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怡 李智慧 佘宇佳 奚欣華
【摘要】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出現的弊端,日語第二課堂項目結合日語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展開多元創新課堂的構建。本文旨在從“情景+語境+文化”三位一體的角度出發,詳細的論述了展開多元課堂的目的與條件,通過一系列活動,表現具體內容和方法計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使人才培養順應時代潮流。放眼未來,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將日語知識與語言會話相結合的重要性,以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多元創新 情景 語境 文化 應用型
【基金項目】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編號:201710959016。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07-02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當今社會對學校教育培養人才的類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中日關系的逐漸友好趨向,對于作為文化交流媒介的日語人才需求一直旺盛。以下為開展多元課堂的具體實施過程。
一、開展多元創新課堂的目的——保證人才發展與社會需求
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新型教學模式,都旨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為適應社會的需要服務。多元課堂這一教學理念,既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好方法,也是突出應用型語言的好模式。
1.理論聯實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我國高校大部分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從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略低于學術能力,然而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多元創新課堂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與年齡特征,旨在通過豐富的文化,深化學生的理論認識;通過多樣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材施教,保證每位學生發展;長善救失,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順應時代,培養新型人才
中日間的交往已逾兩千年,文化交流貫穿始終。近年來,中日民間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作為日本旅游的重要客源,中國對日旅游同時也是中國進行對外交流。日本動漫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中國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對中國的文化產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新的時代潮流下,對于具有時代印記的新型中日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多元創新課堂旨在順應潮流,培養社會所需的新型人才。
3.營造良好的高校學習氣氛
當代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自由時間較之以往劇增。多元創新課堂旨在通過“情景+語境+文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正當興趣,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營造生生合作,教學相長的良好高校學習氛圍。
二、多元創新課堂創建的條件——物質基礎+人力資源
多元課堂的開展不僅需要理論的指導,同時也需要師資、技術等作為保障,為培養優秀的日語專業人才助力。
1.項目支持
本項目在2016年的安徽省創新創業項目結項并滿獲成果的基礎上于2017年申報了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由項目經費和學校及外語學院承擔一年內的技術支持和一定額度資金支持。
2.設備保障
我校有專門的日語文化研究室以及多媒體設備。在日語文化研究室中為學生準備了各種精致的仿日裝飾品、代表不同場合的和服以及文化戲劇節所需要的各種舞臺道具,為第二課堂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3.學生基礎
本項目針對日語專業二年級學生,此階段的學生不僅在專業課上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同時對特殊問題的探索也更具敏銳性。能夠主動適應新的教學情景,了解情境中的對話含義以及日本優秀的民族文化歷史和與眾不同的國民特性。
4.人力儲備
在院長的悉心指導下,由語言文學研究方向與外貿業務研究方向組成的精通專業知識的教師共同努力,以小班教學為基點,每位教師做到對學生密切關注,及時反饋及時指導,以此讓學生自定步調學習;我校延聘積學熱心并具有精湛教學能力的日籍外教作為學生的第二指導老師,讓學生真正與日本友人面對面交流,以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由項目成員的研究經驗為實際依據。本項目建立在省級研究項目的基礎之上,是對省級項目的進一步拓展與深化。項目組成員組織開展多種活動,對多元課堂的建構具有輔助性作用。
三、多元創新課堂的具體內容與方法計劃——以情景+語境+文化為核心
在日語第二課堂項目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推出“趣味讀書會”、“日本文化大講堂”、“日語戲劇文化節”等一系列豐富多彩活動,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我們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主動精神,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極大的提升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和好學的態度。活動具體形式如下:
1.日語戲劇文化節——情景
旨在讓戲劇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師生生活,緩解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壓力。這是一項集語言、文化、專業知識、創造才能和合作精神為一體的活動。通過對日本經典小劇場的表演和中華經典作品的演繹,貫穿中日文化交流,欣賞兩國獨特的文化風彩。戲劇文化節,是豐富學生課余活動的載體,是拓寬學生眼界的媒介,更是推動第二課堂向多元化與縱深化發展的不竭動力。學生們通過課余時間編劇、排練、生生合作等一系列準備,經過多天的辛勤付出,最終在璀璨的文化節中綻放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充分的發揮了其自主創新精神,將文化知識與實際勞動相結合,全面貫徹新時代背景下的優秀學習精神。
2.趣味讀書會——語境
旨在為學生建立一個輕松自在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了解日本的文化,闡述自己通過對書籍的閱覽而產生的獨特見解,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揣測多樣的語意語境,使自己的知識面得以擴展,見解得以向縱深發展。讀書會采用同學們自選自讀+教師與外教的專業點評模式,在感受到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及時與他人分享交流,使文化得以融會貫通,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人人讀好書,好書人人談的優秀學習氣氛,又為今后學術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通過趣味讀書會和日語戲劇文化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的基礎上,學校更要為外語專業的學習提供多種途徑的幫助,以促進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穩扎穩打,樹立嚴謹的語言學術觀念。
3.日語文化大講堂——文化
通過請校內外的優秀教師以講座的形式,向學生們介紹專業知識和學習策略,從多維角度幫助學生們理解一些較難的語法知識和晦澀難懂的文化背景,一方面展示了教師們多彩的教學風格,有利于教學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不僅使學科知識更具理論性和科學性,也使語言教學更富情境性,也為后期的語言應用型功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多元創新課堂建立的效果與未來展望
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我校外語學院的學生不僅對日本文化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學術知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且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原來的學生們不愿意在課堂上用日語交流,現在變得積極主動的用日語進行對話;課上知識與課下實踐的完美配合,促使學生對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有所深刻,汲取了許多優秀的外國文化,并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相交融,以多元創新課堂為載體,促進校園優良學習氛圍的形成。放眼未來,應用型的語言技術人才仍然是社會需求的缺口。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一個理想的教學模式,并不是教室、教師、學生、課程和考試的集合,而是靈活的、充滿生氣的真實存在。教學模式有著自己獨特的使命、價值觀、行動準則和思想傳承。語言的學習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習一個國家的底蘊,要兼用多種形式去探索語言的魅力。要讓大學生充滿好奇心,好奇心是學習的靈魂;要讓大學生擁有自主性,自主創新是教育的力量。以此觀照,通過“日語學習第一課堂—書本知識+第二課堂—實踐訓練”這一創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能更好地讓日語專業的大學生的語言潛力得到充分開發,奠定良好的語言應用和文化知識基礎,將來能為承擔起一名文化交流者的職責,為中日文化的交流構建一座堅實的橋梁。