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晉
【摘要】德育教育在中學階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量,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成效,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重慶市田家炳中學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德育教育,成效顯著。本文主要介紹了我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實行的方法和工作策略。
【關鍵詞】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師生共創班級體 豐富校園文化 重視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75-02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世界著名教育家艾倫德瓦艾特認為,教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要使學生聰明,一個是使學生做有道德的人,教育要以德為先,讓受教育者先學會做人,把外部獲得的知識、技能內化、升華為個人的穩定的品質和素養,使得社會文明在個人身上得以傳承[1]。德育工作在中學階段很重要體現在[2]:一、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大腦發育的日益成熟階段,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需要在加強行為規范教育的同時系統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從而提高按規范言行的自覺性;二、對未成年人來說,中學階段是正確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三、中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所以,切實有效地實施德育教育極為重要。
重慶市田家炳中學時市級重點中學,目前學校有70個班,近3000名學生,學校確立了“以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人”的辦學理念,圍繞“益物、益人、益己”這三個維度,多層面實施幸福教育。我校始終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不斷努力探索,這些年德育教育卓有成效,多次被評為德育先進集體。
一、引領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班主任是班集體建設的直接領導者,是班集體建設中的管理者和組織者。班主任與其他科任老師的區別體現在班主任是學生學業成績、品德形成和日常生活的重要介入者。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引導、干預學生最多,與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程度也最高。當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時,班集體的德育工作就會有聲有色,生動而富有成效,反之,班級德育工作將陷于被動的局面。通過對班主任展開問卷調查發現近50%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方式粗糙等問題,例如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只重管教,忽視情感上的投入。為了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專業素養,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每年舉辦一次以“撥動心弦的藝術”為主題的班主任基本功比賽。比賽內容涉及:“我的班級管理”故事或經驗撰寫;“我的班主任觀”工作論壇;“主題班會課”簡案設計和現場比賽,以此提升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同時我校加大班主任培訓力度,定期開展班主任工作研討,用研討的形式重樹和更新教育及管理理念,用研討的形式去尋找平時工作中的不足,去尋找更優的工作方式開展學生進行德育。
(二)鼓勵青年教師勇挑重擔,敢于勝任班主任工作。青年教師精力充沛,具有不服輸、不畏艱的銳氣和敢于嘗試的勇氣,他們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自身素養高。近三年來我校從985、211大學引進30多名優秀大學生, 其中95%都走上班主任工作崗位,鼓勵這些青年班主任在服從學校全局的原則下,靈活自主地開展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實踐證明他們是合格的班主任,班級管理有條不紊且在學生德育工作上充滿創意。
(三)重視德育科研。在平時工作中讓班主任有意識地收集在德育管理中所反應出來的比較有共性的問題或者急需解決的問題并進行甄選,然后確定一個研究科題,組織和發動班主任展開相應的科題研究,在研究中去尋找相關的理論支持和行之有效的操作辦法。通過研究不僅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還能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理論水平。這種科研的形式可以大大豐富和完善學校德育管理方法。
二、師生共創幸福班級體
班主任雖然是班級的負責人、領導者,但是班主任不應當承攬班級所有工作,應當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建立自我管理機制,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只有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才能培養真正的獨立自主的新型學生。為了改變以往傳統的班主任是唯一責任人的班級管理模式,我們還對班級評價和班主任評價辦法進行了積極的嘗試,組織開展了“幸福班級”競賽。
活動旨在提高我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把我校幸福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具體的德育活動之中,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和教師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積極性,彰顯我校幸福教育的成果,突出我校的辦學特色。我們根據各班的常規表現從班級常規管理、學生常規表現、學生獎懲三個方面分清潔、遲到、自習課紀律等15個項目進行班級考核:一每個學月的第一周升旗儀式,對獲得月總分第一名的班級授予“田家炳幸福班級”流動榮譽牌;二每月競賽結束后,各班都會獲得一個積分進入班級學期評比,做為評選先進班級的重要依據;三每學年結束后,各班根據學年總積分參加全校“十佳幸福班級”評選。
活動的實質是以競賽的方式開展班級評比,師與生作為班級管理效果的共同責任人共同參與,積極性高、容易操作、量化易于比較、結果易于引起師生關注,這樣即改變了以前班主任孤軍奮戰的管理局面,又把先進的德育思想、幸福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了具體的德育常態活動之中。
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在創新開展學生德育活動,拓展學生教育領域方面,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做到每月一主題,每月一活動,每月一集會。通過德育活動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孩子的心田,讓學校的教育成果真正成為孩子的精神文化,滲透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指導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學校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成立學生代表大會,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和發展,培養參政意識。學生代表以年級為單位,召開小組會議,商討學校現狀,提出學校工作改進意見和建議,校行政辦公會責令各級管理部門書面回應學生代表的各類建議,并在學生集會時間統一宣讀,由全體學生督促改進。
上學年,學校以新生年級為試點,利用每月一節的班會課時間,由年級組長組織,班主任及該年級全體學生參與,德育主任做重要講話的年級學生例會模式,旨在站在學校的高度,提供一個與年級學生對話的平臺,溝通教育理念,疏通管理矛盾;暢通學校工作;傾聽學生建議;和諧師生關系。每一次學生例會均明確會議主題,制定會議議程,并在會后及時聽取學生代表的反饋意見。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嘗試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增進師生理解,從而真正踐行培養幸福學生的理念。
我們積極地為學生搭建平臺,充實學生的活動空間,協助學生自主開展了“創建書香教室”,“我的校服我做主”,“校園十佳歌手卡拉OK比賽”等活動,學校還安排專業師資在課余時間指導幫助學生組建了“幸福鳥”學生合唱團、“舞動幸福”舞蹈隊和健美操隊、“幸福原色”美術興趣小組、“幸福印象”師生影像社,組建了“幸福陽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實施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整體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形成了“德育習慣”,才能真正的養成良好的德育品行。養成教育是通過有效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行為,這正是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
(一)端正態度,養成習慣
“養成教育”首先要端正學生的態度,要學生認清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思想上開始進行根本改變,可根據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事件,激勵學生,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自覺的遵守規范,養成良好的習慣。如:可定期的組織學生對周邊困難老人進行幫助,培養學生尊老愛幼,幫助困難群體的意識,從而有效增加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以后步入社會不會出現嫌貧愛富的情況,做一個有基本道德的人。
(二)規范行為
根據我校具體情況,制定《日常行為規范》《基本道德標準》《班級量化考核細則》、《升降國旗規定》、《違紀學生處罰決定》、《校園衛生管理制度》等具體的條款來約束學生,要學生熟讀其內容,根據其內容實施,規范學生行為標準,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養成教育”的實施。
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良好的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生活乃至是否能夠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德育教育雖然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在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不斷地總結改進。總而言之,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在任何歷史時期,在任何地方,德育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抓好學校德育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需要。讓我們共同攜手,把學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實處,讓德育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紫靈.淺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教育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76-77.
[2]金瑋.中學德育教育的探討[J].農家參謀,2018(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