班朗讀、聽錄音朗讀、學生分組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去理清詩歌的思路層次,學生很快能找到標志時間的詞語來劃出詩歌層次,學生在朗讀中體味到了語言的魅力,領會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和藝術特色,然后展開背誦比賽,背誦得好的我當堂用加分來作為獎勵。
教《詠雪》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譯讀 、自由讀,最后達到背誦,全班學生進行朗讀比賽,看誰背得快,背誦得準確。教學效果非常好。課堂上經常是掌聲陣陣,以朗讀開始,以朗讀結束。我在作文教學的時候,經常讓學生當堂范讀自己喜歡的優秀作文,大家從朗讀和作文的角度進行評價。讓學生真正體會“好的朗讀為文章增色”,從而直觀的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學生朗讀興趣,還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比如用同桌互評、小組評價,小組長打分等評價機制來激勵學生,讓朗讀形式多元而有效。
總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將“朗讀”作為培養學生能力的任務,要求教師對學生加強訓練并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老師、學生齊重視,才能真正體現語文課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